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2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通过岩石学、沉积学和储层地质学分析认为天井山平驿铺组主要发育灰白色中-厚层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夹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泥岩。从平驿铺组油砂储层中识别出临滨亚相,并进一步划分为上临滨、中临滨和下临滨3个微相;得出了平驿铺期龙门山地区持续沉降并接受自西向东方向的古特提斯洋的海侵的初步认识。海侵带来的大量陆源碎屑物质堆积在沉降区,形成了北东向展布、北西—南东分带、北西厚而南东薄的平驿铺组的陆缘碎屑滨岸沉积。储层的物性受沉积相的控制,上临滨微相的储层物性最好,中临滨微相次之,下临滨微相较差。  相似文献   
22.
福建省酸雨及其天气系统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福州、邵武及厦门三个主要气象酸雨观测站为代表,通过对1992年1月~2000年12月各场降水的pH值观测资料与对应地面和850hPa天气形势进行分析,以期得到酸雨与天气背景间的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23.
在地震和电法解释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将平岗-辽源盆地白垩纪以来的盆地构造演化划分为断陷、坳陷、挤压逆冲3 个阶段。通过进一步分析盆地沉积充填对烃源岩、储层和盖层形成的影响,认为残留盆地成藏的主控因素是烃源岩条件和保存条件。根据盆地演化和沉积充填特征的综合分析,指出云顶凹陷区、泉太凹陷和共安凹陷为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24.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850 hPa天气图和地面降水资料对闽西北地区的云雨资源、有利人工增雨作业的天气系统、降水回波特征及人工增雨作业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闽西北地区有利于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主要天气系统可分为9类:大陆高压、副高外围、暖区辐合、热带辐合带、低槽、台风(低压)、低涡、低涡切变和其他类.积层混合...  相似文献   
25.
沙尘气溶胶对福建沿海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5-2009年沙尘天气资料、空气污染指数及后向轨迹模型分析了沙尘气溶胶影响期间福建沿海城市的空气质量.结果表明:沙尘影响日数总体上和沙尘天气过程的次数有关,2006和2007年的沙尘影响日较多.沙尘影响日呈单峰型分布,高值区出现在春季(3-6月).沙尘影响期间的空气污染指数较高,年平均API接近或超过轻度污染级别,能见度和PM10浓度之间呈反相关.沙尘气溶胶气团主要通过西北和偏北路径运动至福建沿海城市,其中300m高度的气团有11次经西北路径运动至福建沿海(占50%),有10次经偏北路径运动至福建沿海(占45%);800m高度的气团有12次经西北路径运动至福建沿海(占57%),5次经偏北路径运动至福建沿海(占24%).  相似文献   
26.
运用1998~2000年夏季青藏高原上182天的极轨气象卫星资料,研究了由计算机客观自动追踪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方法和由此得到的28685个MCSs及提取的相关信息,较为全面地揭示了夏季高原上MCS初生阶段的日频数、强度、形状、日变化、地理分布等诸多特征。得到了高原上每日平均有163个MCSs生成,其中约有76 %的面积仅为数百km2,>104 km2的极少(占4 %);它们的形状多为带状、逗点状以及其他不规则形状,圆形和椭圆形只占近30 %,云顶平均亮温为-51 ℃左右;午后MCS数是上午前期的2倍以上,并且云顶亮温≤-54 ℃的多达5倍以上;它们主要活动在33 oN以南的高原南部,其中在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地区和川西至横断山一带各有一个高频中心,这充分展示出南亚季风活动对MCSs初生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7.
利用2008—2012年福建省气象局自动站小时雨量资料和周宁水电站蓄水资料,选取周宁电站流域内近5年内的30个降水过程,分别采用Surfer二次开发下的12种不同插值方法进行计算,分析比较了关注区域内的面雨量估算值及雨量空间内的分布特点,得出业务工作中相对便捷、有效、准确的区域面雨量插值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在多种插值计算方法中,改进谢别德法、克里格法和径向基函数法不仅估算值相对误差较小,而且绘图效果较好。对于面雨量小于20 mm的降水个例而言,径向基函数计算结果相对误差较小,而大于60 mm的降水个例,克里格插值计算方法则相对最优。  相似文献   
28.
