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6篇
地球物理   36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5 毫秒
21.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后,使用相同仪器在甘肃文县县城山脚、山腰和山顶分别架设数字流动强震仪,获得12次近场强余震记录.分析表明地形起伏对于观测点的峰值加速度影响明显.山顶的加速度峰值在相同地质条件下较山脚的观测值大1.5倍左右,在记录值较大时优势频率也偏低.在强震动作用下同一地区的地形条件不同造成了地面峰值加速度和卓越频率的差异,致使山顶建筑物所受损坏程度普遍较重.初步分析结果提示对于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建筑物抗震设计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2.
23.
24.
本文采用时空扫描方法,对1990年10月景泰Ms6.2地震前1979年1月至1990年9月震中周围5°×5°范围内的地震活动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该次地震的发震构造的闭锁区段。在发震构造带的东、西两段Ms≥2.0地震的活动具有相互呼应的特点,西吉—海原段的地震活动较门源—古浪段滞后3年。结合对b值异常区的空间变化图象的研究,本文还讨论了用对未来地震危险区进行长时段的时空扫描的方法确定构造的闭锁区段和闭锁起始时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5.
利用数字化近震P波波形资料,追踪研究了青藏高原北缘1990年2月-1995年8月P波波形时间线性度的变化过程。发现该区较大地震发生前线性度有一定的程度的下降现象。分析认为:大震前孕震区应力场的不均匀分布可使通过孕震区及基周缘的地震波产生颦散,可能是较大地震前波形时间线性度下降的物理本质。  相似文献   
26.
简要地介绍了地震数据国际交换试验系统和台站地震数据实时采集传输系统的组成、各部分的特性与功能、地震数据数字化及实时传输过程。  相似文献   
27.
对2002年12月17日玉门ML4.5地震近场多道强震仪的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分析处理,校正了仪器响应和基线,计算了速度和位移时程曲线及各种谱值,并对记录特点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28.
利用汶川大震后在文县县城附近架设在同一地点不同高度的三个流动台获取的7次强余震的记录,通过对原始记录做零线调整并计算记录时程均方根值,研究了局部地形高差对强震地震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局部孤突地形对地震动加速度有明显的放大作用,在进行山区建筑选场和城镇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局部地形的放大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29.
30.
闵祥仪 《地震》1996,16(3):245-248
选用我国大陆1969-1991年发生的11次Ms≥6.9地震作为样本,取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形变和地震活动性方面共计12项手段的资料为判定指标,编制了模糊聚类计算机程序用以预报未来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内发生大震的概率,并给出一个预报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