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高密度电法在隐伏断裂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密度电法中的温纳和偶极两种探测方法,对北京地区的黄庄 高丽营隐伏断裂进行了探测,结果表明,该断裂的走向、倾向与浅层地震勘探和探槽剖面探测结果非常一致,说明电法探测技术在隐伏断裂探测中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
甘肃肃北黑山镍铜矿床产出特征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山铜镍矿床位于哈萨克斯坦古板块马鬃山中间地块的南部边界黑山-碱泉子深大断裂上。构造属性属于古老地块边部的边缘裂谷性质。区域上断裂及岩体显示明显的重磁异常。含矿岩体侵位于青白口系大豁落山群白云石大理岩及寒武系西双鹰山组碳质硅质板岩、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及重晶石岩中。岩体平面形态呈鸭梨形,北西方向略有拉长。长约800m,宽约470m,出露面积约0.25km2。属同源同期多次侵入形成的复式岩体,主体为斜长方辉橄榄岩、角闪橄榄岩、橄榄角闪辉长岩和角闪辉长岩。侵入顺序是第一期角闪辉长岩相,由角闪辉长岩及其内部的石英正长岩团块组成;主体第二期橄榄角闪辉长岩-斜长方辉橄榄岩相,由橄榄角闪辉长岩、角闪橄榄辉长岩、橄榄辉长岩和斜长方辉橄榄岩组成。岩体化学成分平均值与超基性岩化学成分相似。岩石的碱度指数σ值很低,平均为0.05;TiO2为0.28;m/f4.79(吴利仁);查氏数值b=56.00,s=39.77;m′=81.68;Na2O>K2O,碱度类型属极强太平洋型。原始岩浆具橄榄拉斑玄武岩性质,物质来源于上地幔。镁铁比值平均为4.79。铜镍矿体主要赋存于岩体的中部和下部,呈透镜状、脉状和似层状,成矿母岩和储矿岩石主要是方辉橄榄岩,其次为角闪辉长岩。矿体根据时间和成因又分为就地熔离矿体、晚期贯入矿体和接触交代矿体。矿石矿物有红砷镍矿、砷镍矿、黄铜矿、针镍矿、镍黄铁矿、磁黄铁矿和辉铜矿,其次有黄铁矿、紫硫镍矿和自然铜。金属氧化物有磁铁矿。伴生有益组分为Pt、Pd、Au、Ag、Os、Ir、Ru、Rh、Se、Te、Cr等。有害组分为:Pb、Zn、As、Bi。矿石的化学组分具有贫碱、低铝、低钙的特点。黑山铜镍矿和金川铜镍矿床在成岩成矿地质背景、重磁异常、含矿岩体的产出特征、矿体产出规律、岩石化学及矿化元素等方面具有相同之处,尽管在规模和数值大小上有差别,但是总体反映了两者在成岩成矿方面的相似性和一致性。黑山铜镍矿区深部的找矿前景很大。区域上,古陆及老地块边部的深大断裂上的重磁异常发育区,Fe、Cr、Ni、Co、V、Cu、Zn、Mn异常区带多期次侵入的、露头或规模小、隐伏的基-性超基性岩杂岩体都是寻找同类岩浆型铜镍矿床的靶区。  相似文献   
23.
给出了真空预压区四周开敞式与封闭式边界定义、两者的不同,分析了开敞式边界加固效果优于封闭式边界的原因并以三个实例说明之,给出如何将封闭式转化为开敞式的方法;柔性与刚性密封膜同样可构成开敞式与封闭式边界,讨论了此时两种边界下差别;给出了密封墙和支挡墙的定义、功能、应用范围;讨论了水泥搅拌与旋喷桩单体墙与格栅墙的定义、功能、应用范围,前者只能作为密封墙,后者既可作密封墙也可作支挡墙.  相似文献   
24.
虚拟现实和三维地理模型是数字城市表现的主要形式。在虚拟技术的支持下,赛博(Cyber)空间代替了传统的抽象地图,用来解释、分析、讨论设计思想以及城市进展的描述性件,以生动的图片展现在用户眼前,照片纹理的三维城市模型给人们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相似文献   
25.
季节性冻土地区客专路基现场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侯晋芳  冯军  闫伟  李亚静 《冰川冻土》2011,33(4):851-854
鉴于哈尔滨-大连(哈大)客专路基设计工后沉降不大于15mm的要求,开展了路基现场试验.对路基中的温度、沉降变形及冻胀力的变化情况进行观测.结论表啊:线路所处地区,10月下旬开始冻结,来年2月后地表附近地温过程线开始上抬;冻结层直到4月中旬才全部处于正温,最大冻深约为1.66m,应做好防治措施.经过观测,路基在经历冻融循...  相似文献   
26.
