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利用船测近海层湍流热通量资料验证OAFlux数据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WHOI)的客观分析海气通量(Objectively Analyzed air-sea Fluxes,OAFlux)数据集中的近海层湍流热通量数据被公认为最可信,并被广泛地用于气候模式模拟结果检验。利用NOAA ETL(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Laboratory)两个固定观测站点的科学试验的船测通量数据库(TOGA COARE试验观测资料和KAWJEX试验观测资料),对OAFlux的热通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OAFlux的潜热通量普遍高于船测值,并且风速较大时,两者差异较大。风速对潜热通量的变化趋势起主导作用,海表和大气湿度差影响甚微。低风条件下,OAFlux的潜热通量和船测值差异则很小。海面湍流感热交换很弱,通量值本身依然受到风速的主导作用,但由于感热通量值与观测仪器误差十分接近,导致比较分析异常困难。分析结果表明:在上述两个观测试验期内,由于海表空气湿度和大气的湿度差变化不显著,海气相互作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海面风速的变化。  相似文献   
22.
现已绝灭的古老松柏类植物似纵属Elatides在中生代北半球中高纬度植被组成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甘肃酒西盆地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了Elatides的营养枝和雌球果,并保存有较好的碳膜,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宏观形态和微细特征研究。根据营养枝、叶角质层、花粉、球果、苞鳞和种子的特征,鉴定这些化石为2个种:Elatides harrisii Chow和Elatides curvifolia (Dunker) Nathorst。其中:Elatides harrisii的突出特征是,花粉球形且具乳状小突起、表面光滑无纹饰,侧面观具褶皱;Elatides Curvifolia的显著特点为,着生于苞鳞腹面基部的种鳞先端三裂,具三枚胚珠。这些特征与现生杉木Cunninghamia非常相似,推论Elatides与现生Cunninghamia可能具有亲缘关系。通过对Elatides地质历史和地理分布的研究,发现该属的演化方向与中生代大陆漂移的方向具可比性,因而为板块构造学说提供了又一古生物学佐证。  相似文献   
23.
宁夏及邻区地震震源衰减模型及震源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宁夏及邻区发生的201个ML2.0以上地震事件进行反演, 用经验格林函数计算得到本区地震震源谱衰减模型。 在已知非弹性衰减系数和场地响应的条件下, 计算得到震源谱并研究了近震震级与拐角频率、 地震矩、 震源破裂半径及应力降之间的关系。 详细分析了震源参数误差大小及各种误差影响因素。 对剩余应力降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高剩余应力降集中分布在宁夏北部宁蒙交界地区、 低剩余应力降分布在宁夏中部同心、 中卫一带, 银川盆地中南部的吴灵地区和宁夏南部海原断裂带中东段剩余应力降变化较为明显, 在时间分布上这两个区域剩余应力降在中强地震前均有降低—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24.
考虑时空间限制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布局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能源需求空间分布的既有新型燃料供应站布局模型解决了需求点与供应站之间的总距离最小、供应站服务客流最大、以及基于此两类目标的多目标优化问题。然而电动汽车充电时间较长的特性对充电站的空间布局问题提出了时间因素的限制。本文提出了充电站空间布局优化应该考虑充电的行为决策问题,即:何时需要充电,去何地充电,以及当因供电站的同时服务容量受到限制而产生排队时作何选择等。在研究充电行为和充电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了满足等待时间最短和服务最便利的时空间同时优化布局的动态模型,应用微观仿真方法进行了算例分析,并比较了该模型与传统截流选址模型在算例路网上的应用结果。结果证明时间限制下的行为决策对充电站布局存在较大影响,该动态模型对时间约束的考虑提高了优化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5.
