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4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5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重要天气自动化语音报警软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重要天气报文的格式及种类,以及如何利用Visual Basic编程语言对报文进行判别,提取重要天气报的相关信息,进行语音报警显示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对2002年12月下旬河南低温冻害天气分析结果表明 前期强冷空气影响及大范围降雪,造成了前期气温偏低,为低温天气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地面积雪时间长、高空强冷平流补充南下与晴空辐射降温是形成此次低温冷害的主要原因;500、700 hPa脊前偏北气流引导近地面冷高压东南移并持续控制河南是造成晴空辐射冷却的主要天气系统;空气湿度小,有利于夜间降温.数值预报对最低气温的预报有一定指示意义当日本782和欧洲中心850 hPa的温度预报<-8 ℃,同时24 h地面变压预报值≤3 hPa时,第二天凌晨可能会出现-10℃以下的低温.  相似文献   
23.
对 2 0 0 2年 12月下旬河南低温冻害天气分析结果表明 :前期强冷空气影响及大范围降雪 ,造成了前期气温偏低 ,为低温天气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地面积雪时间长、高空强冷平流补充南下与晴空辐射降温是形成此次低温冷害的主要原因 ;5 0 0、70 0hPa脊前偏北气流引导近地面冷高压东南移并持续控制河南是造成晴空辐射冷却的主要天气系统 ;空气湿度小 ,有利于夜间降温。数值预报对最低气温的预报有一定指示意义 :当日本 782和欧洲中心 85 0hPa的温度预报 <- 8℃ ,同时 2 4h地面变压预报值≤ 3hPa时 ,第二天凌晨可能会出现 - 10℃以下的低温  相似文献   
24.
2006年4月11—12日寒潮天气成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天气图和数值预报产品,对2006年4月11—12日河南省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单站气象要素变化及成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hPa横槽转竖是寒潮天气产生的重要影响系统;850hPa冷平流是强降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5.
复杂地形下山谷风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选用NCEP全球客观分析资料(1°×1°)和国内高空地面资料为初始场,采用张驰逼近边界条件和单一冰相水汽方案,模拟了河南省西部山区的复杂地形对2006年6月19日局地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太行山的南麓和熊耳山的东侧都有因地形热力作用而形成的山谷风存在.  相似文献   
26.
利用9210卫星广播的T213资料作为初始场,在联想深腾1800机群系统上构建了省级GRAPES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实现了GRAPES-MESO V2.5的高效运行,一方面可提供日常的业务预报产品,另一方面也可为广大预报员提供一个诊断模拟的平台。  相似文献   
27.
2018年1818号台风“温比亚”进入河南后停滞少动,移向有多次改变,累计在河南省境内滞留长达40小时,造成河南省东部历史罕见的极端暴雨天气。利用高空探测、地面观测、NCEP 1 °×1 °再分析等资料及中央气象台台风定位数据,对“温比亚”登陆进入河南境内后停滞少动及转向机理做详细诊断分析,结果显示:台风低压处在100 hPa高压带中的弱风区里,低层受高压带“包裹”或阻挡,低压缓行或停滞。200 hPa低压附近有风速辐合时,低压移速减慢,反之则加速,低压下游的风向对其移动方向有很好的指示意义。低压周围合成风场显示,北侧偏东风远大于南侧偏西风时,低压西行;东侧南风大于西侧北风时,低压北行;低压周围风场对称分布时,低压停滞;当非对称逐渐加强时,移向转为大风速轴的方向。500 hPa台风低压中心附近最大U、V风风速演变表明,北侧东风逐渐减小,西行低压移速随之变慢;东西风速差及南北风速差均减小到最小值且基本相当时,低压先停滞后转向,而后随着反方向风速的逐渐增大,低压沿着合动量方向移动。584 dagpm与588 dagpm之间风向与低压移动方向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8.
河南省对流性暴雨云系特征与概念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5—2010年FY-2C/E和MODIS卫星资料、A0报文、自动气象站降水资料及常规观测资料,修订了河南省对流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标准,统计分析了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活动规律和降水特征,初步建立了河南省典型对流性暴雨概念模型。河南省对流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主要包括新生对流云团、β中尺度对流系统、α中尺度对流系统及带状中尺度对流系统。对流性暴雨易产生于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期,多发于中尺度对流系统云顶亮温低中心附近及后侧梯度大值区, 云系上云光学厚度高值区为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潜势区。低槽 (涡) 切变型和低槽型过程中干冷气团对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起触发作用;高压后部型与午后边界层辐射增温关系密切,能量锋、边界层辐合线是中尺度对流系统的触发系统;切变型过程中干线的作用较重要。河南省对流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多发展于山区附近,移动路径有东移、东北移和东南移型,高层云导风可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移动发展提供预报信息。  相似文献   
29.
利用天气图和数值预报产品,对2006年4月11-12日河南省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单站气象要素变化及成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横槽转竖是寒潮天气产生的重要影响系统;850 hPa冷平流是强降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0.
利用NCEP资料,对2006年2月26-27日河南省出现的区域暴雪过程进行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诊断分析,并对暴雪过后出现的雾凇天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孟加拉湾、南海的西南急流以及低层偏东风水汽输送,为暴雪产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为暴雪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暴雪区与700hPa等sθe线密集带和散度高值区对应;雪后转晴以及850 hPa暖平流,为豫北雾和雾凇的形成提供了合适的暖平流和冷下垫面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