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8 毫秒
21.
本文是在薄片研究基础上,并使用阴极发光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分析以及氧碳同位素分析资料详细研究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石炭系砂岩的机械压实,压溶.胶结等主要成岩作用.并应用镜质体反射率、孢粉颜色及伊利石开形指数的测定等方法推断石炭系砂岩所经历的最高成岩温度为120℃—200℃.并且根据成岩作用和成岩温度的研究,对砂岩所处的成岩阶段位置及其成岩历史和孔隙演化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2.
石油二次运移物理模拟及运移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油二次运移是一个复杂的地质过程,本文通过利用饱和地层水的低孔低渗储层砂岩来进行石油二次运移模拟实验,初步研究了此过程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 :在静水条件下,石油水平运移带的平均含油饱和度达 15 %~2 5 %。运移过程中饱和烃、芳烃及非烃与含油饱和度呈正相关性。在运载层物性相差较小的情况下,运移驱动力是运移效率的主导因素。在孔渗性好的运载层,含油饱和度容易达到稳定。  相似文献   
23.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腹部陆西地区基底二叠系佳木河组-石炭系107个火山岩样品的全岩元素分析表明,其中38.7%属钙碱性系列,碱性系和强碱性系列占61.3%.该区火山岩不仅在纵向上分异、演化特征明显,在平面上也存在明显的分区分带性.研究表明,陆西地区火山岩喷发的构造环境具有岛弧体系特征,同时由于火山岩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均具有明显的大陆稳定构造区派生的碱性火山岩特征,说明其岩浆源深度较大,可能为上地幔或洋壳物质在高等选择性熔融条件下形成.因此盆地腹部陆西地区火山岩的喷发环境应该是在岛弧发展后期,属于岛弧近大陆一侧、在地壳增厚的环境下喷发.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三叠系延长组6个油砂样品中游离烃、封闭烃、碳酸盐胶结物烃、束缚烃和石英颗粒包裹体烃的分步分离和抽提,并对每类烃的不同馏分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烃类来自同一类型的烃源岩,烃类形成于开阔水体条件下还原的淡水湖相环境,烃类的母质类型来源于Ⅰ—Ⅱ型干酪根,主要是细菌和藻类,也有一定量的陆生高等植物的输入。C29甾烷20S/(20S 20R)和ββ/(αα ββ)的比值,显示从包裹体烃、束缚烃到游离烃,其成熟度逐渐增强,反映了油气从烃源岩进入储层成藏的先后差异。  相似文献   
25.
准噶尔玛东地区下乌尔禾组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岩心观察、岩石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和物性分析及鉴定,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东地区二叠系下乌尔禾组(P2w)储层的成岩作用过程和成岩演化历史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研究区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模式。通过储集岩成岩特征和孔隙类型的研究可知玛东地区下乌尔禾组已达到中成岩阶段A期-中成岩阶段B期,储集岩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交代等多种成岩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导致原生孔隙遭受破坏,储集性能变差,孔隙损失分别达23.24%和4.54%;火山岩岩屑、沸石、碳酸盐类胶结物的溶蚀,刚性颗粒的破裂及成岩收缩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因素,孔隙增生量达3.25%;黏土矿物和含铁方解石的后期充填是次生孔隙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6.
柴北缘古近系-新近系沉积相特征及沉积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分析,结合测井和录井资料,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古近系-新近系的沉积相及其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该区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建立了相应的辫状河相沉积序列及沉积模式、间歇性湖泊沉积相模式。研究区辫状河相发育两套不同地层,中下部广泛发育粒度粗的河床亚相沉积,河漫滩亚相发育不多;而中上部河床亚相沉积较少发育,粒度细的河漫滩亚相沉积则急剧增加。这是由于降水量及气候变化造成冲积扇及河流水动力变化形成的。这种变化还造成沉积物供应速率的变化以及湖平面升降的变化,导致湖盆湖岸线的迁移与河流及三角洲沉积范围的变迁,这种变迁最终造成了沉积序列上粒度粗细的频繁变化及有利储集岩和区域盖层的发育。  相似文献   
27.
