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68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7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71.
During the summer of 2011,a severe drought event occurred throughout the Zhujiang(Pearl)River Basin of South China.This decreased runoff into the river,resulting in increased salinity and reduced suspended substance.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this extreme drought on the distribution of nutrients and chlorophyll,we compared two surveys from 2006 and 2011.Results show that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concentration did not change from 2006 to 2011,whereas the proportions of NO 2 – and NH 4 + to DIN in 2011 increased.PO 4 3-concentration was lower in 2011 than in 2006,wherea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SiO 3 2-concentration between these years.Correlation coeffi cients of salinity with levels of NO 3 –,NO 2 –,NH 4 +,PO 4 3-and SiO 3 2-in 2011 were all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2006,suggesting greater conservation of dissolved nutrients during the extreme drought event.Furthermore,calculated amounts of regenerated nitrate and phosphorus and their proportions to observed nutrients in 2011 were much lower than in 2006,indicating that nutrient regeneration decreased during the extreme drought period.Mean concentration of chlorophyll a(Chl-a)was considerably higher in 2011 than in 2006,and a harmful algal bloom of Cochlodinium geminatum was observed in the estuary,owing to water stagnancy and lower turbidity as a consequence of drought.Therefore,the extreme drought event in 2011 changed the composition ratio of nutrients,enhanced nutrient conservative behavior,and reduced nutrient regeneration.This affected some key ec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 estuary.  相似文献   
172.
杭州湾地区晚第四纪浅层生物气藏盖层存在孔隙水压力封闭和烃浓度封闭机理,但其是否存在物性封闭机理目前尚存在较大争议.研究区浅层生物气藏盖层埋藏浅、时代新、结构松散,对其物性封闭能力的评价不能直接套用深部成岩盖层的评价参数和方法.通过变水头渗透实验测定盖层和储层样品渗透率数值,以渗透率作为评价浅层生物气盖层物性封闭能力的参数,对研究区浅层生物气藏盖层的物性封闭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盖层渗透率数值比储层小3个数量级,具有较强的物性封闭能力,有利于浅层生物气藏的保存.研究区浅层生物气盖层物性封闭能力的影响因素包括黏土含量及黏土矿物成分、含水饱和度和盖层厚度,黏土含量及黏土矿物成分对盖层物性封闭能力起决定性作用,较高的含水饱和度促进了盖层物性封闭能力的增强,盖层厚度对物性封闭能力起到了极为重要的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173.
根据长江三角洲ZK01孔的粒度资料,从粒度参数、斜体图、概率累积曲线和频率分布曲线等对末次盛冰期以来的沉积物粒度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结合沉积物的岩性、沉积构造和有孔虫的分布特点,探讨了该区末次盛冰期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分析表明,ZK01孔末次盛冰期以来,沉积物自下而上可分为5段:河床沉积物以砂和砾质砂为主,粒度概率累积曲线为以跳跃总体为主的两段式;河漫滩相为砂质和黏土互层,概率累积曲线呈以悬浮总体为主的具过渡的两段式,频率分布曲线为双峰或多峰式;河口湾沉积物的粒度参数变化显著,在C-M图上表现为粗细分异明显的两类,对应两种两段式累积曲线,频率分布曲线亦有单峰和双峰式两类;浅海相主要为淤泥质黏土,粒度参数较稳定,概率累积曲线为一段式,几乎均为悬浮总体;三角洲沉积物以细砂和粉砂为主,概率累积曲线为以跳跃总体为主的具过渡的两段式。研究区该时期依次经历了河床、河漫滩、河口湾、浅海和三角洲等5种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74.
