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8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83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西藏羌塘中央隆起区物质组成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羌塘中央隆起区的物质成分及构造演化规律的认识 ,涉及到青藏高原特提斯演化、羌塘盆地的形成发展及高原的隆升过程。对羌塘中央隆起区构造演化在认识上目前有较大分歧 ,主要有两种观点 :1)认为扎布 (察布 )—查桑地区发育裂谷 ,没有发育成特提斯洋盆 ;2 )龙木错—双湖 (—澜沧江 )古特提斯缝合带 ,代表古特提斯洋的闭合遗迹之一。基于对羌塘中央隆起区物质成分及属性 ,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将羌塘中央隆起中泥盆世—早白垩世的构造发展历史划分了六个阶段 ,即D2 —C11初始裂谷阶段 ;C21—C2 裂谷阶段 ;P1海底扩张—大洋化阶段 ;P2 —T2 板块汇聚—消减阶段 ;T3 —J1板块碰撞阶段 ;J2 —K1碰撞—整体抬升阶段。羌塘中央隆起构造演化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威尔逊旋回  相似文献   
22.
野外证据及显微构造分析证明了Rouergue地区华力西期地体中有三种构造成因的逆变质成带现象,它们与大规模岩片逆冲作用相关,而且变质作用早于岩片向南的构造就位过程。矿物平衡、石榴石—黑云母地质温度计及石榴石—斜长石地质压力计揭示了变质后期、变质同期及变质前期的变形作用导致的三种不同的P-T模式。变质期后的变形作用对逆变质带及相对分带有直接影响,该区变质作用的不连续性是推覆体运移的重要证据。变质周期的逆冲作用导致了与逆冲相关的、剖面上为具有热逆转及正常压力的变质带,明显的压力差异人为地认为是不同的P-T轨迹及不同的抬升速率的产物,在快速上隆(如逆冲层序)时,温度处于峰期而压力最低。变质作用时限可以持续到整个构造事件(除晚期褶皱作用外)结束,此时,同构造期侵入体在推覆接触带内就位,它们对剖面上强烈的温度逆转效应有影响,并且强烈地改变了下伏变质推覆构造单元的等变线分布。  相似文献   
23.
在果干加年山的主脊及其以北识别出一套稳定的沉积岩系,角度不整合于蛇绿混杂岩之上,以细砂岩、硅质粉砂岩为主,其中夹有大小不等的古生代外来岩块,底砾岩成分因地而异并具有快速堆积的特点,底部夹有流纹岩。厚度大于1633m。流纹岩夹层获得的锆石SHRIMPU-Pb谐和年龄为214Ma±4Ma,时代为晚三叠世诺利期。在剖面测制和区域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上三叠统望湖岭组,代表龙木错-双湖缝合带闭合以后接受的最早的沉积盖层。望湖岭组之下的蛇绿混杂岩获得阳起石Ar-Ar年龄219.7Ma±6.5Ma。同位素定年确定构造转化事件发生在214~220Ma之间,为龙木错-双湖缝合带的闭合时间提供了确切的时间约束,望湖岭组是这一事件的沉积记录,是龙木错-双湖缝合带蛇绿混杂岩之上首次发现的沉积盖层。  相似文献   
24.
西藏羌塘中部玛依岗日地区印支期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黄小鹏  李才  翟庆国 《地质通报》2007,26(12):1646-1653
羌塘中部玛依岗日地区出露有一处印支期强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SP),属于S型花岗岩(CPGs的一种),不同于西藏南部广大的过铝质花岗岩(MPGs)。该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A/CNK>1,刚玉标准分子的质量分数均大于1.21%,低Sr、Ba、Ti,富K、Rb、Th,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具有略微右倾的V字形特征,具较强烈的Eu负异常(δEu=0.26~0.53,平均0.36)。CaO/Na2O<0.3,表明源岩为泥质岩石;Al2O3/TiO2<100,表明其为高温型(≥875℃)花岗岩。另外,该花岗岩(SP)与蓝片岩、榴辉岩的形成时代相同。在印支期晚期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碰撞的过程中,炽热的幔源岩浆的底侵或注入引起了地壳中泥质源岩的脱水熔融,最终形成了该区的过铝质钙碱性花岗岩。  相似文献   
25.
本文介绍“4D”(数字正摄影像图、数字地面高程模型、数字栅格地图、数字线划地图)的基本概念、生产工艺流程、软件应用及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6.
