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3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一次西南涡东北移对川陕大暴雨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资料、卫星云图和雷达资料,对2010年7月16-19日西南涡东北移造成川陕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高空急流、流场和对流涡度矢量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探讨了大暴雨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其天气学特征和物理量特征.结果表明,鞍形场的稳定存在为西南低涡的发生、发展及其东北移提供了环流背景,“北槽南涡”形势是西南涡长时间维持的原因.东北一西南急流中心南侧的东北气流和南亚高压东北侧的东南气流构成的分流区对四川东北部和陕南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上升动力条件.在台风和副热带高压外围之间强气压梯度力产生的偏南暖湿气流为暴雨区带来了丰沛的水汽.西南涡增强阶段的降水强度明显大于减弱阶段,对流涡度矢量(CVV)的垂直分量和气柱云水量中心值的重合区是大暴雨的发生区.  相似文献   
22.
李明  高维英  李萍云 《气象科学》2016,36(5):689-696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陕西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卫星雷达探测资料,对2012年8月13日关中西北部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的成因进行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有利于触发中小尺度系统发生及其发展的条件下造成了本次短时局地强降水,雨区环境大气为低层对流不稳定、中层条件对称不稳定、高层对流不稳定的混合型不稳定层结。从卫星和雷达资料分析显示强降水过程是两个不同的中小尺度系统造成,前期是中β尺度干线、辐合线触发带状对流性降水,后期是中β尺度Ω系统触发圆形状对流性强降水。短时强降水雷达反射率因子呈低质心结构,具有热带降雨型特征。  相似文献   
23.
针对区县级短时临近预报预警培训实习中,预报预警服务人员普遍反映的预警产品质量低,预报服务滞后的情况,提出了提高短时临近预报预警培训质量的三圈预警,并介绍了建立三圈预警的方法、三圈预警区预报服务产品的制作及三圈预警方法的培训,是对提高区县级短时临近预报预警培训质量的探索。  相似文献   
24.
以第八届陕西省气象系统天气预报技能大赛试卷和选手成绩为研究对象,分析评估试题难度系数、偏态系数和峰度系数,判断试题难度及合理程度。进一步分析选手答题情况,对比大赛试卷的主要考点及答题要点,总结参赛选手答卷中暴露的问题,帮助参赛选手查找薄弱环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以期逐步提高预报水平和竞赛成绩。  相似文献   
25.
利用2010—2020年陕西省国家基本气象站、区域站24 h(20—20时)降雨量资料,常规地面观测、高空探测资料,统计并甄别出陕西省弱天气系统影响下的暖区暴雨过程(下称暖区暴雨)14次,按照天气形势将其分为副高冷空气渗透型、副高远距离冷锋型、副高暖脊型。利用国家基本站、区域站逐小时降雨量和探空实况观测资料,分析了暖区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暖区暴雨、一般暴雨、平均气候值的物理量及其阈值的比较。结果表明:(1)暖区暴雨的降雨量高值中心基本呈两高型(副高冷空气渗透型)或一高型(副高暖脊型),三个高值中心分别为沿秦岭分布,榆林中部的长城沿线和黄河沿岸,陕南的汉水谷地和米仓山、大巴山一线;副高远距离冷锋型分布较为平均。(2)暖区暴雨呈现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发生短时强降水的站次频率高达41%;3类暖区暴雨中的短时强降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存在两个明显的降水时段,午后15时开始增多,17—19时达到高峰,入夜21时又开始增多,00—04时达到高峰,上午时段短时强降水出现的次数极少。(3)与一般暴雨和气候平均值相比,暖区暴雨发生在风垂直切变较小的弱垂直风切变中,0~6 km垂直风切变的平均值为24×10-3 s-1;0 ℃层高度较高,平均值为47 km;具有异常的高能、高湿条件,K指数平均值达397 ℃,CAPE的平均值为1 334 J/kg,整层水汽含量平均值为3 383 g/kg,850 hPa的温度露点差平均值为26 ℃,暖区暴雨的850 hPa与500 hPa的温度差平均值为249 ℃。  相似文献   
26.
诱发陕西黄土高原地质灾害降水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0-2006年陕西黄土高原地质灾害和降水资料,统计分析该区域诱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降水因子特征。结果发现:地质灾害发生次数与月平均降水量、前10d平均累积降水量、暴雨频次成正相关,与前10d的平均累积降水量的正相关性最高。降水强度为30~60mm/d时,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次日和当日;降水强度在60mm/d以上时,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当日。陕西黄土高原地质灾害属于多日降水诱发型,诱发崩塌、滑坡的连续降水以3d为主。连续降水累积量达75mm以上,崩塌大量发生;累积雨量达100mm以上,滑坡大量发生。  相似文献   
27.
利用陕西省历年雷暴统计资料,运用保证率公式绘制陕西省各地区的保证率曲线以及保证率列线图,并给予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得出陕西省雷暴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分析了产生雷暴的天气学特征.  相似文献   
28.
2004-06-29西安地区出现由强对流引发的短时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从诊断的角度对这次强对流天气予以分析和研究。发现此次强降水是地面上冷式锢囚锋在形成的过程中,暖湿气流受到夹击,遇到中低层“人”字型的切变强扰动及高空冷平流的触发形成的;前期晴热高温为大暴雨积聚了能量;台风“蒲公英”北侧东风气流及其带来的水汽起到了重要作用;雷达回波上中-α系统的飑线和中-β系统的对流单体是造成西安强降水的中尺度系统。  相似文献   
29.
根据《陕西气象》利用科技学术不端检测系统(AMLC)初审稿件的检测结果,统计分析了不同文字复制比区间的稿件数量及涉及学术不端的状况,并针对不同情况探讨了稿件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30.
用模糊聚类法预报冬小麦产量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长安气象观测站10a的冬小麦生育期、产量及气象观测资料,用回归分析确定出冬小麦生育期的冬前分蘖、拔节到孕穗期降水量、开花到乳熟期的降雨日数3个因子与冬小麦产量相关显。然后利用这3个因子进行模糊聚类,并用预报年的相关资料计算做出产量趋势预报。对1999年2000年西安地区产量年景试报,预报结果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