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杨有林 《中国沙漠》1986,6(4):68-69
根据中国科学院与联邦德国马·普学会科学合作的协议,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柏林自由大学、哥丁根大学和科隆大学的科学家组织了联合考察队,于1986年8月26日至11月7日对新疆于田县境内的昆仑山、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克里雅河流域及其邻近沙漠地区进行了野外重点考察。这次考察涉及学科面广,考察路线的里程长,参加的科技人员多,属-次综合性考察。  相似文献   
22.
第一次国际地貌学会议,于1985年9月15日-21日,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举行。会议由英国地貌学研究会、皇家学会和皇家地理学会等21个单位给予赞助和支持。这次有50多个国家、700余名科学家出席了会议,共展出论文714篇,其中英国占18%,中国占12%,美国占11%、加拿大占6%、法国古5%、苏联占4%、澳、意、印、日诸国各占3%,其他国家共占36%。我国出席会议者共34人。  相似文献   
23.
根据我国西北地区东部59个气象台站近50 a(1965-2014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将降水划分为小雨、中雨和大雨3个等级,分析了该地区夏季不同等级降水的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讨论了不同等级降水量及降水日数与夏季总降水量的关系及其在典型旱涝年的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日以小雨为主,约占总降水日数的81%;但在夏季总降水量中,小雨、中雨和大雨降水量相当,各约占1/3。(2)该地区夏季不同等级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的空间分布不均,但均大致呈现出由南向北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3)该地区夏季总降水量与中雨日和大雨日的相关关系显著,表明中雨以上量级降水日数的变化可基本反映夏季降水量的变化。(4)西北地区东部典型涝(旱)年,降水量的偏多(少)主要是由于中雨以上等级降水日数偏多(少)引起的中雨量和大雨量偏多(少)所致。  相似文献   
24.
Bagnold说过,沙丘出现在两种不同的生境,即海滨和河岸;裸露缺水的沙漠地表。不过,我们也得加上那些过去长有植被的沙质土壤,后来主要由于人类活动而形成的流沙。上述三种生境都值得重视,但后者经过固定可获得最大收益,因为从逻辑上推断,这种生境能够建立可供人类和牲畜利用的植被。不过,在介绍流沙固定方法之前,先讨论一下土壤风蚀的原因是恰当的。 土壤风蚀原理 只要条件有利于风力剥离和搬运土壤物质,就会出现风蚀现象,土壤的侵蚀程度决定于土壤侵蚀性、地表粗糙度(沟垄状况)、气候条件(风速及湿度)、裸露地表长度及植被。改变  相似文献   
25.
最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编辑出版了一套英文版丛书,其中第三集专门向全世界公开发表了由中国国务院原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及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所共同举办的第一期国际沙漠化防治讲习班上的全部科学技术论文。该论文集名为《中国的沙漠化防治》(combating Desertification in China),由James Walls编辑。环境署沙漠化工作处  相似文献   
26.
卫星云迹风资料对中尺度数值模式初始风场改进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GMS-5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导出的风场产品-云迹风资料对中尺度η坐标有限区域数值模式(REM)的初始风场进行改进处理.模拟了2001年7月27-28日、28-29日的降水过程,并且与没有云迹风改进的数值模拟的降水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卫星云图导出的云迹风场资料同化到数值模式.从而改善因测站稀疏造成的中小尺度系统漏报的不足.提高降水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27.
宁夏气象3S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多参数条件下的分层量化空间信息处理技术与评估技术,建立了从GPS、RS实时数据采集、校正、反演到GIS多源空间信息综合分析和动态监测的一体化气象3S系统,实现了宁夏气候和农业基础资源信息从传统的定性、单点静态分析到定量和定位的动态精细评估的转变,为农业区划、农业结构调整及生态建设提供了一个全数字、高精度的客观评估和实时监测系统,初步实现了农业资源潜力的均衡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8.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亚地区的盐尘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亚是盐尘暴高发地区之一,由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引起的沙质和盐质荒漠广泛分布。据初步估计,平均每年从干涸的咸海盆地通过空气输送出的盐尘为05×106t到20×106~30×106t不等。这些盐尘的沉降受地形、风力和距源地的距离的影响。中亚地区盐尘暴的季节性和频率受降雨的影响很大。盐尘不仅影响气候,还会给人们的健康与经济活动带来不利影响。通过对过去近40年研究工作的总结和分析,对中亚地区盐尘暴的现状及其未来变化有了基本的认识:(1)盐尘的产生、搬运和沉积在中亚地区是目前的普遍现象,特别是在咸海区域。(2)过去近40年的咸海危机证明:适当的自然保护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资本投入。(3)要缓和目前的现状并创建一个稳定的、健康的环境,在实施各项计划中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与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29.
杨有林 《中国沙漠》1985,5(3):40-44
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对于生态条件有极限的内蒙东部半干旱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这种制约关系表现得更为明显。由于人口的大量增长,使得内蒙东部沙漠化不断发展。1)人口大量增加,使人均占有土地资源减少,主要表现在草原开垦和撂荒;2)伴随人口增长而盲目增加牲畜头数,使草场超负荷;3)人口的大量增加,造成能源不足,使得当地居民无控制地大量樵柴和掠夺式地砍伐各种植物。作者认为: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繁殖控制到规划的范围以内是提高环境质量和人口素质的重要对策。除此之外,在沙漠化地区采取积极恢复环境措施改善环境质量扩大人口载容量也是调整人口、资源、环境之间不协调关系的积极途径。诸如调整农、林、牧结构扩大工、商、服务业的比重,减少对土地依附性强的农林牧比重,修建水利工程变旱作农田为灌溉农田等。  相似文献   
30.
沙漠系指第四纪时期由于自然因素所形成, 而沙漠化乃是在具有沙漠化发生潜在自然因素的基础上, 于历史时期内由于人为活动破坏脆弱生态平衡, 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换言之, 也就是人为活动对干旱及半干旱生态系统的过度干予所造成不平衡的环境退化, 生产力下降的一种方式。因此研究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历史时期沙漠化过程、发展和演变趋势, 对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