成矿系统具有时间和空间边界,确定热液成矿边界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而且对指明找矿方向、指导矿产勘查具有重要实用价值。但是,目前热液成矿边界如何确定尚缺乏研究。文章在地球化学勘查长期实践和理论方法探讨的基础上,在安徽马头热液成因金属矿区开展试验,提出了确定和判断热液成矿边界的地球化学标志。在勘探剖面上,斑岩型Mo、Cu矿分布在由带出作用形成的Na2O等元素负异常之内,含矿地段粉砂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中Na2O带出量大于80%,稀土元素Eu表现出明显的负异常;在地表条件下,矿化带产出在Na2O含量为0.1%~0.2%的负异常之内,δ34S值小于3.2‰,显著低于矿区外围花岗岩的δ34S值。由此认为,Na2O带出量大于80%,稀土元素Eu的负异常是确定马头斑岩型钼铜矿深部成矿边界的地球化学标志;Na2O含量为0.1%~0.2%的负异常、δ34S值小于3.2‰,是确定该矿床外围成矿边界的地球化学标志。本研究不仅为马头勘查区深部、外围找矿和成矿前景评价提供了成功案例,而且对其他勘查区热液成矿边界的研究和确定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6.
27.
"T-O地图"或称"O-T地图"(拉丁语Orbis Terrarum),源自西班牙塞维利亚主教伊西铎(Isidorus) 623年撰成的《词源学》(Etymologiae)一书.该书直观描绘了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的世界观,在中世纪的欧亚大陆产生了深远和广泛的影响.T-O地图将大地描绘为一个被海洋环绕的圆球,形如字母O,旧大陆(即当时欧洲人已知的世界)被地中海和顿河、尼罗河分为亚、欧、非三大洲,状如字母T,三大洲的交界处(也即地球的中心点)位于基督教的圣城耶路撒冷.亚洲位于地图的上部,欧洲和非洲分居下部左右两侧.地图东方朝上,西方朝下,北方朝左,南方朝右.T-O地图在8世纪阿拉伯帝国征服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后,被翻译成阿拉伯文传入伊斯兰世界,并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了中亚和中国新疆一带.  相似文献   
28.
席会东 《地图》2013,(6):132-133
拟人地图(anthropomorphic map)在欧洲有着悠久的历史,文艺复兴时期已将欧洲地图绘制成人物或动物形象,其中以女王形象居多. 据说,14世纪的一个阿维尼翁教廷教士奥皮奇努斯(Opicinus de Canistris)曾将欧洲绘制成一个代表圣母教会的女人形象.1537年,为了庆祝哈布斯堡家族(Hapsburgs)统治大半个欧洲,奥地利蒂罗尔地区的地图学家约翰(Johann Putsch)绘制了一幅《女王欧洲地图》(Europa Regina)——女王的皇冠是哈布斯堡家族的查理五世所统治的西班牙,女王腰部的徽章是费迪南德统治下的奥地利,生动表现了哈布斯堡家族在欧洲的荣耀与辉煌.  相似文献   
29.
咸阳城区热储流体混合作用研究及模拟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方法对咸阳城区热储流体混合作用分析和混合比例的计算.结合研究区的地热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地下热水混合作用和混合程度的研究.结果表明,咸阳城区地下热水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与较低温度地下热水的混合作用。应用PHREEQC模拟软件、稳定同位素D和温度计算热水与冷水的混合比例,估算在平衡条件下咸阳城区地下热水与冷水的混合比例在0.09~0.63之间。  相似文献   
30.
本文探讨了灞河流域岩溶特征、CO2估算方法和CO2吸收量。观测资料表明,灞河流 域河水中pH值在冬春季高,夏秋季低,而HCO3含量通常与pH相反。河水和黄土地下水中 pH值、HCO3等化学成分含量与北方南部石灰岩区岩溶水基本相同,表明该区现代岩溶作用 明显,黄土地层也在不断吸收CO2,并对全球碳循环有重要影响。雨水富含CO2,其中约有 82%的CO2被岩溶过程吸收,18%左右的随河水流失。根据一个流域CO2输入量和输出量,可 以计算岩溶过程中 CO2吸收量。计算表明,灞河流域现代岩溶过程中每年吸收的 CO2约为5632.8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