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5篇
大气科学   9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中国降水极值变化趋势检测   总被引:215,自引:9,他引:206  
翟盘茂  任福民  张强 《气象学报》1999,57(2):208-216
利用中国296个分布均匀的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中国过去45a中降水量、降水频率、降水强度等方面的极值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总体上讲,中国年降水量、1日和3日最大降水量以及不同级别的强降水总量没有发现明显的极端化倾向,但伴随着降水日数极端偏多的区域范围越来越小的变化趋势,平均降水强度极端偏高的区域范围表现为扩大的趋势。中国降水极值变化还反映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在中国东部,平均降水强度极值出现的范围趋于扩大。如华北地区在年降水量明显趋于减少的同时,年降水量极端偏多的范围减少,1日和3日最大降水量、日降水≥50mm和100mm的暴雨日数极端偏多的情况也趋于减少,而平均降水强度极值显著增加。在年降水明显趋于增多的西北西部地区,降水日数的极值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年降水量、1日和3日最大降水量以及日降水≥10mm的降水总量极端偏多的区域范围均反映出趋于增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2.
气候标准值改变对ENSO事件划分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分析了华南、长江流域和华北夏季风三雨带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气系统的关系。结果表明,三雨带的开始日、结束日都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自1990年代至今,三雨带开始日推迟,华北雨带终止日明显提前。夏季风的进程与两极涛动密切相关,也与局地海陆热力差异有关:长江流域降水对应于欧亚大陆的位势高度正异常,而华南和华北降水都对应于欧亚大陆的位势高度负异常。华南、华北降水与北太平洋中纬度SST年代际变率密切相关,而长江流域降水与北大西洋中高纬度和西太平洋暖池SST的年代际变率有关。这说明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夏季风进程的不同阶段对应着显著的环流和海温差别,中高纬的环流和海温对夏季风降水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3.
1961—2019年长江中下游区域性干旱过程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观识别区域性干旱过程,评估其强度是开展精准监测、评估干旱影响业务的基础。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502个国家级气象站1961—2019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以及1971—2019年干旱受灾面积,运用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及区域性干旱过程识别方法,识别出长江中下游地区126次区域性干旱过程,干旱过程的次数随着持续天数增多呈明显减少趋势,决定系数达0.89。1961—201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共发生6次特强区域性干旱过程、19次强区域性干旱过程、38次较强区域性干旱过程,其余63次为一般区域性干旱过程,区域性干旱过程的持续天数、平均强度、平均影响面积以及综合强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形态各异。长江中下游地区年干旱日数总体呈现“北部多于南部、平原多于山区”的分布特征,且总体呈现“西北部增多、东南部减少”的变化趋势,干旱日数与干旱受灾面积变化趋势较为一致,相关系数达0.66。由典型区域性干旱过程监测评估可知,干旱综合强度指数与干旱站数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干旱综合强度指数越强,各等级干旱站数越多;各地干旱日数的多少与干旱受灾面积的大小也较为一致,干旱日数越多的地区,干旱受灾面积越大。总体来看,区域性干旱过程识别方法及评估结果与干旱灾情较为吻合,能较好地识别出区域性干旱过程,并可从持续天数、平均强度、平均影响面积以及干旱综合强度等多角度对干旱过程进行监测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