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21.
龙门山及邻区重、磁异常特征及与地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研究龙门山构造带及邻区的区域重、磁场特征,以及龙门山断裂带的产状等特征,探讨其与地震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是环绕青藏高原的重力梯度带的一部分.其对应密度分界面向西北方向倾斜,向下延深数十公里,切穿莫霍面.推测密度分界面分为两段,深部较陡的为岩石圈块体的边界,浅部较缓.基底隆起与凹陷的界线大体与大地构造单元的界线一致.由西部的岩石圈块体的边界至东部在地表的大地构造单元界线之间的距离约为40~50 km.隶属于中上地壳脆性变形层的地质体由岩石圈块体界线沿缓倾的密度界面推覆至地表的大地构造单元的界线处,在此过程中伴随岩层破碎,从而发生地震.龙门山构造带主要部分位于负磁异常区,这种反磁化和退磁的现象,可能与逆冲推覆作用所引起的深部岩层倒转有关.  相似文献   
22.
用三维解析信号技术处理华南航磁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季生 《物探与化探》2000,24(3):190-196
处于低纬度的华南发育了大量的花岗岩和火山岩 ,其磁场特征不同于其他地区。本文用三维解析信号技术对华南航磁异常进行了处理 ,以探索在不同地质背景地区的解析信号技术的应用效果。根据解析信号的强弱 ,对华南磁场进行了分区 ,并结合地震和华南花岗岩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磁场分区的深部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23.
张季生 《物探与化探》2000,24(3):190-196
处于低纬度的华南发育了大量的花岗岩和火山岩,其磁场特征不同于其他地区。本文用三维解析信号技术对华南航磁异常进行了处理,以探索在不同地质背景地区的解析信号技术的应用效果。根据解析信号的强弱,对华南磁场进行卫分区,并结合地震和华南花岗岩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成果探讨了磁场分区的深部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24.
由航磁异常判断准噶尔盆地基底性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张季生  洪大卫  王涛 《地球学报》2004,25(4):473-478
笔者分析了前人对准噶尔盆地基底性质进行地球物理研究的看法和依据 ,认为在准噶尔盆地下存在太古代或早元古代陆壳。文中研究了剩余磁化强度对准噶尔盆地航磁异常的影响 ,提出准噶尔地区以感应磁化强度影响为主。利用小波变换技术对航磁异常进行了分离 ,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华北地台太古代陆壳的磁化强度值模拟了位于地壳深部的古老结晶基底的形态与产状。模拟结果表明 ,古老结晶基底为薄板状体 ,赋存于下地壳中。  相似文献   
25.
青藏高原中西部航磁异常的匹配滤波分析与构造意义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匹配滤波方法重新解释了青藏高原中西部航磁ΔT化极异常数据.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场与局部场分离的最佳深度大约为19 km,结合其他地球物理证据分析认为,该深度是上、中地壳间的重要分界面.分离后的区域场特征表明,在青藏高原中部存在一个北北东向的负异常带.该航磁负异常带显示,大量的热异常导致了青藏高原下的原始岩石圈地幔底部发生了热退磁作用.不论是区域场还是局部场都显示了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侧存在一个重要的隐伏断裂带(大致沿革吉北-改则南-错勤北-申扎北).  相似文献   
26.
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数据库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土资源部(原地质矿产部)“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数据共享与对比研究”项目组在1998-2000年期间取得如下主要进展:(1)调研了数据分布和保存状态,抢救,收集分散的数据(约40565km),按入库技术规定进行了整理,汇总入库。所收集的数据约占应收集数据的92%;(2)制定了7个专业方法数据入库技术规定;(3)建立了7个专业方法数据标准格式,初步实现了规范化和标准化技术研究,为抢救,收集分散在各单位和个人的数据并入库提供了技术准备;(4)实现了数据载体及数据格式转换及不同载体间的转换与传递,使用刻盘技术将数据保存在光盘上;(5)引进先进的系统软件,研制与建立了7个专业数据子库管理软件系统,数据共享和光盘库系统和总库管理系统。编写了各数据子库使用指南,管理员手册,数据字典,数据统一编码,研究中开发应用了GIS、MAPGIS等先进软件,将专业方法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结合,实现数据快速存储,多功能查询;(6)探索研究了数据共享原则和办法,提出了可行方案,推动了深部地球物理探测数据共享工作。  相似文献   
27.