福建沿海地区海陆风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福建沿海8个70 m及2个100 m高度梯度测风塔1 a的多层风观测数据,分析福建沿海海陆风的时空及日变化特征.10个测风塔均匀分布于从南到北沿海,2009年6月1日~2010年5月31日开展了为期1 a的观测,采用50 m高度夜间02:00时前后的风向度数与午后14:00时前后的风向度数相减,其差值的绝对值在90°~270°之间,并且海风及陆风的维持时间均大于3h,定义为海陆风日.分析表明,受台湾海峡的影响,福建沿海海陆风日数南、北多,中部少,中部沿海海陆风日在44~ 60 d之间,长乐以北沿海为66 ~ 94 d,漳浦以南为69 ~92 d.海陆风的季节变化表现为春季最多,夏季其次,秋季最少.海陆风的日变化特征表现为:春季陆风变海风的时间在09:00 ~10:00时左右,夏季在08:00 ~09:00时左右,秋冬季在09:00 ~ 10:00时左右;而海风变陆风的时间各季均在20:00时左右.海陆风的转换一般从低层开始,至100 m高度相差30 min左右;由于受地形的影响,福建沿海大多数海陆风日有其特点,即风向转换时角度变化较小,风向不与海岸线垂直,反而近于与海岸平行;海陆风转换时,当海风为偏北风时,上午陆风变海风时风向顺时针偏转,傍晚逆时针偏转,由海风变陆风;当海风为偏南风时,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29.
冷空气侵入台风“珍珠”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利用汕头和厦门的多普勒雷达资料、NCEP再分析等资料,研究2006年5月17日台风“珍珠”的短时特大暴雨特征。多普勒雷达探测表明,17日18~19 h,在台风“珍珠”的核半径附近,正、负径向速度极值区分布不对称,即台风前进方向左侧的径向速度明显地大于右侧,研究表明这种特殊情况是由于冷空气(东北风)侵入所导致的,而且该冷空气侵入主要位于4 km以下的中低层,正是因为冷空气侵入造成强迫抬升,加剧不稳定能量释放,触发强降水产生,冷空气影响后期导致台风迅速减弱。与雷达速度场回波观测到的冷空气侵入相对应,17日18 h NCEP风速资料显示在中低层(约1~3 km)台风中心偏西侧,存在明显的全风速高值区,而除了受冷空气影响部位外,台风前进方向的右侧各层风速仍然大于左侧。利用蓝金模式模拟结果,可进一步证实了在台风前进方向左侧的中低层,东北向气流侵入台风涡旋的事实。通过计算物理量表明,在冷空气侵入区域存在高θse密集锋区,θse密集带从底层向高层、由偏东向偏西、由偏南向偏北方向倾斜,闽南地区的特大暴雨就发生在高θse的密集锋区附近。  相似文献   
30.
夏浣清  陶遐龄  林长城 《气象》1984,10(4):29-31
在1983年《气象》第一期上刊登的《用增强显示红外云图测梅雨锋强降水的探讨》一文中,我们提出了由统计回归分析得出的定量估计梅雨锋强降水的模式P_n=-1.03 0.42n~2 0.02nS_n,其中n为增强红外云图上云区的增强灰阶数,S_n为n灰阶在云图上经过换算后的面积(毫米~2),P_n为n灰阶覆盖区的每小时降水量(毫米/小时)。该模式是在低分辨GMS云图上的原11、12、13、14、15—16灰阶被分别增强调整为1—5灰阶时统计得出的。对其它增强情况,应用此模式时需作适当修正。研究区间为28—34°N、111—123°E,云型为中尺度或中间尺度云团。本文对该模式加了经验修正;为着眼于强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