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6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西北干旱地区大气中水汽的平均输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高晓清 《高原气象》1994,13(3):307-313
本文利用探空资料对西北干旱地区的水汽输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平均而言,该地区最大水汽输送高度在600-700hPa,但由于局地的影响,有些地方在近地面;(2)该区域夏季水汽输送量是冬季的两倍;(3)该区域的损失水量是由流入该流域的地表径流蒸发补给的。  相似文献   
22.
用太阳活动拟合近2000年的温度变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利用两个反映太阳活动的指标-太阳黑子相对数及太阳黑子周期长度-来拟合近2000年我国的温度变化,其结果与近2000年,特别是近700年来温度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同时拟合了120年来北半球温度的演变,结果表明:太阳活动是引起10^1年以上气温变化的基本因素,近十多年来温室气体的作用似乎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23.
冰川变化与气候变化关系的若干探讨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冰川变化是气候变化的产物,但它与气候参数的关系表现出不稳定。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对以上的冰川进退基本上决定于温度变化,与降水的关系不大。对10^1年以内的冰川波动,其大范围的总体特征亦基本上决定于温度变化。个别冰川则比较复杂,但在冰川上部无消融区的物质平衡基本上决定于降水。  相似文献   
24.
本世纪西北气候可能转型的依据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西北气候是否正在或已经转型不仅是个科学问题,它也与该地区甚至全国的生态建设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对西北地区气候转型问题进行了探讨.利用太阳活动周期长度、孢粉及冰芯等资料,在分析了西北气候变化的周期规律后指出,西北气候已经完成了由冷到暖的“转型”;推测西北的“千年湿期”将从22世纪开始;西北东部气候转为湿型可能要发生在2020年以后.  相似文献   
25.
利用探空气球升速判定敦煌夏季白天边界层高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边界层高度是表征大气边界层的一个重要参数。利用2009年8月20~23日在甘肃敦煌进行的9次探空试验资料,分析了位温和探空气球的上升速度随高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探空气球的上升速度也可以作为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判定指标。通过分析用位温与探空气球上升速度所定的边界层高度,得到敦煌盛夏的边界层高度最高可达到4 300 m...  相似文献   
26.
引发1966年邢台地震的地热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大范围地温场为背景,结合中小尺度地温场的演变,讨论了1966年邢台地震的发生过程.指出:对邢台地震的4个地热涡的合并及合并后的加强是引发此次地震的基本原因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对有些地震前兆(如地温),并非距震中愈近愈清楚.强调对时空连续变化要素的长期监测和综合分析是地震预报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7.
本文综述了中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对气候影响研究的最近进展。文中不仅回顾了“中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观测试验”经过连续12年的观测和多次加强期观测所取得的干旱区陆面过程参数的分析以及边界层和陆—气相互作用特征等的分析和研究,而且综述了应用这些参数来优化有关陆面过程模式的参数化方案和改进有关陆面过程模式的研究;并且,本文还综述了关于中国西北干旱区感热输送特征以及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对中国东部气候的影响及其机理,并揭示了中国西北干旱区春、夏季具有高感热输送特征,此高感热对中国东部夏季气候变异有重要影响。此外,本文还指出今后在此方面应进一步观测和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28.
利用边界层理论和梯度输送原理,依据动量守恒定律,在大气中性层结条件下建立了风电场的动量吸收模型和风电场下游的动量补偿模型,计算出风电场尾流距离。参照实际风电场布局规模和风机几何参数设计数值试验,并对尾流距离与这些参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风电场尾流距离随风机直径、风塔高度、风机行数和风机动能利用系数的增加而增大,随地表粗糙度和风机列间距的增加而减小,并且这一距离不受风速和风机列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河西走廊沙尘暴的时空变化特征与其环流背景   总被引:17,自引:9,他引:8  
利用近50年来的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气候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沙尘暴频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以及有利于中国北方沙尘暴多发/少发的环流气候背景。结果表明:河西走廊沙尘暴的分布主要是沙漠边缘干旱化不稳定过渡带的产物,即在同样的大气条件下,下垫面条件决定沙尘暴的空间分布;河西走廊沙尘暴的时间分布主要与大风有关,在日变化、年变化、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中都是如此,即在确定的下垫面条件下,大气(风)状况决定沙尘暴的时间变化;蒙古低(槽)、乌拉尔高(脊)的环流形势配置是沙尘暴过程中的典型背景条件,不仅在天气尺度是如此,在年际、年代际尺度也是如此;河西走廊沙尘暴的EOF分析表明,沙尘暴频数在20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有一个明显的回升趋势,上升幅度已接近总下降幅度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30.
After analyzing the mean pressure, dominant wind and temperature data of 40 observation sta-tions in Mongolia from 1961 to 1990, we reach some conclusions as below: (a) The warm advec-tion in the free atmosphere hardly reaches the ground in the west in winter. Because of thermody-namic differences of various meso- and micro-topography, there are "multi-centers" in the pressurefield, and the dominant wind field is "disordered": the temperatures on the convexi-concave orog-raphy and sun-shady slope are different significantly. There is cold advection in the east side,which can reaches the ground and the air pressure field is a "unity". The wind field is dominated bythe west wind.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of various slope directions are small, and becomesmaller with height. (b) In summer, the upper control flow (planetary west wind) becomes weak-er, and the orographic air pressure centers in the east develop. Over the windward side of themountain high pressure prevails, and over the lee side low pressure does. These areas becomedeserts for dryness and lack of rainfall. Air temperature in summer can be expressed by latitude,longitude and ele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