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21.
中咱地块是西南三江成矿带重要成矿单元,四川巴塘核桃坪铅锌矿位于中咱地块东侧的巴塘一党结真拉铜多金属成矿远景区内。通过普查评价,对矿区区域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化探异常和控矿条件的分析研究,认为该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其深部成矿条件较好,可能存在一定规模的铅锌矿体。  相似文献   
22.
我国卡林型金矿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林型金矿是我国重要的金矿类型之一,通过对比研究前人有关卡林型金矿的资料发现,我国卡林型金矿产出于具有拉张-沉积-碰撞造山地史演化的地区,为中低温热液矿床,主要赋矿岩石为不纯的碳酸盐岩,其余为浅变质岩、火山碎屑岩等。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组成揭示了我国卡林型金矿成矿热液来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不仅仅是前人认为的来自于赋矿地层中。  相似文献   
23.
本文比较了基于AMSR-E被动微波数据的3种土壤冻融判别算法在青藏高原相关地区的分类精度。3种算法分别是:双指标算法、决策树算法、判别函数算法。本文选取了来自青藏高原那曲、玛曲、阿里3个地区土壤温湿度观测网的地表温度数据,并结合AMSR-E被动亮温数据,对上述算法在以上地区的分类精度分别进行了比较评价。结果表明:不论是白天还是夜间,相较于干旱区微波信号来自深层土壤的难以准确探测,在青藏高原半湿润半干旱区算法可取得相对较好的判别准确率;双指标算法相较于其他2种算法,在观测区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且夜间分类精度高于白天;实测数据存在资料代表性不普遍即网格所包含站点信息量不够的问题,这也是后续工作中提高分类精度值得关注的着手点。  相似文献   
24.
DMSP是一种重要的生源有机硫化物,甲藻不仅是海洋浮游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DMSP的重要生产者,但有关DMSP在甲藻中功能的研究比较匮乏。本文首次在链状亚历山大藻中检测到DMSP产生,研究了氮限制对藻细胞生长、细胞体积、活性氧、光合作用能力和DMSP浓度的影响。结果发现,氮限制能引起细胞生长限制及藻细胞DMSP浓度的显著增加。相关性分析发现,细胞活性氧水平和DMSP浓度之间具有强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0.83),结合实验室之前氮限制下细胞氧化胁迫状态的结果,提示DMSP在藻细胞中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另外,氮限制下藻细胞体积的显著增大,光合活性降低,提示DMSP在链状亚历山大藻中可能具有渗透压调节的作用。我们的观察进一步验证了前人的发现。本研究还首次分析了链状亚历山大藻中与DMSP合成相关的基因,结果发现,cad-1和cad-2基因可能都参与了DMSP的合成,但发挥不同的作用。实验结果为在甲藻中深入研究DMSP的功能奠定一定的基础,也为揭示甲藻中DMSP合成相关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广州市大气能见度影响因子的贡献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通过对广州市2004年10月1日~11月5日污染性气体NO2、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以及粒子化学成分组成等观测资料的分析,得到了影响广州市大气能见度因子的贡献比例:大气气溶胶散射bsa为75.26%、大气气溶胶吸收baa为12.89%、水汽bsw为5.78%、气体吸收bag为3.68%、大气分子散射bsg为2.38%;给出了不同粒径段气溶胶对散射的贡献比例;然后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得到了大气干气溶胶散射系数与PM2.5、PM10及化学成分的经验关系式;并给出了广州市区气溶胶的质量散射系数。  相似文献   
26.
郑海飞  段体玉  刘源  孙樯 《岩石学报》2009,25(5):1288-1290
我们在26℃和0.1~900MPa压力下进行了纯水中石膏的溶解实验。实验结果发现在低于608MPa的压力下石膏一直保持稳定,而在高于该压力下石膏才开始发生溶解。在其后的八次加压过程中,尽管体积在缩小,但压力却并不线性上升,且石膏也不发生进一步的溶解。当加压使体系压力增加,且压力超过668MPa时石膏才突然全部溶解完。这种现象一方面表明压力对矿物在水中的溶解具有某种控制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能说明水在高压下具有完全不同于常压下的性质。这意味着地壳内在约18km深度处可能存在着一种物理化学界面。该界面将对矿物、岩石及其地球物理性质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7.
