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78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岩性与地震波速度的关系非常密切,岩石的成分、密度,岩石颗粒的分选、磨圆度等均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地震波速度。作者在调研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岩性与地震波速的关系,并给出了5类沉积岩波速和密度的平均值、波速与密度的转换公式、地震岩性预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地震反射技术在天然气水合物调查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与其上下沉积层相比具有高速度、高纵横波速度比(Vp/Vs)、且速度差异较大的地球物理特征。地震反射技术在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评价中已得到实际应用,并通过利用振幅检测计算技术、AVO技术对BSR进行综合解释。  相似文献   
23.
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物理识别标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球物理标志是天然气水合物识别标志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测井识别标志和地震识别标志两个方面。系统地总结了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在电阻、电位、井径、声波、密度、中子和成像测井等方面的测井异常,常规剖面和属性剖面上的地震响应异常,以及东海海域的地球物理异常特征,旨在为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地球物理识别技术的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24.
AVO技术在水合物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VO技术正被应用到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真假BSR识别和水合物沉积层的储藏参数预测。在研究了水合物沉积层与其上下围岩(层)之间不同的地球物理特征(尤其是纵、横波速度)差异以及不同的岩性组合带来的AVO效应的差异的基础上,根据AVO技术的特点,制定了利用AVO技术进行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真假BSR识别和水合物沉积层的储藏参数预测的方法技术路线和流程。  相似文献   
25.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BSR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岩石物性研究成果,利用模型地震正演分析方法技术,对水合物沉积层的底界反射——BSR的成因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BSR的成因及其振幅的强弱与水合物沉积层、含游离气沉积层的厚度、饱和度及地震反射波的主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6.
南黄海OBS数据转换横波分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分量地震勘探在减小地球物理反演问题多解性的同时提供了更丰富的地下信息,可以从量化的意义上真正实现岩性勘探.由于地壳结构的复杂性及转换横波的特殊性,南黄海地壳结构研究中基本未涉及横波.本文使用南黄海OBS数据,在不同剖面上对比分析纵横波走时、视速度以及质点运动轨迹,基于纵波理论模型对转换横波震相进行射线追踪和走时试算,识别并拟合了来自不同地层的转换横波震相.研究表明,北部坳陷中主要发生了PPS转换,转换界面为陆相沉积层底界面.千里岩隆起区除了发生转换界面为陆相沉积底界面的PPS转换还有转换界面为海底的PSS转换.断层活动引起岩石破碎,高波速比特征的断层边界为胶莱盆地在海上部分的边界圈定再添证据.千里岩地区高速地层成分含有花岗岩,其纵横波速比为1.67~1.68;推测北部坳陷中的海相沉积北-南地层不同,依次为碳酸盐岩及砂岩两类地层.  相似文献   
27.
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的垂直地震剖面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黄海海相地层的地震波场特征和层位标定一直是困扰地震勘探的重要问题.为了近距离、高精度和高分辨率地观测井周围构造特征和岩石性质引起的波场变化,为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与解释提供地震波衰减规律、速度与层位标定等信息,对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实施了近零偏移距垂直地震剖面(VSP)观测.针对海相地层顶部强反射界面地震波穿透难的问题,采用了大容量气枪震源并设计了气枪阵列组合方式,提高了激发地震波的能量,获得了强反射界面之下清晰的PP、PS下行波和上行波信号.采用了三分量偏振合成、组合滤波和波场分离等处理方法,对VSP观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海相三叠系—志留系的精细的纵波、横波速度结构和地层吸收因子等物性数据,建立了钻井地层、测井、VSP上行波和多道地震剖面对应关系,实现了不同尺度的地质和地球物理属性资料的有效衔接,标定了钻井地质剖面上各深度地质体的地震反射特性,厘定了过井地震剖面上反射同相轴的地质属性.此次观测取得的纵波、横波速度信息,成为建立南黄海海相地层速度模型主要的资料来源,也是地震资料的岩性反演处理不可缺少的信息.  相似文献   
28.
29.
辽东湾地区是沿着郯庐断裂系发展的新生代大陆裂谷型断陷,其深部构造制约浅部结构。总结和分析辽东湾地区的重力场、磁力场、地震波场、热流场、地温分布及岩石层速度研究成果,表明辽东湾地区具有高值深部重力、浅居里等温面、浅壳幔电性高导体、相对低热流值等特征。该区Pn波平均速度较低,可能由于上地幔顶部热流物质向上侵入所致。NE向快波方向体现的是东侧右旋走滑响应,推测是辽东湾东部走滑作用弱于莱州湾及渤中地区,西部更弱或者未发生走滑的结果。辽东湾地壳发生明显减薄,居里等温面抬升区对应地壳厚度减薄区,在地壳减薄过程中很可能发生了伸展拆离。  相似文献   
30.
C语言、C++等程序设计与开发课程是工科专业的必修课,此类课程知识琐碎、实践性强,单一的课堂加实验课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知识传授和技能学习的要求。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SAKAI等课程管理软件的出现,在线学习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本文结合测绘工程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经验,分析了当前开发类课程教学模式的缺点,探讨了基于SAKAI的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学习的内涵及实现路径。实践表明,SAKAI平台辅助下的混合式学习将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的优势相结合,丰富了师生互动的途径,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改进了课程考核方式,教学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