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53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101篇
地质学   233篇
海洋学   11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0 毫秒
111.
松辽盆地外围西部上二叠统林西组主要分布于西拉木伦河断裂以北、贺根山—黑河断裂以南,以及稍北的内蒙古地区。根据野外勘察、实测剖面和岩心观察资料,建立研究区上二叠统林西组沉积亚相岩性组合模式,明确晚二叠世林西组岩相古地理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上二叠统林西组主要发育湖泊、扇三角洲、河流3种沉积相,以及滨浅湖、半深湖、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辫状河、滨浅海6种沉积亚相,以滨浅湖亚相为主,滨浅海亚相分布局限,在林西县官地剖面顶部出现。松辽盆地西部上二叠统林西组,构成以西拉木伦河与贺根山—黑河断裂为主要控制区的、以南北向物源供给为主的滨浅湖—扇三角洲—河流沉积体系。该结果对松辽盆地外围西部晚古生代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2.
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当前及今后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任务,已居于压倒性的战略地位。本文以多期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开展县域生态环境监测及动态评价,推进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成果的社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13.
利用区域海洋数值模式(ROMS)建立了南中国海三维海洋环流数值模型。基于2006—2018年逐日平均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吕宋海峡断面(120.75°E)的纬向流及通过断面的水体通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并采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法(EEMD)分别探讨了整层和表、中、底层水体通量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断面处纬向流呈现明显的多核结构,流态分布随季节变化较小,而流速变化受季节影响较大;断面水体通量存在明显的季节、月际变化;其垂向变化在年平均、春季、秋季和冬季时都呈现"三明治"结构,分界点分别在540 m和1 720 m左右,受黑潮分支强度的影响,在夏半年(5—9月)呈现"四层"结构,上表层厚度为45~80 m且存在月变化,5月为发展期,6—8月为成熟期,9月为消亡期;表层水体通量的时间变化对整层的变化影响最大,黑潮入侵的强度是导致整层及表层水体通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4.
贵州五轮山井田自二叠系煤层形成以来,主要经历了三期构造应力场的更替。在构造控制下,煤层主要经历了四期煤化作用。煤层气主要生产阶段,发生在印支期末-燕山早期,保存的煤层气资源量巨大,据勘探资料推算,可采煤层的煤层气含量达到7.14—32.30m3/t·r。构造演化研究表明,自燕山期煤层气成藏以来,五轮山地区处于持续抬升剥蚀状态,煤层埋藏不断变浅,并发育了多组节理和断层。该区构造较为完整,煤层厚度较大,其主力煤储层层间距较小,盖层以泥岩为主,虽经多期构造改造,盖层仍保存完整,煤层较小,为煤层气的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5.
吕宋海峡水交换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ROMS(Regional Ocean Modeling System)建立了一套覆盖西北太平洋的涡尺度分辨率环流模型,并对吕宋海峡附近的环流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吕宋海峡120.75°E断面净流量季节变化显著,全年均为西向输运,6月份达到最小,为0.40×106 m3/s,然后逐渐增大,在12月份达到最大,为6.14×106 m3/s,全年平均流量为3.04×106 m3/s。在500 m以浅,秋、冬季都有明显的黑潮流套存在,并伴有黑潮分支入侵南海,而春、夏季黑潮南海分支减弱或消失,黑潮入侵不明显。在500 m以深,冬、春季,吕宋海峡以东有非常明显的南向流存在,流速约10 cm/s,而到了夏、秋季该南向流出现明显的减弱,黑潮与南海的水交换主要通过吕宋海峡以北的吕宋海沟进行。在垂向结构上,120.75°E断面浅层呈多流核结构,并且流核的位置和强弱受黑潮的季节性变化影响显著,深层流的季节变化不大。在年际尺度方面,吕宋海峡年际体积输运量异常与Niño3.4滞后6个月相关系数达到41.6%,吕宋海峡水交换与ENSO现象有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存在2~3 a和准8 a周期的年际变化。  相似文献   
116.
