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长沟船闸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京杭运河山东济宁-东平湖段复航工程的配套工程,标准二级船闸,设计年单向通过能力为2120~ 2440万t.项目征地范围平面图形为不规则长条型,面积559700m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为征地范围向东、南、西、北四方向外扩200m,评估区面积为2774097m2.项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  相似文献   
22.
为了探讨盐源盆地富有机质页岩形成原因,促进区域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本文主要通过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龙马溪组页岩硅质成因及沉积环境。结果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黑色岩系富含有机质且硅质含量较高,Al_2O_3与TiO_2呈正相关与SiO2/Al_2O_3呈负相关说明硅质成分具有较多陆源碎屑成因。高含量的过量硅(Si过量),较低的Mg O含量,Ba、As、Sb、Sc等元素的高度富集、轻稀土富集、正Eu异常、矿物中的放射虫等微生物化石以及斑脱岩的存在说明硅质主要为生物成因,同时受到热水沉积及火山作用的影响。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V、Ni、U较富集,铈负异常、铕正异常以及草莓状黄铁矿等特征及相关图解一致表明其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深水陆棚缺氧的还原水体环境,同时受到一定程度的上升洋流或者热水影响,沉积了深海沉积物。生物成因及热水成因(火山成因)的页岩常富含有机质,还原的水体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在此沉积环境下,形成的研究区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较好,厚度较大,初步认为具有较好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23.
土-水特征曲线是反映非饱和土基本特性的本构曲线,是土质斜坡非饱和渗流和力学机制分析中的重要参数。但受限于实验设备和测试技术等条件的限制,使得土-水特征曲线的测试耗时长、难度大,且多数测试方法难以实现全吸力范围内(0~106kPa)的曲线测定,间接获取土-水特性曲线的模型拟合法,通常又存在因参数多解性而导致的结果失真等问题。现有的黄土高原非饱和特征曲线测试结果多集中于马兰黄土(L1),而其下的几十层黄土、古土壤的测试尚基本属于空白。笔者基于TRIM试验测试技术,对洛川黄土剖面的29层黄土-古土壤序列进行测试,获取了土-水特征曲线、吸应力特征曲线和渗透系数函数等系列参数,建立了黄土高原非饱和黄土工程特性标准剖面。通过对各参数综合分析发现,各物性参数在垂向上随深度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且均在黄土-古土壤的接触带参数变化较大;粘土矿物成分和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非饱和土-水特征曲线的重要参数,且与曲线参数α、n存在一定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4.
红酵母是海洋酵母中的常见种类,在水产养殖中常作为微生态制剂。本实验以第22次南极考察从海冰中分离的红酵母AN5为研究对象,对酵母菌的发酵生长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红酵母培养的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2%的糖蜜和0.5%的酵母粉,最适装液量为50 m L/250 mL,摇瓶转速为140 r·min~(–1),培养基初始pH=3.0,20℃下可获得最佳培养,此时酵母发酵密度可达5.81×10~7 cells·mL~(–1)。发酵后测得酵母中水分含量为69.15%,干酵母蛋白质含量为42.00%,多糖含量为32.08%,脂肪含量为0.39%。在幼参养殖过程中以0.3 g(湿重)·m~(–3)水体的用量投喂极地红酵母,养殖2个月后,与对照相比,幼参体内水分和脂肪含量基本没有变化,而蛋白质和多糖含量明显升高。因此,极地红酵母可大量发酵生产,作为微生态制剂应用于海参的养殖中。  相似文献   
25.
多龄期钢框架结构地震损伤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ABAQUS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通过控制变量法分析得出影响多龄期钢框架地震损伤的主控因素为构件有效截面收缩与钢材极限强度退化。定义广义的锈蚀损伤,并探索锈蚀损伤与未锈蚀原型结构地震损伤的关系,最后建立基于未锈蚀原型结构地震损伤的多龄期结构地震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26.
2015年7月3日09时07分,在新疆皮山县发生M_(S)6.5地震,震源深度约10 km,主震后一段时间内陆续发生一系列大小不等的余震。使用新疆测震台网原始波形数据和中国地震台网编目数据库震相数据,采用CAP方法反演皮山M_(S)6.5地震及M_(S)3.5以上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得到震源机制解参数,其中:节面Ⅰ走向为136°,倾角为34°,滑动角为94°;节面Ⅱ走向为311°,倾角为56°,滑动角为87°;最佳震源深度为21.3 km;矩震级为M_(W)6.3。据皮山地区地质构造和余震序列展布,基本确定节面Ⅰ为发震断层面;通过震源球判定本次地震的断层活动主要表现为逆冲型特征,破裂优势方向SE,倾角以20°—40°居多,滑动角以70°—120°居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