潘钊  孙自永  马瑞  常启昕  胡雅璐  刘源  王旭 《地球科学》2018,43(11):4226-4236
为揭示中、低纬度高寒山区降雨-径流的形成过程,指导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选择黑河上游红泥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河道径流量及雨水和河水稳定同位素的观测数据,构建二元混合模型,计算了2013年7月23日及8月21日两次典型降雨-径流事件中事件水(降雨)和事件前水(流域前期储水)对河道径流的贡献及其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两次降雨事件中事件前水的贡献比例分别为68.69%和54.46%;事件前水的贡献比例在涨水阶段减小,在退水阶段增大.结合河水电导率的观测结果,进一步分析了降雨-径流的形成过程:河道径流的形成主要受饱和区蓄满产流、河岸带地下径流和山坡地下径流3种产流机制控制;事件水主要源于蓄满产流,事件前水主要源于河岸带和山坡地下径流;事件初期和末期以河岸带地下水补给为主,涨水阶段后期和退水阶段前期转为以蓄满产流和山坡地下水补给为主,洪峰期间蓄满产流的贡献达到最大.两次事件的对比表明,事件前的湿度条件和降雨强度对降雨-径流的形成过程有着重要影响:前期越湿润,流域储水能力越弱,导水能力越强,事件水的贡献越大,河道径流对降雨的响应越迅速;降雨强度越大,蓄满产流及其中的事件水比例越高,河道径流中事件水的比例也越高.   相似文献   
28.
为探索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pacificam)在低氮条件下的适应性反应机制,本研究采用结合位点分析法(ChIP-seq)比较了链状亚历山大藻氮限制和氮正常条件下组蛋白第三亚基四号赖氨酸的三甲基化(H3K4me3)修饰情况及调控机制,GO分析结果表明H3K4me3修饰在低氮条件下调控了跨膜转运蛋白活性,表明在低氮条件下链状亚历山大藻增强了转运体活性来获取外界营养物质。通过KEGG分析发现还富集了植物病原菌相互作用途径和谷胱甘肽代谢途径,表明链状亚历山大藻在低氮条件下,病原菌防御和抗氧化应激对其生存至关重要。此外还发现在低氮条件下H3K4me3调控了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和自噬途径来缓解氮的耗竭而响应氮胁迫。  相似文献   
29.
利用卫星多光谱数据反演浅海水深是水深测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已有水深反演方法是在研究区建立统一的数学参数的反演模型,未考虑由于海底底质和水质变化导致的空间非平稳性问题。本文使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GWR)对回归参数在空间上进行估计,针对GWR模型的带宽对反演精度的影响,使用了交叉验证(Cross Validation,CV)的方法来确定最佳带宽,并以南海永兴岛和甘泉岛海域为实验区,基于WordiVew-2多光谱数据对使用GWR模型的可行性和精度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永兴岛研究区GWR模型精度较线性回归模型提高了36.05%,在0~5,5~10,10~15和15~20 m区间,精度分别提高了49.46%,39.97%,12.36%和49.68%;甘泉岛研究区GWR模型精度较线性回归模型提高了8.08%,在0~5,5~10,10~15和15~20 m区间,精度分别提高了12.05%,16.23%,4.49%和12.23%,表明GWR模型具有更好的水深反演效果。  相似文献   
30.
本文以链状亚历山大藻为实验材料,克隆了2个铜胺氧化酶基因,分别命名为cad-1和cad-2。对获取的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cad-1和cad-2在链状亚历山大藻不同生长时期的表达。结果发现,cad-1开放阅读框全长1 023bp,编码340个氨基酸;cad-2开放阅读框全长1 800bp,编码599个氨基酸,含一个内含子1 065bp。2个基因编码的蛋白与颗石藻和抑食金球藻的铜胺氧化酶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cad-1和cad-2在对数期和衰亡期分别是下调表达和上调表达。依据铜胺氧化酶的功能和链状亚历山大藻衰亡的相关研究,推测铜胺氧化酶可能通过催化多胺产生过量过氧化氢的方式参与链状亚历山大藻赤潮衰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