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青海玛多Ms7.4级地震发生后,与此次地震发震断裂相邻且近平行状分布的库赛湖-玛曲-荷叶断裂(以下简称"库-玛-荷断裂")截至2021年6月1日共发生5次Ms≥3.0的余震事件。本文分别计算了该断裂上震级较大的4次余震事件震源机制解,并对玛多Ms7.4级地震进行了静态库伦破裂应力改变量(ΔCFS)分析。结果显示:库-玛-荷断裂占主导地位的左旋走滑运动并没有简单延伸贯通,断裂带各段枢纽处应力分布错综复杂,断裂总体受到来自玛多震中方向的应力扰动。结合前人研究,本文认为库-玛-荷断裂上发生的一系列余震事件可视为该断裂带的应力释放过程。虽然玛曲-玛沁段最后一次大地震离逝时间已经超出或接近其复发周期,但在该断裂整体应力得到一定程度释放的前提下,大地震复发周期是否发生改变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2.
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研究进展:CMIP计划实施近20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总结过去20年从CMIP1到CMIP4世界各国模式的综合情况基础上,回顾了中国气候模式参与CMIP科学试验的概况。在此基础上,慨述了CMIP5的试验设计,总结了参加CMIP5的5个中国气候模式的特点。随后,从高分辨率模式研发、地球系统模式研发、地球气候系统模式最为关键的分量——大气环流模式和海洋环流模式研发的角度,提出了中国地球气候系统模式发展面临的挑战,指出了中国模式发展面临的机遇。针对如何从国家层次协调以实现地球气候模式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给出了美国国家科学院最近发布的《推动气候模拟的国家战略》所提出的九条措施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23.
周天军  陈晓龙 《气象学报》2015,73(4):624-634
气候敏感度是度量温室气体浓度升高和全球升温幅度关系的重要指标,当前气候模拟和气候预估中的很多不确定性问题,都直接和气候敏感度有关。气候敏感度的大小也决定着预估的气候变暖幅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的制订。在简要回顾气候敏感度概念的提出和研究历史基础上,着眼于气候反馈分析,介绍了气候敏感度与辐射强迫和反馈过程的关系,总结了气候系统主要的反馈过程;根据大气层顶的能量平衡关系,利用CMIP5多模式结果介绍了平衡态气候敏感度和瞬态气候响应(包括累积碳排放的瞬态气候响应)的估算原理和方法,总结了气候敏感度不确定性的来源,并以"2℃阈值"问题为例,介绍了气候敏感度对预估结果不确定性的影响。随着观测资料的积累和气候模式的发展,继续减少气候敏感度的不确定性、估算包含碳循环的敏感度、利用地球系统模式规划最优碳排放路径是未来本领域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4.
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发起了新一轮的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目的是回答当前气候变化领域面临的新的科学问题,为实现WCRP“大挑战”计划所确立的科学目标提供数据支撑。文中回顾了CMIP的发展历程,介绍了CMIP6的组织思路,阐述了CMIP6核心试验及23个模式比较子计划(MIPs)的科学关注点,总结了参与CMIP6的全球模式概况以及中国的贡献。最后,从继承性和创新性等角度对CMIP6进行了评述,指出了CMIP6组织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对CMIP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5.
地形测绘是水利工程规划和建设的基础工作,如何有效提高地形测绘的工作效率,一直是广大测绘工作者的研究方向。本文结合青海省海西州那陵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探讨如何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快速、准确地完成水利工程地形测绘工作。通过对点云数据处理,总结出一些操作经验、数据处理要点以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6.
平飞模式双站SAR的改进CS成像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机载双站SAR收、发系统分置的特点,首先建立了平飞模式双站SAR的回波信号模型,然后分析双站平飞正侧视下系统几何特点、距离徙动和距离徙动差以及距离多谱勒域距离向调频率的变化情况,并提出距离徙动差校正因子表达式和RD域距离向调频率的等效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单站的CS算法给出了双站平飞模式下的成像算法流程。最后通过实验仿真验证了本算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7.
