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西藏前冬环流及地温特征与夏季旱涝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取西藏地区各区域内严重干旱年和严重洪涝年各5年,分析了北半球500hPa高度距平场同期和前冬环流,同时对旱涝年前冬地温距平与当年夏季旱涝的关系也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年和洪涝年前冬(12月~2月)环流距平分布状况和地温距平有明显差异,这些不同特征是预测西藏夏季旱涝的信号和重要因子。夏季伊朗高压位置偏北或偏南,西太平洋高压脊线和西脊点位置都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同时,也可根据2月500hPa高度场正、负距平区位置特点,预测了西藏主要农业区沿雅鲁藏布江一线雨季偏迟或偏早。  相似文献   
22.
NOAA RFE 2.0在西藏高原的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卫星探测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资料处理方法的不断改进,出现了许多卫星遥感降水估算产品。每种产品都有优点及不足,且卫星间接式降水估算方法的精度也有限,但对地形复杂常规气象站台站稀少且分布极不均匀的大面积地区如西藏高原来说,卫星遥感不失为估算区域降水的有效方法之一。鉴于卫星遥感降水估算精度的局限性,每种产品需要利用地面观测数据来定量化降水估算误差,分析和评价这些资料的可用性。利用NOAA气候预测中心(CPC)研发的RFE 2.0降水估算产品,从西藏高原东南部到西北部不同气候区选取11个典型气象站2005—2006年6—9月的日降水量观测资料,验证了RFE 2.0降水估算产品在西藏高原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西藏高原的主要气候区RFE 2.0估算值与地面观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45~0.86,平均为0.74;RFE 2.0估算的正确率POD (Probability Of Detection)一般大于73%,而空报率FAR(False Alarm Rate)为2%~12%;仅在喜马拉雅南麓地区估算精度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3.
作为本校项目负责教师,在策划、组织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校师生的积极配合。三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在龙潭河沿线设置了宣传牌,并定期清理河畔垃圾,积极加强与社区的联系,  相似文献   
24.
基于青藏高原低涡和切变线(简称高原低值系统)年鉴、国家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及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高原低值系统多、少发年夏季高原地气温差变化的差异及其对我国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原夏季地气温差对高原低值系统的发生和移动有明显的影响。在低值系统频发区,多发年的地气温差明显比少发年高。(2)我国西部的青藏高原中部、东北部及西南地区在多发年降水偏多,高原南部和东南部则在少发年降水偏多;我国东部地区,多、少发年降水差异自南至北呈“+”、“?”、“+”、“?”、“+”的差值带分布特征,即华南、江淮流域、华北和东北地区降水在多发年偏多,江南地区和黄淮流域降水则在少发年偏多。(3)高原低值系统多、少发年夏季对流层的环流系统及相应垂直速度、水汽输送变化有明显差异,并影响青藏高原和我国降水的变化。在高原地区,多、少发年之间环流的差异是受高原东部和南部的气流辐合(辐散)场、相应的垂直运动差值上升(下沉)、水汽输送辐合(辐散)区域变化的影响;在东部地区,则是受南海到华南、长江流域、华北到东北为气旋(反气旋)环流系统及其间辐合(辐散)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对1970年以来西藏地区139组5级以上地震序列类型进行统计及特征分析,发现西藏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序列以主—余型和孤立型为主,约占79.1%。随主震震级的增加,主—余型所占比例逐渐增加,孤立型和多震型所占比例减少。绝大多数地震的最大震级余震在主震后3个月内发生。西藏地区多震型地震主要发生西藏中强以上地震活跃时段,因此在西藏及邻区5级以上地震频度较高时需注意多震型地震的发生。从地震序列类型空间分布来看,孤立型地震和主—余型地震大多发生在构造相对单一的地区,而多震型地震则大多发生在构造复杂且存在多组构造交汇的区域。  相似文献   
26.
由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2013年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7月22-23日在夏都西宁隆重召开。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含港台地区)的正式代表共160余人参会,大会交流学术论文115篇并由青海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刘彦随、卓玛措主编的《中国土地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27.
西藏冈底斯成矿带南木林县浦桑果铜多金属矿床是新发现的大型铜多金属矿床,该矿床以品位高,成矿元素复杂为其特征。本文应用野外地质编录、显微镜鉴定、电子探针等手段对浦桑果矿床矿石矿物特征以及Co、Ni元素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矿石矿物主要由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铜蓝等组成。矿石中的有用元素除了铜、铅锌、银外,钴、镍元素是伴生有益组分,矿石中主要Co-Ni元素独立矿物为镍辉砷钴矿。通过电子探针分析,Co元素含量平均为17.87%,Ni元素含量平均12.66%,Co-Ni元素同时以类质同象置换铁的形式赋存于金属硫化物中,黄铜矿平均含Co0.04%、Ni0.08%,黄铁矿平均含Co0.40%、Ni0.20%,闪锌矿平均含Co0.14%、Ni0.06%,磁黄铁矿平均含Co0.79%、Ni0.18%等。Co-Ni元素作为重要的伴生矿产,对提高矿床综合利用价值,丰富青藏高原矿床类型,指导找矿工作部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8.
根据直立层状岩石边坡的实际失稳模式,基于欧拉压杆失稳模型建立了直立层状岩石边坡在自重荷载作用下的失稳计算模型及临界高度计算方法。同时基于岩石内部含有初始损伤的客观事实,建立了基于统计损伤模型的直立层状岩石边坡失稳模型,并对两种不同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根据自重荷载作用下的失稳计算模型计算得到的直立岩质边坡溃屈失稳破坏临界高度约为其他研究者相应计算结果的75%,更符合边坡的实际受力特征及破坏情况。基于岩石统计损伤本构模型提出的直立层状岩石边坡失稳模型不但考虑了岩石的弹性模量等参数,而且结合了应力-应变曲线等特征,得出的结果也更符合实际。研究还发现计算参数m、ε0的变化对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说明在类似问题中考虑岩石的损伤演化特性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9.
本文采用landsat陆地资源卫星数据和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川矢量编目数据和气象观测数据为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气候统计方法,提取并分析了1987~2014年西藏年楚河流域冰川及冰川湖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7年年楚河流域内共有冰川82条,1987~2014年冰川总面积呈减少趋势,冰川面积减小18.386km2(8.34%),变化率为-5.23km2/10a;1987年流域内面积大于0.2km2的冰湖共有8个,1987~2014年,冰湖总面积呈增加趋势,冰湖面积增加1.489km2(7.06%),变化率为0.323km2/10a;年楚河流域年降水量变化不明显,年平均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0.28℃/10a)。降水对冰川和冰湖变化影响较小,温度的持续升高是冰川和冰湖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0.
人工神经网络在西藏中短期温度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根据2003年11月—2005年10月西藏自治区32个站点的气象资料,采用动态学习率BP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建模,在ECWMF、T213等模式数值预报产品释用基础上,进行1~7天逐日最高、最低温度模拟预测。模型业务试用结果表明,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强的自适应学习和非线性映射能力,其预报结果能够满足实时预报的精度要求,对西藏中、短期极端温度的实时业务预报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