江苏南通地区晚第四纪下切河谷沉积与环境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层序地层学基本原理,以海平面升降旋回为主线,根据钻井岩芯、古生物、测年和分析化验等资料,探讨了江苏南通地区晚第四纪地层层序、层序界面、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的演变。结果表明,研究区晚第四纪发育三期下切河谷,形成了三套沉积层序,自下而上三个层序的地质时代分别相当于晚第四纪早期、晚第四纪中期和晚第四纪晚期。由于后期河流的强烈下切破坏,早期沉积层序往往被剥蚀殆尽,仅残留下部的河床相粗粒沉积,造成不同期河床相的叠置;相对而言,晚第四纪晚期形成的下切河谷沉积层序以不同的沉积相组合被保存下来,自下而上划分为河床、河漫滩、河口湾、浅海和三角洲5种沉积相类型,表现为一个较完整的沉积层序。晚第四纪晚期下切河谷底界面,是末次冰期海面下降,河流下切形成的侵蚀面,与河间地古土壤层顶面的沉积间断面同属一个地史期的产物,一起构成区域不整合面,界面上下岩性突变,其上的冰后期地层属同一个海平面变化旋回,可互相对比,因而具有年代地层学意义。三期下切河谷层序的套叠结构表明,晚第四纪以来,研究区存在三次"低海面-海侵-高海面-海退"周期性海面变化。  相似文献   
175.
生成于东部平原地区的江淮切变线和西部青藏高原地区的高原切变线,都处在东亚副热带相同纬度带上。为深化对地形高度迥异的江淮切变线和高原切变线的认识与理解,基于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合成分析方法,从切变线与暴雨关系、切变线三维结构特征、切变线附近风场与环流特征以及切变线结构演变中的热力机制等方面对二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江淮切变线分为暖切变线、冷切变线、准静止切变线和低涡切变线4类,高原切变线分为高原横切变线和高原竖切变线2类。江淮切变线与高原切变线均与暴雨关系密切,夏季,有近70%的江淮切变线会产生暴雨,暖切变线暴雨对江淮地区切变线暴雨的雨量贡献最大,低涡切变线暴雨的降水强度最大但发生频率较低;近60%的高原横切变线给高原主体地区带来暴雨,超过55%的竖切变线造成高原东侧及其邻近地区暴雨。(2)江淮切变线与高原切变线均为边界层系统,特征层次分别位于850 hPa和500 hPa。时空尺度上,江淮冷切变线和高原横切变线水平尺度分别可达1000 km和2000 km,垂直伸展厚度分别可达5 km和2 km,生命期分别可达48 h和96 h;江淮切变线和高原横切变线在垂直方向上均有从低到高向北倾斜的特征。(3)江淮冷切变线与高原横切变线风场与环流特征存在差异,江淮冷切变线北侧为东北风,南侧为西南风;高原横切变线东、西两段风场有所不同,其西段类似于江淮冷切变线,东段在不同发展阶段风场有明显变化。(4)江淮冷切变线与高原横切变线的动力结构和热力结构存在差异。动力结构上,二者均位于正涡度带内,正涡度中心强度都在强盛阶段达到最大。热力结构上,江淮冷切变线附近低空锋区特征明显,其西段位于暖湿区内,东段位于干冷区内;高原横切变线南侧具有明显的高温、高湿特征,切变线北侧存在锋区结构。(5)切变线附近的大气非绝热加热与高原横切变线和江淮冷切变线演变关系密切,垂直非均匀加热作用是高原横切变线和江淮冷切变线发展增强最为重要的因子。二者热力结构有差异,减弱机制不同,干冷空气的侵入会导致高原横切变线强度减弱甚至消亡,江淮冷切变线的强度减弱则与南方暖湿空气的向北侵入有关。   相似文献   
176.
沈倩娜  张霞 《水文》2021,41(2):80-85
2017年6月下旬到7月初,2019年7月上旬到中旬,湘江干流接连发生特大洪水。通过分析湘江流域多个测站的水文整编资料,结合部分实时信息,从降雨过程时空分布、干支流有关测站洪水水位流量过程、洪水组成、洪量、洪水传播时间与宣泄速度等方面,对2017年洪水与2019年洪水的暴雨洪水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2017年洪水,湘潭站上游的衡山、衡阳、冷水滩站水位过程与流量过程对应呈双峰形状,而湘潭站水位过程没有出现双峰;2019年洪水,湘江干流上下游站点的水位过程与流量过程基本对应,均呈双峰形状;2017年洪水宣泄慢,2019年洪水宣泄极快。2017年洪水与2019年洪水流量过程与水位过程起伏不对应、洪水宣泄速度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洞庭湖水位顶托因素影响导致。  相似文献   
177.
