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高空基本影响天气系统定量化自动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满足数值预报产品等多种参考信息不断丰富情况下,高时空分辨率精细化预报的具体需求,针对气象业务中通用的MICAPS格点文件数据格式,在等值线分析进行高空天气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高空天气系统的定义出发,使用矢量分析方法,建立了确定数据场内任意预报点影响系统判识、计算考察点到影响系统距离、影响系统强度、系统移动变化、急流强度等不同定量化参数的算法.使用Visual Basic语言,针对中国北方沙尘暴和南方强冷空气活动高空基本影响天气系统,进行了定量参数自动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具有较好的分析效果.这一算法具有良好的业务适用性,为建立自动预报系统、提高业务预报自动化水平提供了算法基础.  相似文献   
22.
2003年7月31日固原暴雨天气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2003年7月31日宁夏固原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这次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及其演变,揭示了常规观测中无法分析到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模式输出产品导出的螺旋度、对称不稳定、湿焓、非地转湿Q矢量等物理量。对本次强降水天气具有较好的描述能力和预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3.
湖南武陵山片区农民收入多样性特征及其对贫困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丁建军  宁燕 《地理科学》2016,36(7):1027-1035
应用探索性和验证性定量分析方法,测度并探讨了2000~2012年间湖南武陵山片区农民收入多样性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湖南武陵山片区农民收入的多样性程度不高且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不同县市区间农民收入多样性程度差距不断缩小;多样性程度相似县市区在少数年份呈现出空间集聚而在大多数年份为随机分布;片区内娄邵片区、张家界片区农民收入多样性程度相对较高,怀化片区最低,湘西州片区则提升幅度最大,整体上高多样化县市区向娄邵片区和湘西州片区集中;局部空间格局中高-高(HH)、低-高(LH)类型有较大的空间迁移,而高-低(HL)、低-低(LL)类型在空间上分布相对稳定且大多数年份驻留在怀化片区,湘西州片区内县市区跨空间格局类型变迁最为剧烈;农民收入多样性对增加农民收入、降低贫困有着十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近13a来黄河宁夏段凌汛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黄河宁夏段近13 a凌汛情况的统计分析,结合黄河宁夏段封河和开河期间气温变化规律,找出预报着眼点,积极拓宽气象服务领域,开展黄河凌汛监测与预报服务工作,为进一步做好黄河宁夏段凌汛气象服务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5.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科学的春天”40周年。随着中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文与经济地理学也将迈入新时代。青年学者恰好处在承前启后的这一时期,围绕学科传承和创新发展需要,面向新时代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青年学者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学习和传承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前辈所建立的学科体系,并力图继续开拓和创新。一是助力建设学科文化,打造具有学科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学术共同体。二是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加强中国特色的自主理论建构与创新。三是向相关学科方向学习,加强交叉与综合的数据和方法创新,建设科学化、多元化的研究方法体系。四是青年学者更需要踏实认真的态度,找准个人研究领域方向,求真务实并力图创造新的知识,不断提升研究深度。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梦必将在一代代青年学者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26.
区域贫困的地理学分析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丁建军  冷志明 《地理学报》2018,73(2):232-247
贫困的多维属性和空间属性意味着具备综合性和区域性优势且以“人地关系”为研究核心的地理学在贫困研究和扶贫实践指导方面应大有作为。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地理学关注的贫困主题及其研究进展基础上,尝试从地理学视角阐释区域贫困的本质、构成要素、格局、形成过程及应对方案。主要结论为:① 区域贫困的本质是特定时空情境下“人”(贫困主体)、“业”(生计活动)、“地”(自然和社会环境)维度上的剥夺或三者之间耦合失调的过程与状态。② 区域贫困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性要素“人”、中介性要素“业”和客体性要素“地”,各要素层面的剥夺以及三要素“人业地”耦合失调形成区域贫困格局类型。③ 区域贫困格局的形成既是主体性要素“人”、中介性要素“业”和客体性要素“地”之间非线性“负向循环累积”过程,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主体性要素“人”和客体性要素“地”未与中介性要素“业”的变化相协调在特定地域的表现。④ 区域贫困的系统化干预既需要各要素层面的“靶向干预”,还需要各措施之间的协同,而仿效医院的会诊制度是一种可行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27.
丁建军  王璋  余方薇  柳艳红 《地理学报》2021,76(10):2568-2584
精准扶贫方略作为“一揽子工程”,为贫困乡村带来了强烈的外部冲击,驱动贫困乡村的经济、社会和空间加速重构。在对精准扶贫驱动贫困乡村重构的内涵、特征及过程与机制进行理论解析的同时,以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的实践加以实证,发现:① 精准扶贫驱动贫困乡村重构是一个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有机结合的多维、全面、快速重构过程;② 在精准扶贫驱动贫困乡村重构过程中,行政势能、精英下沉、市场链接驱动,要素整合、动力激发、规划引导、能力培育、制度保障机制协同,推动贫困乡村由“低水平贫困均衡”走向“良性发展均衡”;③ 精准扶贫以来,十八洞村经历了经济系统从“二元经济”向“多元经济”转变;社会形态由纯粹的熟人社会向熟人逻辑与契约精神混合的半熟人社会转变;空间形态从生产、生活空间高度重合,但与生态空间隔离的两大传统农业区组团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有机融合的多元有序组团转变。十八洞村的实践为理解精准扶贫驱动贫困乡村重构的过程与机制提供了鲜活的样本,也是其“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最本质的体现。  相似文献   
28.
29.
宁夏干旱区强对流降水过程雷达图像纹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使用银川新一代天气雷达体扫数据,进行极坐标向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变换,计算得到了宁夏中北部气候干旱区2004—2005年较强对流降水51次过程中的组合反射率图像资料。利用灰度共生矩阵,获取了角二阶矩、熵、对比度、相关、差值倒数矩等图像纹理参数的具体数值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宁夏中北部气候干旱区强对流降水过程中,雷达组合反射率图像与中国南方相比,数值具有明显的差异。新一代天气雷达组合反射率资料遥感图像的纹理结构不够明显,相对纹理清晰度不高,仅有较弱、较细的纹理,图像较为平滑、稳定,表明对应的降水云团比较均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