东亚夏季风对于我国东部气候具有重要影响,呈现出多种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在理解东亚夏季风过去和当前的变化机理、预测和预估其未来变化等方面,气候系统模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当前的气候模式在东亚夏季风的模拟上尚存在诸多不足,这使得其模拟结果存在不确定性,既制约了我们对过去和当前季风变化机理的准确理解,又降低了未来预测预估结果的可信度。关于造成季风模拟偏差的原因,既涉及模式本身的性能问题,又与模拟系统的构建、强迫资料的误差、乃至我们当前对季风变化规律自身的认知水平有关。本文以时间尺度为序,从气候态、日变化、年际变率、年代际变率、长期气候变化和未来预估等季风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角度,本着总结成绩、归纳问题、寻找机遇、面对挑战的目的,从七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当前气候模式的水平,归纳了其主要偏差特征,讨论了影响模式性能的可能因素。内容涉及模式分辨率和地形效应、对流和云辐射效应的作用、与季风相关的热带海气相互作用关键过程、内部变率(太平洋年代际振荡)、自然变率(太阳辐照度变化和火山气溶胶强迫)和人为辐射强迫(人为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对季风变化的不同影响、热力和动力过程及气候敏感度对季风环流(副高)和降水预估不确定性的影响等。最后从优化参数、实现场地观测和过程模拟的协同、发展高分辨和对流解析模式等角度,讨论了提升东亚夏季风模拟能力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8.
FGOALS-g2模式模拟和预估的全球季风区极端降水及其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LASG/IAP(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球耦合模式FGOALS-g2,评估了其对全球季风区极端气候指标的模拟能力,并讨论了RCP8.5排放情景下21世纪季风区极端气候指标的变化特征。总体而言,模式对季风区总降水和极端气候指标1997~2014年气候态和年际变率的空间分布均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偏差主要表现在模式低估了亚洲季风强降水中心,低估了中雨(10~20 mm d-1)和大雨(20~50 mm d-1)的频率而高估了暴雨(>50 mm d-1)频率。在RCP8.5排放情景下,由于可降水量的增加,模式预估的全球季风区极端降水、降水总量和降水强度将持续增加。到2076~2095年,极端降水和降水强度在北美季风区增加最显著(约22%和17%),降水总量在澳大利亚增加最显著(约37%)。然而,FGOALS-g2对全球季风区平均的日降水量低于1 mm的连续最大天数(CDD)的预估变化不显著,这是由于预估的CDD在陆地季风区将增加,而在海洋季风区将减少。对各子季风区的分析显示,CDD在南美季风区变长最显著,达到30%,在澳洲季风区变短最显著,达到40%,这与两季风区日降水量低于1 mm的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变化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29.
陈继锋  蒲举  罗仁昱  李青梅  陈晓龙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5):1049-1054,1064
1920年12月16日在宁夏海原地区发生了8.5级大地震。100年来,海原及周边地区地震活动水平仍然较高。利用甘肃、宁夏区域测震台网记录的三分向宽频带数字波形资料,基于CAP方法(Cut and Paste Method)反演了宁夏海原及周边地区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M>3.0的16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海原地区震源机制解以走滑型及走滑兼逆冲型为主,主压应力P轴主要集中在NE向,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有较好的对应。通过与哈佛大学中强地震震源机制结果、P波初动地震震源机制结果对比发现,该地区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的反演结果与强震震源机制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结果比较可信,表明中小地震震源机制的结果也可以较好地用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研究。未来随着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的建成,地震台站密度的大幅增加,地震定位精度与台站分布将会得到明显改善,对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演及结果的深入研究具有更加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30.
In order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two versions of the IAP/LASG Flexible Global Ocean-Atmosphere-Land System (FGOALS) model, simulated changes i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SAT), from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forcings, were compared to observations for the period 18502005 at global, hemispheric, continental and regional scales. The global and hemispheric averages of SAT and their land and ocean components during 18502005 were well reproduced by FGOALS-g2, as evidenced b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nd small RMSEs. Th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were firstly determined by the warming trends, and secondly by interdecadal fluctuations. The abilities of the models to reproduce interdecadal SAT variations were demonstrated by both wavelet analysis an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 for detrended data. The observed land--sea thermal contrast change was poorly simulated. The major weakness of FGOALS-s2 was an exaggerated warming response to anthropogenic forcing, with the simulation showing results that were far removed from observations prior to the 1950s. The observations featured warming trends (19062005) of 0.71, 0.68 and 0.79 (100 yr)-1 for global, Northern and Southern Hemispheric averages, which were overestimated by FGOALS-s2 [1.42, 1.52 and 1.13oC (100 yr)-1] but underestimated by FGOALS-g2 [0.69, 0.68 and 0.73oC (100 yr)-1]. The polar amplification of the warming trend was exaggerated in FGOALS-s2 but weakly reproduced in FGOALS-g2. The stronger response of FGOALS-s2 to anthropogenic forcing was caused by strong sea-ice albedo feedback and water vapor feedback. Examination of model results in 15 selected subcontinental-scale regions showed reasonable performance for FGOALS-g2 over most regions. However, the observed warming trends were overestimated by FGOALS-s2 in most regions. Over East Asia, the meridional gradient of the warming trend simulated by FGOALS-s2 (FGOALS-g2) was stronger (weaker) than observ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