对辽河坳陷大民屯凹陷沈检5井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简称沙三段,Es3)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大民屯凹陷沙三段的母岩类型、恢复该区的古环境并对构造背景进行判别和讨论,从而确定最终物源。结果显示,大民屯凹陷沙三段的母岩以大陆上地壳的长英质火山岩和太古宙的古老岩石为主,并受到来自幔源的大陆岛弧中基性岩浆影响。A-CN-K、SiO2-Al2O3、Th-Th/U判别图显示源区的化学风化程度较弱。本文根据聚类分析选取出Sr/Cu、Sr/Ba、V/(V+Ni)值等10种元素组合,并根据其纵向分布特征对研究区的古环境进行了恢复。结果显示,Es34Ⅱ至Es33Ⅲ沉积时期,大民屯凹陷的古气候以干热为主并整体呈增强趋势,该区古湖泊的水体盐度低,以弱还原环境为主。研究表明,古气候是控制沙三段元素分配的主因,这与研究区的沉积环境和较为封闭的构造环境有关。稀土元素参数和主微量元素判别图表明,大民屯凹陷同时具有大陆岛弧和被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本文认为,研究区复杂的物源和构造背景与晚侏罗世—晚始新世阶段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大背景有关。大民屯凹陷沙三段沉积岩主要来自太古宇变质岩基底中的混合花岗岩和混合片麻岩,以及中生代多期次构造运动过程中生成的中酸性火成岩,同时受中生代晚期的幔源物质影响。  相似文献   
178.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沉积相及沉积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岩心、电测曲线、录井以及地震资料,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的沉积相类型、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戴南组发育扇三角洲、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湖泊四种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分布在凹陷南部陡坡,三角洲分布在北部缓坡,湖泊分布在凹陷的中心及扇三角洲、三角洲、近岸水下扇的侧翼,从凹陷边缘到中心,沉积相由扇三角洲、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沉积逐渐变为滨浅湖、半深湖沉积,整体呈南北分异、隆凹成带的格局。戴南组的沉积演化可划分为戴南组一段和戴南组二段两个时期,不同时期的沉积特征、沉积相展布表现各异,总体表现出水体由浅变深,再变浅,沉积范围逐渐扩大,扇三角洲、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先退积,后进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9.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马家嘴地区古近系戴南组物源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合运用碎屑岩类分析法、重矿物法、沉积法三类物源分析方法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马家嘴地区戴南组的物源进行了分析。马家嘴地区母岩岩性以火成岩为主,其次为变质岩和沉积岩,其中中酸性火成岩的分布范围要比基性火成岩分布范围广,变质岩以中—低级变质岩为主,深成岩较少。对研究区内各层段砂岩类型、岩屑类型及含量变化、砂岩百分含量、地层厚度、沉积相展布、重矿物稳定系数、重矿物组合、ZTR指数和重矿物指数等资料的研究结果表明,戴南组沉积时期马家嘴地区各个区块具有不同的物源方向,马8区块沉积物主要来自菱塘桥低凸起方向,部分来自通扬隆起;马31区块沉积物来自菱塘桥低凸起方向,古河流发生迁移;马33区块沉积物来自通扬隆起。  相似文献   
180.
根据阿克苏河流域内出山口水文站1957~2006年的径流实测资料,利用数理统计、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检验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径流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阿克苏河年径流量具有相对稳定且振荡上升的趋势,年际变化小;  径流序列在1993年发生突变,径流量呈现出显著增加趋势,且通过了α=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  丰、枯水周期变化存在着25a左右的主周期,丰水年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且大量连续出现,最长持续时间达7年,枯水年多以连续2年的形式出现,平水年年数占52%。运用灰色拓扑预测方法对突变前后两个径流时间序列分别进行了模拟和预测,模拟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12.06%,且位于同一突变区间的精度达97.7%,预测未来几年阿克苏河年径流量存在上升趋势,但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