绿潮生物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绿潮发生机制极其复杂,但其核心机理是绿潮暴发时漂浮"藻席"中的浒苔快速形成巨大生物量,涉及浒苔生物学过程对环境的响应及其生理生化基础。为此,本文在已有研究报道的基础上,对浒苔生活史研究进行了充分的理论补遗;分析了漂浮"藻席"中浒苔生长与繁殖过程,认为该过程是绿潮生物量形成的关键;阐述了浒苔孢子囊形成是对富营养化背景下海水溶解无机氮(DIN)中硝态氮高占比的响应,认为一氧化氮分子可促进浒苔营养细胞向孢子囊的转化;解析了浒苔细胞对逆境因子的响应途径与机制。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对浒苔引发绿潮的生物学过程进行了理论推定。人为或自然因素使固着浒苔处于漂浮状态,形成小规模"藻席";富营养化背景下海水DIN中硝态氮占比的升高赋予了浒苔巨大的繁殖潜能,漂浮过程溶解无机碳(DIC)"充裕"和"不足"两个阶段的交替以及食藻动物啃食产生的藻片段使孢子囊形成比例大幅提升;孢子原位萌发等使释放的孢子在"藻席"中获得了附着基,个体数目随之指数增长;结合漂浮浒苔的高生长速率,"藻席"规模不断扩大,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生物量。同时,本文还对今后的绿潮研究提出一些建议,认为啃食动物在浒苔生物量消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漂浮"藻席"系统中扮演着"生态引擎"的功能,同时系统阐明浒苔孢子的原位萌发等现象的生物学机理应该是未来绿潮的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17.
南海西南季风期NCEP2湍流热通量的质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5次南海现场观测试验数据(Xisha2002,Xisha2000,Xisha1998,Kexue 1和Shiyan 3)为参照,对NCEP2再分析资料中湍流热通量在南海西南季风期的精度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NCEP2估算的潜热通量的平均值在试验Xisha2000,Xisha1998,Kexue 1和Shiyan 3期间分别高估了6(11%),2(2%),7(7%)和13W/m2(16%),而在Xisha2002试验中低估了10 W/m2(11%).在5个试验中低估的感热通量分别为7(130%),3(64%),7(170%),5(53%)和5 W/m2(72%).NCEP2与5个现场观测试验的时间序列的相关系数均没有达到95%的置信度.模式中湍流热通量损失的误差来源于基本变量和算法,基本变量中以海表温度和海面风速的误差产生的影响最大.应用COARE2.6a算法和NCEP2的基本变量重新计算的湍流热通量更加符合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18.
东海和南黄海冬季环流的斜压模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王辉 《海洋学报》1995,17(2):21-26
基于文献[1]所给出的环流模型,引进黑潮边界力和长江径流,获得了东海和南黄海冬季三维环流结构.计算结果较好地再现了主要流系的基本特征;对台湾暖流、对马暖流和黄海暖流的路径及起源进行了分析;给出的环流垂直分量揭示了在浙江和福建沿岸冬季都存在明显的上升流区,并指出了上升流区的位置和强度.  相似文献   
119.
甲壳胺回收食品加工废水中蛋白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甲壳胺[1,2](又叫壳聚糖),是由甲壳质经一系列化工加工后得到的线型聚阳离子化合物。它是一种从富含蛋白质的各种食品加工废水中回收蛋白质的较理想的絮凝剂。这方面的研究,国外有不少报道。如W.A.Bough[8,9]报道了甲壳胺在处理食品加工废水中的作用;桥本正惠[3]报道了脱乙酸在67~75%之间且粘度(0·4%)大于0.15Pa·s的甲壳胺用于废水处理时效果好FKoo-HunsChung[7]等报道了甲壳胺与戊二醛联合作用来完成对废水中悬浮物的絮凝脱水;C.Senstad[6]报道了甲壳胺在处…  相似文献   
120.
渤海冬季三维环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于冯士笮所给出的一种浅海环流模型,采用数值方法,对渤海冬季进行环流的数值模拟,给出了冬季三维风生环流和正压环流(含潮余流)。分析了潮致Lagrange余流对冬季环流的贡献及黄海暖流余脉对渤海冬季环流的影响。最后对风生环流和正压环流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