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34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11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浙江景宁岩体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大陆边缘活动带,受丽水—余姚断裂控制,呈近南北向展布,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花岗岩和闪长岩。对景宁岩体中的二长花岗岩和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二长花岗岩和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1.3±0.3Ma和111.0±0.7Ma。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成分显示出富硅、富碱、低镁的特征,铝饱和指数介于1.01~1.09之间,分异指数为84.85~96.35,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显著,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属于典型的弱过铝质高分异I型花岗岩。综合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景宁岩体是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圈大规模伸展构造背景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2.
金庆花  李春麟  王宗秀 《地质通报》2015,34(203):456-465
浙江景宁岩体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大陆边缘活动带,受丽水—余姚断裂控制,呈近南北向展布,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花岗岩和闪长岩。对景宁岩体中的二长花岗岩和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二长花岗岩和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21.3±0.3Ma和111.0±0.7Ma。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成分显示出富硅、富碱、低镁的特征,铝饱和指数介于1.01~1.09之间,分异指数为84.85~96.35,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显著,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属于典型的弱过铝质高分异I型花岗岩。综合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景宁岩体是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圈大规模伸展构造背景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3.
新疆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由西向东表现出由早到晚的演化规律。伊宁县博尔博松河孟玛热勒林场附近大哈拉军山组底部的英安质晶屑岩屑凝灰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359±2Ma,表明西天山西段该组底界时代为晚泥盆世末期—早石炭世之间。岩石地球化学数据统计表明,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主要受岩浆结晶分异作用控制,是泥盆纪末期—石炭纪时期洋壳消减、壳幔混熔的产物。其岩石组成、时空分布的变化与天山洋由西向东的俯冲―碰撞过程相对应,不需要对其进行解体。  相似文献   
114.
苏鲁造山带经历了多期构造事件,现今构造样式复杂多样,位于其西北缘的皇华-铁镢山地区构造变形强烈,且发育呈北东东向展布的韧性剪切带,对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及年代学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苏鲁造山带晚中生代构造演化的认识。本文通过详细地野外调查和显微构造特征研究,对剪切带几何学和运动学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构造年代学资料探讨韧性剪切带的构造演化过程。结果显示,研究区韧性剪切带几何学形态表现为背形,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经历了两期韧性变形作用:(1)早期韧性变形是由SEE向NWW近水平的滑脱作用造成,并发育与面理产状一致的伟晶岩脉,其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为150.1±1.1 Ma,表明早期韧性变形启动时间不晚于150 Ma。(2)晚期韧性变形是由NNW-SSE伸展滑覆造成,同变形期白云母~(40)Ar-~(39)Ar坪年龄为137.09±0.32Ma,与反等时线年龄一致,且侵入剪切带内无变形的闪长玢岩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分别为123.5±0.8Ma和127.1±1.6Ma,表明晚期韧性变形启动时间不晚于137Ma,并结束于127Ma之前。综合研究区内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次研究认为苏鲁造山带西北缘早期韧性变形发生于陆内造山的晚期阶段,而晚期韧性变形发生于造山后的伸展阶段,两期构造活动反映了苏鲁造山带构造体制转换过程,该转换过程与晚中生代中国东部岩石圈的伸展减薄及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5.
中华植生藻某些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华植生藻(Richelia sinica HB 58)是最近分离培养的一个固氮蓝藻新种。该藻能在水生111(HB111)无氮培养基中,在130μE/(m~2·s)下于4—8h内呈指数生长。在指数生长期间,当温度分别采用29℃,35℃和38℃培养时,生长速率均随温度增高而加快,以38℃时为最快;增代时间随温度增高而缩短,在38℃时10.5h为一代。用80%丙酮提取色素,其叶绿素a含量为5.14—6.55 mg/g干重。与固氮鱼腥藻(Anabaena azotica HB686)和稻田鱼腥藻(A. oryzae HB 13)相比,它们的色素吸收峰有一定差别;用0.00lmo1/L磷酸缓冲液提取色素,与固氮鱼腥藻吸收峰相似。藻胆蛋白含量因培养条件或藻生长状况差别变动较大,藻蓝蛋白含量在32.00—134.00 mg/g干重之间;别藻蓝蛋白含量在15.00—52.00mg/g干重之间。不同条件下多次培养,均未发现C-藻红蛋白吸收峰,可能不具C-藻红蛋白或含量甚微。该藻蛋白质含量为59.44%(干重),与螺旋藻(Spirulina)和鱼粉相近,高于鱼腥藻(Anabaena)、栅藻(Scenedesmus)、小球藻(Chlorella)和盐藻(Dunaliella)。有可能代替鱼粉作为家畜、家禽的饲料和水产品饵料的精料或添加成分使用,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藻类。  相似文献   
116.
