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2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中国7月降水分型及其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熊敏诠  陈菊英 《气象》2001,27(6):43-46
根据1951-2000年全国160个观测站7月份降水量资料,使用EOF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把全国降水分成7个类型,分析了各类所对应的500hPa环流背景和太平洋海温场分布特点,进而探讨了导致各类雨带分布可能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23.
冷春香  陈菊英 《气象》2003,29(6):7-11
计算了 1 998年 6~ 7月和 2 0 0 1年 6~ 7月 50 0hPa高度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日变化指数 ,对比分析了 1 998年和 2 0 0 1年长江流域梅汛期 ( 6~ 7月 )平均北半球大气环流场和西太平洋副高的逐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长江流域梅汛期的旱涝与副高强弱和东西位置关系密切。在副高平均脊线偏北的情况下 ,副高长期偏东偏弱 ,长江流域不易产生强降水 ,易少雨干旱。副高异常偏西与伊朗高压打通时 ,长江流域也不易产生强降水。只有当副高平均脊线偏南的情况下 ,副高西伸到 95~ 1 1 5°E范围时 ,长江流域易产生强降水。  相似文献   
24.
该文揭示了春季南方涛动和初夏(4~6月)南海高压与夏季(6~8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的关系.南方涛动指数(SOI)异常偏负和南海高压异常偏强是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洪涝的前兆强信号,这两个强信号对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北部地区夏涝的长期预测有指示性.  相似文献   
25.
连续测定天青石中的钡和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量法和容量法测定天青石中的锶,通常是测定钡和锶的总量,差减由铬酸钡容量法测得的钡量而求得。其共同缺点是操作冗长,两项测定的误差均集中在锶的结果上。B.C.Sinha等曾提出先后置换沉淀硫酸钡和硫酸锶的连续测定钡和锶的方法,据称在钡高锶低的试液中得到满意的回收。但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钡低锶高时借控制硫酸根浓度来逐级置换沉淀硫酸钡和硫酸锶是很难避免锶对钡的干扰的。根据铬酸钡和  相似文献   
26.
引言6—9月的季风雨是关系印度农业经济重要因素之一。在印度季风期间,印度有很大区域的降雨量超过年降雨量的75%。尽管季风雨有其规律性,但仍然有相当大的年际变动,这种变动常常与干旱和洪涝相联系。Weare(1979),Khandekar(1979)和Angell(1981)考查了印度季风雨与海表温度的关系,可以看出东赤道太平洋地区较暖的  相似文献   
27.
1998胪1999年乌山阻高突变对长江中下游大暴雨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1998年和1999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特大暴雨,为了了解这两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强暴雨系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寻找发生大暴雨的前兆因子,我们分析研究了乌拉尔山地区阻塞高压的逐日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强暴雨过程的影响.本文利用1 9 9 8年6月、7月和1 9 9 9年6月逐日1200(世界时,下同)500 hPa高度场和乌拉尔山及附近地区(45.~65.N,30.~100.E)的阻塞高压强度指数(UBHII)资料.重点分析研究了这两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暴雨发生前后的UBHII和环流的逐日变化特征,发现这两年持续性大暴雨过程均发生在乌山阻高从强高峰向低谷下降期间,即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大暴雨过程之前乌山阻高就先有一个突变.若欧亚环流比较稳定,则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较少.这个研究结果说明乌山阻高从异常加强期向减弱期转折这一特征是1998及199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要发生特大暴雨过程的重要前兆之一.文中还对1998年7月下旬和1999年6月下旬欧亚地区逐日500 hPa高度的环流演变过程作了分析探讨,特大暴雨的产生必须同时有强冷空气与强暖湿气流的相互作用,在乌山阻高开始建立和加强期,亚洲上空环流比较稳定,长江中下游上空缺乏冷暖气流的剧烈活动,所以没有明显的降水过程.而乌山强阻高开始减弱是强冷空气开始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大暴雨过程的重要前兆之一.  相似文献   
28.
长江中、下游特大暴雨洪水的成功预报和科学依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菊英 《地学前缘》2001,8(1):113-121
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中国七大江河流域旱涝频繁 ,旱涝灾害和由旱涝引起的次生地质灾害十分严重 ,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涝几率高达 5 0 % (5 /10 )。 195 1— 2 0 0 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 9个大水年 ,几率为 18% (9/5 0 ) ,90年代洪涝的频繁程度属 2 0世纪之最 ,1998年特大暴雨洪水的时空集中强度也属 2 0世纪之最。长江的大暴雨洪水在近 10a来很频繁 ,但从气候分布几率来看 ,它毕竟是小概率事件 ,对小概率事件的长期预报具有很大的难度 ,而且暴雨洪水的长期影响因子也错综复杂 ,这就给预报带来了艰巨性。通过对降水的各种影响因子的分析研究和多因子集成预报模型的研制 ,对 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暴雨洪水从时间、地区和量级三要素的长、中期预报都取得了成功 ,对其他 5个洪涝年也从趋势和分级两方面做出了成功的长期预报。文中重点剖析了预报取得成功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9.
魏香  陈菊英 《海洋学报》2003,25(1):120-127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内外气象专家关于ENSO对中国中东部降水与旱涝的影响研究比较多,20世纪70年代,陈烈庭[1]提出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是通过赤道地区的平均纬圈环流、105°~130°E的平均经圈环流这一重要环节影响江淮流域汛期降水的.20世纪80年代,史久恩等[2]、李麦村等[3]分别研究了厄尔尼诺事件及赤道太平洋海温与我国汛期降水的关系,符棕斌[4]研究了ENSO的年际变化及其对长江流域梅雨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30.
中国异常增暖来年江淮流域易发生大洪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1987年以来全球气温明显增高的同时,中国气温也显著增高,1997年达到了峰值,2006年又出现了次峰值.为搞清异常增暖对中国旱涝等灾害的发生可能带来的影响,本文重点统计分析了中国年平均气温对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响应关系,并分析研究了1951~2006年期间中国月年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特征和汛期主要多雨带类型及发生严重洪涝区域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发现:(1)3个中国年平均气温异常偏高但8月气温不高的来年汛期主要多雨带和严重洪涝区域都发生在淮河流域(3/3);(2)5个年平均气温偏高且8月气温也明显偏高的来年汛期长江流域发生了大洪水和严重洪涝(5/5),特别是其中2个8月气温特高的来年(1954、1998年)汛期长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和严重洪涝(2/2).对这个前兆强信号的发现和揭示,不但证明了全球和中国异常增暖对来年中国汛期水旱灾害的重大影响,也对准确预测中国汛期主要多雨带分布类型和江淮流域的大洪水和特大洪水有特别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