超大陆演化着重研究超大陆的聚合和裂解、离散,大陆地壳生长着重探索大陆地壳的生长和消亡.长期以来,人们都是如此将两者割裂开来研究的.本文从中亚造山带显生宙花岗岩同劳亚大陆的关系出发,进一步探讨超大陆演化、大陆地壳生长和地幔中俯冲板片雪崩事件(slab avalanche events)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在超大陆形成时伴随大陆地壳急剧生长,在超大陆裂解、离散时大陆地壳的生长和消亡大体上保持平衡.无论超大陆演化或是大陆地壳生长都同地幔对流形式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8.
试析地幔来源物质成矿域——以中亚造山带为例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文章总结了大量的Sr,Nd,S,Pb多元同位素资料,据此认为,中亚造山带的铜,金多金属矿床与区域花岗岩在形成时代和物质来源上基本吻合,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从古生代直至中生代,地幔来源物质参与了成岩成矿作用,即便是钨、锡稀有金属矿床,也受到地幔来源物质的明显影响,从而揭示了地幔来源物质在中亚造山带金属成矿作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四川盆地东西陆块中下地壳结构存在差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盆地是中上扬子克拉通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三大稳定克拉通之一,扬子克拉通经历了自太古代以来的长期演化,直到新元古代晚期与华夏板块发生碰撞拼合前,一直被认为是一个稳定的统一陆块.基底包括了新太古宙-新元古代岩层,其上广泛被新元古代晚期至显生宙地层覆盖,仅有~2.9—2.95Ga基底岩石零星出露于四川盆地的西缘、西南缘和三峡地区,使得对于沉积盖层之下的中下地壳的性质和分布规模的认识十分有限.重力异常则能够宏观揭示区域结构特征.本文通过刨除沉积盖层和莫霍面起伏引起的重力异常而获得了中下地壳的重力异常,反映了四川盆地东西陆块中下地壳存在结构差异,结合深地震反射资料、航磁异常和地球化学资料,证实了该分界线位于重庆—华蓥一线,故而推测中上扬子克拉通在太古宙-古元古代可能存在东西两个陆核.  相似文献   
30.
川东北-大巴山盆山体系岩石圈结构及浅深变形耦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盆山体系研究已经成为大陆动力学的热点和前沿领域之一。为了进一步理解大巴山前陆的构造演化,解决该区油气勘探的关键问题,中国地质科学院与中国石化南方公司合作,2007年完成了一条300km长的深地震反射剖面。基于深地震反射剖面提供的岩石圈结构的几何图式和深地震测深剖面提供的速度数据,作者分析了川东北-大巴山盆山体系的岩石圈结构特征,探讨了变形样式与岩石圈结构的关系,提出了对大巴山造山带形成的新认识。川东北-大巴山盆山体系继承了扬子克拉通基底。较大的岩石圈厚度和强度,导致扬子克拉通在与华北克拉通拼合后的陆内造山过程中, 将其收缩变形集中在其顶部而不是中下地壳,区域性的拆离层使盖层和基底解耦,结晶地壳保持弹性只出现大尺度的挠曲几乎没有横向缩短,故大巴山造山带表现为"薄皮"、"无根"的特征。大巴山造山带的席卷深度和变形样式主要受区域性的深部滑脱面控制,该滑脱面发育于寒武系底部泥岩层内,由TWT 4 .0s反射所指示。沿该滑脱面,城口断裂将南秦岭震旦系和古生界地层逆冲到浅表并向南西推覆60km叠置于四川盆地中-古生界地层之上;且镇巴断裂和城口断裂均收敛于该滑脱层,其下伏的变质岩层基本未卷入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