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5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159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中国东部燕山期岩石圈-软流圈系统大灾变与成矿环境   总被引:84,自引:9,他引:75  
中国东部在燕山期发生了岩石圈_软流圈系统(LAS) 大灾变事件, 并识别出被扰动的LAS的两种类型, 即在挤压造山环境下的岩石圈巨大减薄与巨大增厚作用; 它们分别对应相关的安第斯型和海西型成矿作用。大量的新生、热地幔物质和再活化的热的下地壳物质取代、加热和注入冷的岩石圈和地壳是燕山期成矿大爆发的基因和基本的深部环境。再活化和活动的岩石圈尺度的不连续带是成矿带的良好储矿空间。巨大的岩浆_流体_成矿系统是形成巨大矿集区的必需。从深部成矿环境来看, 中国东部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72.
岩浆作用、深部壳幔过程与资源-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3个大地构造单元中火成岩构造组合及其所应的岩石圈—软流圈系统的状态,着重讨论了岩浆作用与深部壳幔过程对成矿作用的约束,简要讨论了它们的环境效应。提出研究岩石圈—软流圈动力学的演化趋势对中国大陆未来预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3.
赵国春  刘刚 《现代地质》1995,9(2):226-233
摘要: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发育一条北东向的较大型强变形带,经历了自海西晚期至燕山早期的3个韧性变形序列,其中,印支晚期为主变形期,发育强烈的韧性剪切带,呈现强应变带与弱应变域交织的格局,有先左行后右行的韧性压剪变形特点。该剪切带形成于温度约220℃、围压约270MPa,距地面约11km的地壳深部。燕山晚期本区以脆性构造为主,断裂构造发育。海西和印支构造奠定了本区的主要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74.
胶东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金矿矿集区,区内众多大型–超大型金矿集中产出,已探明金矿资源量占全国30%以上。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是胶东区内重要的类型之一,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是该类型的典型代表。胶东三山岛北部海域金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金矿,对该矿床的蚀变岩石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详实地岩心编录与室内研究,查明了该矿床的主要蚀变类型及矿物组合特征,系统采集了典型蚀变岩石样品并进行了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运用质量平衡技术方法总结了热液蚀变过程中的元素迁移规律,同时探讨了黄铁绢英岩中微量元素特征。结果表明,在标高-1 200~-1 400 m范围内蚀变强烈。蚀变类型有钾化、绢英岩化和黄铁绢英岩化等,其中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的是绢英岩化和黄铁绢英岩化;从原岩到黄铁绢英岩的整个蚀变过程中,流体向围岩提供了大量(迁移量> 2)的As、 Sb、 Te等低温元素,中量(迁移量为1~2)的Pb、Zn、Cu等中温元素,少量(迁移量<1)的Co、Ni、Cr等高温元素,表明在标高-1 200~-1 400 m处,流体以中低温元素组合为主,预测-1 200~-1 400 m处矿体仍处于中上部,深部还有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