通过岩石学、碳氧同位素和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二叠系云质碎屑岩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白云岩化机理并建立了白云岩化作用成因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岩石类型为白云质泥岩、白云质粉砂岩、白云化凝灰质粉砂岩和白云化凝灰质泥岩等,白云石化以交代湖相灰泥质和硅质(凝灰质)组分形成的自形或半自形的粉晶-细晶白云石为主,常见残余方解石和晚期方解石胶结物充填。岩石中 V/ Ni比(1.2~4.8)、Sr含量(95.5~782.2 μg/g)、Mg/Ca比(0.5~3.0)、有序度(0.36~0.98)、δ18OPDB(-14.8‰~3.2‰)和δ13CPDB(-1‰~5.2‰)的变化范围都较大。研究区云质岩类形成于水动力条件较弱、水体较深、相对安静的半闭塞陆相微咸-咸水湖湾环境,具多期次成因;二叠系时期构造运动复杂,断裂发育,火山活动频繁,不仅提供了白云石化过程中Mg2+的来源,且为富镁流体的快速流动和渗透提供了通道。综合研究认为本区的云质岩有准同生白云岩化、埋藏白云岩化和热液白云岩化三种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28.
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火山岩岩石学及演化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地区晚古生代火山岩及岩浆演化研究主要集中于准噶尔盆地周边褶皱造山带,盆地腹部地区因被中、新生代连续沉积覆盖,研究较少.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及岩浆分异演化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得到如下认识:①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火山岩岩性从下向上逐步由玄武岩演化成为安山岩,表明岩浆不断地从基性向酸性演化;②通过分异指数、SI(固结指数)、地球化学及火山岩K2O和Na2O含量随深度变化关系分析,得知该区火山岩向富含碱铝硅酸盐方向演化;③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火山岩岩浆从基性向中酸性及不断富碱分异演化的结论,与二叠纪准噶尔处于大洋消亡、闭合阶段后期,碰撞活动趋于减缓的整体构造背景相吻合.  相似文献   
29.
盐池-姬塬地区延长组长4+5砂岩由台型和坡型三角洲前缘砂体组成,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为主,其中石英、长石和岩屑平均含量分别为24.7%、43.2%和10.0%,岩屑也以变质岩屑和火成岩屑为主,占岩屑总量的88.0%。砂岩目前处于早成岩阶段B期的晚期,Ro为0.8%,温度在70~90℃,主要受酸性成岩环境控制,因此次生溶孔发育。在对砂岩各种组分含量统计的基础上,定量计算表明机械压实作用是造成研究区原生孔隙消亡的最主要原因,其次为胶结作用,而由溶蚀作用增加的孔隙占初始孔隙度比例较小(﹤10%)。结合沉积相分析成果,在研究区可划分出3种沉积-成岩相带,即坡型三角洲前缘-绿泥石粘土膜胶结原生孔相、坡型三角洲前缘-晚期铁方解石胶结次生溶孔相和台型三角洲前缘-晚期铁方解石胶结相,其中有利的高孔高渗储层区主要分布在前两种有利沉积-成岩相带结合部位。  相似文献   
30.
通过研究新疆阿克苏 巴楚地区寒武 奥陶系沉积特征、层序地层序列及其海平面变化规律,首次识别出2个二级旋回层序、4个三级旋回层序和9个四级旋回层序。重点对三级旋回层序的层序界面性质及其体系域特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表明,每一旋回层序的形成,理论上均由海平面相对快速上升、缓慢上升、静止、缓慢下降和快速下降所引起,但实际情况较之复杂。海平面上升的最大幅度发生在丘里塔格晚期-吐木休克早期,之后由于构造运动和全球海平面下降,该区海平面亦快速下降,海水迅速退出本区,致使该区普遍缺失上奥陶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