西藏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斑岩铜金矿成矿带,改则县多龙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集区是近几年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最为瞩目的找矿发现。本文首次对多龙矿集区地堡那木岗矿床二长花岗斑岩进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及锆石LA-MC-ICP-MS U-Pb测年。二长花岗斑岩SiO_2为66.31%~67.31%,Al_2O_3为15.16%~15.33%,MgO为1.30%~1.47%,CaO为1.53%~1.65%,TFe_2O_3为3.29%~3.74%,K_2O为3.72%~3.98%,Na_2O为4.48%~4.96%,K_2O/Na_2O为0.80~0.89,铝饱和指数为1.00~1.07,里特曼指数为2.82~3.43,属于为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岩石。其明显富集轻稀土及大离子亲石元素(Th、U、K、Pb及Rb),亏损重稀土及高场强元素(Ta、Nb、Ti及Zr),稀土总量为131.81×10~(-6)~151.59×10~(-6)之间,轻稀土与重稀土比值为10.67~10.97,(La/Yb)_N为14.03~15.23,δEu为0.75~0.78,具有中等负铕异常,显示出典型岛弧岩浆岩的特征,表明二长花岗斑岩可能是处于俯冲带背景下由洋壳俯冲板片脱水产生流体交代地幔楔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二长花岗斑岩La/Nb值为3.36~3.50,La/Ta值为40.71~42.79,指示了岩浆在上升的过程中可能遭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其锆石具有明显的岩浆结晶环带,锆石U-Pb测年显示,Th/U值为0.56~1.10,岩石成岩年龄为112.6±1.3Ma。结合前人资料可知,多龙矿集区内岛弧岩浆岩存在117~124 Ma和107~112 Ma两个明显的主要成岩期,地堡那木岗矿床二长花岗斑岩形成于矿集区岩浆动活后期。综合分析认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在早白垩世晚期(112.6±1.3Ma)尚未关闭,仍正在向北俯冲于羌塘地块之下。  相似文献   
27.
为掌握采空区上方铁路实时动态变形及变形趋势,本文提出了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技术(DInSAR)与概率积分法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利用DInSAR技术对采空区进行了监测,并利用水准数据对DInSAR结果进行了验证;然后基于DInSAR结果结合概率积分法反算参数,并对参数进行了修正,得到工作面充分采动时的下沉参数;最后利用修正的参数对铁路的变形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两者的结合可以有效地对铁路等线性构筑物进行监测与预测。  相似文献   
28.
东窝东铜多金属矿床位于羌塘地体南缘,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多龙铜金矿集区东侧,是新发现的重要找矿前景区。为进一步确定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潜力,通过对矿区详细的地质调查和钻孔编录,运用离子探针(SHRIMP)对含矿斑岩进行锆石年代学研究,并利用等离子质谱仪(ICP-MS)对其进行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东窝东矿区含矿斑岩结晶时代为122 Ma,是区域早白垩世成矿事件的产物,Sr-NdPb同位素组成(Sr初始值为0.7052~0.7062,143 Nd/144 Nd比值为0.512365~0.512409,εNd(t)值为-4.05~-3.88;~(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分别为18.691~18.823、15.638~115.796、38.649~38.924,揭示含矿斑岩岩浆源区有明显的壳幔混合,可能为来源于班怒洋俯冲环境下的新生下地壳。为科学判定矿区成矿潜力,解决矿区找矿瓶颈问题,综合分析矿区地质、物探(1/1万磁法和激电中梯测量)和化探(1/1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后认为,东窝东矿区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物、化探异常分布集中,叠合较好,存在重要找矿潜力,建议以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为勘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9.
华北中元古代硫化物黑烟囟发现的初步报道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李江海  冯军等 《岩石学报》2003,19(1):167-168
海底黑烟囟为当代海洋地质调查的重要发现,对于揭示地史时期块状硫化物的成矿过程中以及生命起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初步报道在冀东中元古代块状硫化物矿床中首次发现保存完好的黑烟囟构造,它们保留了成矿流体运移的通道构造,围绕通道构造还显示良好的矿物分带现象。完全可以与现代海底黑烟囟对比,黑烟囟的发现证明了该区硫化物矿床的形成与海底喷流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0.
豆荚状铬铁矿:古大洋岩石圈残片的重要证据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豆荚状铬铁矿为蛇绿岩的特征性矿产 ,保留了上地幔岩浆构造作用、高温变形以及岩石成因的重要信息。它们常见于方辉橄榄岩内 ,位于大洋岩石圈莫霍面下 1~ 2km的古深度范围内。豆荚状铬铁矿常被纯橄岩薄壳围限 ,保留特征的豆状、豆壳状等构造。豆荚状铬铁矿的TiO2 含量较低 ,铂族元素 (PGE)的分布模式显示特征的负斜率。普遍认为 ,豆荚状铬铁矿形成于部分熔融条件下 ,涉及原始地幔熔体与亏损地幔橄榄岩的相互作用 ,伴随复杂的岩浆混合及结晶过程。狭窄的上地幔岩浆通道或孔穴为豆荚状铬铁矿理想的堆积部位。超俯冲带 (弧后盆地、岛弧、弧前 )、大洋中脊、转换断层均可能是豆荚状铬铁矿形成的理想环境。其中 ,洋脊扩张模式及大洋上俯冲带模式较好地解释了豆荚状铬铁矿成因。对于经历高级变质及多期变形的华北大陆基底 ,豆荚状铬铁矿是研究古老蛇绿岩最直接而有效的地质标志 ,对于研究古大洋岩石圈增生过程 ,上地幔演化 ,探索早期板块构造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