以煤与海相泥岩的块状样品为研究对象进行多升温速率下的排烃模拟实验,借助生烃动力学方法处理实验模拟结果,对煤与海相泥岩的残留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相泥岩残留烃在Ro为1.0%时达到高峰,然后逐渐降低,而煤中残留烃在Ro为1.0%时达到高峰后便基本上保持稳定。煤吸附能力比海相泥岩的强,其残留烃量也比海相泥岩大。成熟作用对于煤及海相泥岩残留烃都有很大的影响。高过成熟阶段海相地层中烃类构成以油藏或输导层中原油裂解气为主,源岩中的残余液态烃也有一定的贡献,而煤在排烃结束以后煤中分散液态烃对裂解气的贡献更大些。煤中残留烃主要是前期形成的烃类由于排烃效率不高而聚集起来的,而海相残留烃基本上随着残余生烃潜力的降低而降低,这一方面说明海相残留烃受生烃作用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排烃效率的影响。模拟样品中的残留烃及残余生烃潜力均可以与自然样品对比,表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7.
三峡地区自然降水资源变化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云鹏  张麟 《四川气象》2000,20(3):47-48
近40年来,三峡地区自然降水资源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出现了局域性的差异。宜昌、万县年降水量呈4.0mm/10年、9.9mm/10年的正值倾向,而绿葱坡、秭归呈82.3mm/10年、8.7mm/10年的负值倾向,但各 降水变化各站点表现显著一致、春、秋季均呈负值倾向,夏季呈正值倾向。通过10年滑动平均可以看出该地区自然降水资源的年际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当前处于一个上升期。  相似文献   
118.
临沧超大型锗矿庆的形成与其沉积、成岩和热液作用有密切联系。详细研究了矿床煤岩产出特征、煤岩组成、无机矿物、微量元素、腐殖体反射率,认为该矿床中的锗主要源于盆地西缘的白云母花岗岩的风化作用。在沉积作用阶段,锗被湖水中的低等生物和腐殖酸富集,为形成矿化煤打下基础。临沧褐煤经历了泥炭化阶段、早期成岩阶段和热液改造阶段。泥炭化阶段,沉积物中锗被凝胶体吸附和配合。早期成岩阶段,与腐残酸结合的锗,在碱性还原条  相似文献   
119.
固体有机物质保留了金属矿床成矿过程的重要信息。本文以黔西南烂泥沟和戈塘两个典型金矿床为例,系统研究了其中的固体有机物质的有机岩石学特征,并探讨了固体有机质与金矿化的关系。烂泥沟金矿固体有机质由原生煤系有机质和异源焦沥青组成。煤系有机质为原生有机质,与成岩黄铁矿关系密切,没有直接参与热液成矿作用。焦沥青沿石英脉壁粘附或在细脉和纹层中呈带状分布,是热液成矿期原油热液蚀变的产物,原油搬运Au,遭受热液蚀变并参与热化学还原,导致Au 的释放和沉淀。戈塘金矿床中有机质主要是煤系有机质碎屑,与上覆的含煤层有成因联系。这些有机质在热液过程中遭受热液蚀变,还原硫酸盐,为硫化物的沉淀提供还原硫。  相似文献   
120.
刘文均  卢家烂 《沉积学报》2000,18(2):290-296
研究了湘西黔东地区下寒武统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包括三个富含有机质的层位 :底部牛蹄塘组黑色页岩;清虚洞组下部泥质条带灰岩和中部泥质灰岩,其中的泥质灰岩层是花垣MVT铅锌矿床的矿化围岩之一。这些层位中有机质的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烃类、甾烷和萜烷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表明,它们的先质来源与寒武纪海中的菌藻类有关。这些有机质都具有较高的演化程度,均已进入生油门限,以黑色页岩的演化程度最高,但仍未达演化的终点阶段。泥质岩的演化程度不仅与成岩作用有关,而且受到成矿热流体的影响,造成有机质的族组成、生物标志化合物和最高热解温度 (Tmax)等与矿化强度成正比关系的变化。部分烃类可能还直接参与了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