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黄陵野马洞基性岩脉中锆石的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ICP-MS)分析技术测定野马洞基性岩脉中锆石的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以探讨黄陵地区TTG片麻岩原岩的形成及变质时间、是否存在比崆岭群更古老的地壳等问题。野马洞辉绿岩脉(1850 Ma)侵入TTG片麻岩,并从TTG片麻岩中捕获了大量捕掳晶锆石。捕掳晶锆石岩浆结晶核部的U-Pb年龄分别为2842 Ma、2900 Ma和2949 Ma,指示TTG花岗岩体为复式岩体,其至少经历了2949 Ma、2900 Ma和2842 Ma三期岩浆作用。捕掳晶锆石变质边部的U-Pb年龄为2557 Ma,指示TTG花岗岩体转变为TTG片麻岩,是"水月寺运动"及其构造热事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变形变质的时间为2557~2511 Ma。捕掳晶锆石的εHf(t)为-9.85~0.89、平均值为-4.07,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为3.6~3.2 Ga,指示黄陵地区存在比崆岭群(3.2 Ga)更古老的陆壳。  相似文献   
22.
利用广西龙滩水库地震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波资料,用波谱分析方法计算了龙滩水库库区ML2.5—4.5级共计95个地震的震源参数。并对震源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库区视应力的范围在0-3.5巴之间,2007年7月17日库区最大4.5级地震的视应力最大,为3.07巴。视应力随震级的增大呈幂函数增大趋势,两者的拟合关系为:σap...  相似文献   
23.
杨博  魏颖  马瑶  赵敏 《地下水》2013,(1):161-163
通过野外观察、岩心描述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子洲气田北部山西组山2段研究,分析研究区山西组山2段的沉积相特征及沉积相带空间展布规律,确定研究区山2段主要为三角洲沉积体系。进行沉积微相的划分,掌握研究区储层砂体叠置形态规律。  相似文献   
24.
刘彦  赵敏  李忠义  姜建 《中国岩溶》2008,27(3):235-239
通过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岩溶环境下生长的盐肤木叶片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叶片表现了一系列的旱生特征。表皮由一层排列致密的不规则细胞组成。上表皮覆盖一层较厚的角质层,下表皮表面有表皮毛丛生。气孔着生在下表皮,陷入表皮以下。叶肉内栅栏组织发达,海绵组织松散。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比约为4∶ 1。部分叶肉细胞中含有胶状结晶物质。叶脉中厚壁组织发达,木质部外纤维数量众多,在气腔周围有单宁结晶分布。这些特征表明,盐肤木采用以保护型为主的多种方式适应岩溶干旱环境。   相似文献   
25.
宫悦  王宇玺  梁明剑  龙锋  赵敏 《地震》2020,40(4):90-102
地震序列类型能够直观地反映构造应力场环境、 地震构造及孕震环境介质的差异性。 主—余型地震多发生在相对均匀的介质环境, 而前—主—余型地震及震群型地震往往发生在复杂的构造环境。 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的6.0级地震余震活动总体呈NW向分布, 其南东段的余震呈相对单一的NW向条带状, 而北西段的余震活动呈现丛集的特征。 两段的地震序列类型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南东段地震序列为主—余型, 序列衰减速度较快; 北西段地震序列为震群型, 序列初期衰减非常缓慢, 余震丰富。 此次6.0级地震序列发生在长宁—双河大背斜上, 该复式背斜主要由多个次级褶皱构造和不同走向的伴生断层组成, 结构复杂。 长宁6.0级地震序列的分段性特征表明, 该地震序列不是发生在单一的断裂构造上, 为多个构造级联破裂所导致的复合型地震序列。 此外, 序列北西段余震的深度逐渐变深, 可能预示着该区域受华蓥山断裂带活动的影响, 地震序列对华蓥山断裂带未来地震活动的影响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26.
宫悦  赵敏  龙锋  傅莺 《四川地震》2019,(3):1-4,12
Gong Yue;Zhao Min;LongFeng;Fu Ying(Sichuan Earthquake Agency,Sichuan Chengdu 610041,China)  相似文献   
27.
美国荒野风景河流体系是全球最早建立的河流保护地类型。经过50年发展,其完善的体系呈现出一定空间分布特征。将线状国家荒野风景河流(NWSR)抽象为点状单元,对208个NWSR单元进行空间计算,并与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等因素进行叠加分析。结果表明,美国已有40个州分布NWSR,其中以俄勒冈等3个州的数量分布最多,且集中分布于特定的区域:西部的太平洋海岸、落基山脉和山间高地3个自然地理区;极地、温湿润、干旱3个Ⅰ级生态区;太平洋西北部、加利福尼亚、阿拉斯加及五大湖4个流域。NWSR线密度与州域的人口密度、经济水平相关性不强,但与大坝建设密切相关。荒野思想影响了法案制定,法案指导了遴选标准,遴选标准又进一步影响了NWSR的空间分布。研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在于:应当明确保护地指导思想、关注价值突出区域、确定合适遴选标准、重视保护地系统规划等。  相似文献   
28.
李栋  赵敏  刘再华  陈波 《地学前缘》2022,29(3):155-166
河流输送到海洋的溶解无机碳(DIC)和有机碳(OC)受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了解DIC和OC的年龄、来源和转化,有助于掌握全球碳收支和提高现在以及未来自然和人类对河流碳循环影响的估算精度。本研究以普定岩溶水-碳循环试验场泉(地下水)-池(地表水)耦联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双碳同位素(13C- 14C)方法,结合水生植物生长和传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地下水-地表水系统中DIC和颗粒有机碳(POC)的来源及其转化机制。研究发现:(1)泉-池系统中DIC和POC的Δ14C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泉水中Δ14C值低于池水中Δ14C值,反映后者可能有“较年轻”的CO2的加入;(2)池水水化学和碳同位素变化由土地利用类型和池中水生植物共同控制;(3)池水中颗粒有机碳(POC)浓度明显高于泉水,且其Δ14C值表现出与沉水植物和DIC的一致性(表观年龄均为3 200900 a),说明池水POC主要源于池中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利用了碳酸盐风化产生的老碳(DIC),使新形成的有机质在表观年龄上“偏老”;(4)池水水体内源有机碳对水体POC的贡献在75%以上,内源有机碳通量(以C计)在250 t·km-2·a-1至660 t·km-2·a-1之间,相对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草地对应的地表水系统具有最大的内源有机碳占比和通量,指示了沉水植物控制型浅水水体初级生产对有机碳循环的重要作用。综上,我们认为在岩溶区通过土地利用调整来调控水生植物群落对于增加碳汇具有重要潜力。  相似文献   
29.
应用常规资料、自动站雨量资料、卫星云图及雷达资料,对2009年5月9-10日发生在鲁西北和鲁中北部的一次区域性大暴雨进行分析。分析发现,低层冷式切变线是引发大暴雨的主要系统,暴雨主要产生在低空冷式切变线右侧、西南低涡的东北象限以及低空急流的左前方,也是高低空急流耦合区。副高西侧的西南急流建立起从南海到华北中部的水汽通道,为大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暖湿空气和能量,使得低涡辐合加强,是低层切变线长时间停滞的必要条件。地面锋面气旋则是暴雨开始的启动机制,锋后东北冷空气与西南暖湿空气在山东上空交汇,促使对流发展和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暴雨。在低层辐合、高层弱辐散的情况下,暴雨区低涡的涡动作用使得水汽块运动加强。多个对流单体合并形成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经过大暴雨区,雷达回波表现为层状云为主的混合回波带,说明对流并不旺盛。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