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3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21.
渭河流域两次秋季连阴雨天气特点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2003年和2005年渭河流域两次秋季连阴雨天气对比分析,为此类天气的预报提供一定依据。对大降水落区及阴雨发生时的高低空形势等分析后得出:两次过程降雨落区、持续时间、降雨雨强不同,但在高空形势场、副高位置及远距离台风间接影响等方面却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2.

利用MICAPS实况观测资料对2013年陕西两次降水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前期有系统性降水,虽然低层转为西北气流,但500 hPa陕西及其上游位势高度均较低且有低槽存在时,会继续产生大范围降水或局地强降水;850 hPa、700 hPa的北风或西北风之间的风向或风速辐合,为后期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由于前期降水,近地面湿度较大,为后期大范围降水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500 hPa低槽附近较强的上升运动,使近地层较暖的暖湿空气得以抬升,为后期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23.
利用安康185个区域站小时降水数据和国家站探空数据、多普勒雷达数据,统计分析了2010—2020年5—10月安康市短时强降水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安康短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17—19时和22时—次日01时,且61.6%发生在7月中旬—8月中旬,在石泉西部发生最多;基于地形与短时强降水的关系来看,在海拔1 000 m以下,短时强降水频次随海拔高度先增加后减少,且在300~600 m内较多;从坡向和坡度来看,短时强降水在西坡发生最多,主要在陡坡、斜坡及缓斜坡地形发生。通过对134个短时强降水过程统计分析,归纳出副高控制型、两高切变型、前倾槽型和低空急流型四种天气概念模型,其中低空急流型占比高达58.4%;分析四种概念模型的温湿廓线和物理量特征,结合雷达资料,得到物理量指标及典型雷达特征图,对安康汛期短时强降水预报预警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4.
陕西一次远距离台风持续性暴雨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MICAPS实况观测、卫星云图TBB、地面气象自动观测资料,对2010年7月16—18日陕西一次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大陆高压,副热带高压稳定维持使得两高之间低值系统稳定少动,宽广的低压底部不断有短波槽携带冷空气东移南下,与两高之间的低值区合并,Conson台风在登陆和减弱的过程中在南海及附近地区维持较长的时间,低层从台风东侧至陕西建立了温湿能通量的能量输送通道,把台风东侧的温湿能沿副热带高压外围偏南风向陕西输送,暴雨位于低层温湿能等值线密集处;条件性对称不稳定与对流不稳定是此次暴雨发展与维持的重要机制,高层湿位涡大值区向下伸展,对暴雨起到增幅的作用。暴雨产生在地面湿静力温度线密集区略偏向于高能中心一侧。  相似文献   
25.
陕西中南部一次突发性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陕西地面加密观测资料、FY2-2C卫星TBB资料,对2007年8月8-9日陕西中南部突发性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hPa中尺度切变线、700hPa低涡是这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MCC是造成此次暴雨的直接原因.暴雨的发生发展与湿位涡的时空演变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湿位涡"正负区叠加"的配置是暴雨发展的有利形势.暴雨区发生在700hPa湿位涡正压项的零线附近及负值区等值线密集区中,700hPa低涡东侧的强辐合区与200hPa西北风高空急流右侧的强辐散区叠置,为暴雨区提供了持续强劲的上升运动.  相似文献   
26.
利用MICAPS实况观测资料对2013年陕西两次降水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前期有系统性降水,虽然低层转为西北气流,但500hPa陕西及其上游位势高度均较低且有低槽存在时,会继续产生大范围降水或局地强降水;850hPa、700hPa的北风或西北风之间的风向或风速辐合,为后期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由于前期降水,近地面湿度较大,为后期大范围降水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500hPa低槽附近较强的上升运动,使近地层较暖的暖湿空气得以抬升,为后期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27.
2012年7月27日陕北佳县特大暴雨天气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郭大梅  胡启元 《干旱气象》2014,(3):424-430,438
利用常规高低空气象观测资料、地面逐小时降水、物理量、NCEP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对2012年7月27日发生在陕北佳县的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前期副热带高压较强,当西风带的冷空气与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西南暖湿气流交汇时,触发对流产生;低层700 hPa西南气流、850 hPa东南气流为特大暴雨提供了比较充沛的水汽;大气低层存在大量不稳定能量;高空200 hPa陕西北部位于浅槽的前部、急流入口区的右侧,存在正涡度平流,这一区域有强烈的辐散,提供了较强的上升运动,是特大暴雨产生的主要机制;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一个水平尺度为200~400km、云顶亮温最低为-60℃,生命史为14 h的中-α尺度对流云团。  相似文献   
28.
运用高空常规气象资料,通过对2002-06-08—09陕西大范围暴雨、局地大暴雨的高低空急流配置及地面系统演变分析,认为:在高空急流入口区右后侧和高空反气旋环流第一象限内,有高层辐散叠加在低层辐合的上方,易于形成强上升运动,为这次大暴雨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是对流维持、持续的重要机制;在有利的环境背景和一定的触发条件下,地面上存在着中尺度系统,中尺度系统是这次暴雨产生的组织者。  相似文献   
29.
应用MM 5中尺度数值模式预报产品,结合实时观测资料、当地气象台站的地理信息资料和预报员经验,建立陕西省气温预报的模式输出统计预报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MM 5中尺度数值模式产品具有良好解释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