羌塘南部地区大面积出露基性—超基性火成岩。基性岩墙和玄武岩沿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的南侧呈近东西向分布,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冈瓦纳大陆北缘,分布范围西起国境线,东到双湖地区,总长约800km,形成时代集中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284~318Ma),反映出岩浆的快速侵位-喷溢的过程。基性岩墙和玄武岩主要为碱性系列岩石,少数为亚碱性系列,Ti和Fe的含量均比较高,Mg#比较低,表明它们都是原始岩浆经不同程度分异结晶后的残余熔体。基性岩墙和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形成环境等均与板内玄武岩或典型的地幔柱成因玄武岩具有相似的特点。另外,苦橄质岩石多与基性岩墙和玄武岩一起产出,主要为单斜辉石橄榄岩和二辉橄榄岩,矿物成分贫挥发性组分,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的特点反映出其很可能代表了地幔柱原始岩浆结晶的产物而非岩浆捕获体,而且其源区很可能为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由此,初步认为羌塘南部基性岩墙和玄武岩为地幔柱的头部减压熔融的产物,而苦橄质岩石为地幔柱尾柱通道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27.
羌螗南部地区大面积出露基性一超基性火成岩.基性岩墙和玄武岩沿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的南侧呈近东西向分布,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冈瓦纳大陆北缘,分布范围西起国境线,东到双湖地区,总长约800km,形成时代集中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284~318Ma),反映出岩浆的快速侵位-喷溢的过程.基性岩墙和玄武岩主要为碱性系列岩石,少数为亚碱性系列,Ti和Fe的含量均比较高,Mg#比较低,表明它们都是原始岩浆经不同程度分异结晶后的残余熔体.基性岩墙和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形成环境等均与板内玄武岩或典型的地幔柱成因玄武岩具有相似的特点.另外,苦橄质岩石多与基性岩墙和玄武岩一起产出.主要为单斜辉石橄税岩和二辉橄榄岩,矿物成分贫挥发性组分,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的特点反映出其很可能代表了地幔柱原始岩浆结晶的产物而非岩浆捕获体,而且其源区很可能为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由此,初步认为羌塘南部基性岩墙和玄武岩为地幔柱的头部减压熔融的产物,而苦橄质岩石为地幔柱尾柱通道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28.
杨韩涛  李才 《地质通报》2010,29(12):1884-1890
用SWOT分析模式对藏北羌塘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可行性和潜力进行了客观分析,羌塘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业的优势有:高原原始自然景观独特,自然资源丰富,具有独一无二的可研究性,具有原生态的藏传文化。劣势有:可进入性差,资源开发程度低,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自然和文化生态环境脆弱。机遇有西藏旅游市场的开放,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内外旅游需求的持续增长,交通条件改善。挑战有生态旅游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区内旅游分割竞争格局,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认为在羌塘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优势与劣势同样显著,机遇和挑战并存,并据此提出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发高端特种旅游产品,打造特种旅游品牌,构架保护区生态旅游“点-轴”系统开发模式,整合资源,走联合发展的道路,从而保障羌塘地区的持续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29.
索尔碎屑岩出露于西藏中部索尔—戈昂错一带,角度不整合覆盖于果芒错蛇绿混杂岩中的地幔橄榄岩之上,粗碎屑岩层和细碎屑岩层互层产出,并见有角砾状灰岩夹层。索尔碎屑岩中粗碎屑岩主要由灰黑色碎屑和土黄色基质所组成;细碎屑岩呈灰黑色,块状构造。碎屑的主体成分为蛇纹岩,并含有少量的尖晶石和斜长石,基质为泥晶结构碳酸盐。碎屑主要呈棱角状—次圆状,边界平直,可能是构造破碎后快速堆积而形成的。在蛇纹岩碎屑边部普遍可见垂直边界生长的板状或粒状方解石,部分碎屑之中方解石呈逐步向内部生长的趋势,而在少量的岩石中已形成了交代残余结构,反映索尔碎屑岩中的碎屑受到了碳酸盐不同程度的交代作用。通过与Gebel Mohagara蛇绿质碳酸盐岩和West Magnitogorsk古岛弧中出露的蛇绿质碳酸盐岩对比研究,初步认为索尔碎屑岩是地幔橄榄岩发生破碎后受到碳酸盐热液流体的交代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30.
张天羽  李才  苏犁  解超明  吴彦旺  王明 《地质通报》2014,33(11):1662-1672
在藏北羌塘中部日湾茶卡地区发现蛇绿混杂岩,岩石单元包括堆晶辉长岩、辉长岩岩墙、玄武岩等。通过对该蛇绿岩中堆晶辉长岩的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它们属于E-MORB型,与桃形湖和果干加年山地区的蛇绿岩比较相似。堆晶辉长岩(R12T11)中用于LA-ICP-MS定年的锆石具有明显的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属于典型的岩浆成因锆石;12个测试点的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42.7Ma±3.4Ma,表明日湾茶卡蛇绿岩形成于早志留世。日湾茶卡蛇绿岩是龙木错—双湖—澜沧江缝合带内一处新的早古生代洋壳残片,将为进一步揭示龙木错—双湖—澜沧江洋的构造演化提供新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