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南秦岭西乡群发现晚古生代放射虫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乡群分布于南秦岭西段陕西汉中西乡地区,为一套变质的火山、沉积岩系。传统上人们把它及与其共生的变质岩、岩浆岩统称为汉南杂岩。研究者均将其划归为扬子地台的前寒武系基底。由于西乡群处于扬子地台与秦岭造山带交界的突出部位,其时代长期受到了研究者们的重视和研究。目前,西乡群及其相关地层的同位素年龄数据主要有:1010Ma、915Ma、1849Ma、987Ma、1104.14Ma、733Ma、752Ma、846Ma、894Ma、1109Ma。  相似文献   
102.
赵越  高海龙  张拴宏  刘健 《地质学报》2022,96(5):1510-1523
一百年前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先驱者们竖立起中国地质科学的旗帜,也是中国科学的第一面旗帜,从此中国地质科学发展进入快车道。燕山运动、中国北方〖XCD.TIF;%70%70,JZ〗科研究,长身贝研究、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发现是中国地质科学快速进入国际赛道的标志。经历了近百年的研究,北京西山及北京北山、冀北和辽西典型地区积累的证据和资料表明,翁文灏提出的燕山运动A期(幕)发生在160±3 Ma前;晚侏罗世早—中期记录了以髫髻山组和蓝旗组为代表的区域强烈火山喷发和广泛的岩浆侵入(中间期/幕);晚侏罗世晚期区域发育逆冲推覆构造;燕山期构造发展至早白垩世早期135 Ma,冀北张家口组和辽西义县组之下的不整合为燕山运动B期结束的代表。燕山运动是东亚大陆构造体制从古特提斯及古亚洲洋构造域转变为环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构造域的产物。这是中国东部和东亚区域中生代独特的重大的地质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103.
冀北地区早、中侏罗世地层划分及其区域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冀北地区是燕山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已有较长的研究历史,但在早、中侏罗世地层划分对比问题上仍存在着明显的分歧。通过对冀北下板城—带早、中侏罗世地层的详细研究,重新划分了该区的早侏罗世地层,对早、中侏罗世地层进行了区域对比。主要结论有:①原冀北地区的“下花园组”依岩石组合、碎屑成分变化可解体为3个组,即下花园组、龙门组和九龙山组;②原冀北地区使用的“九龙山组”与京西地区的九龙山组含义不同,建议归入髫髻山组;③经过重新划分后,冀北地区的早、中侏罗世地层与京西地区可以完全对比。本研究结论对于燕山地区早、中侏罗世地层格架的建立和构造地质演化过程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北京市门头沟区境内98.5%为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较发育,截至2014年3月,在门头沟区调查确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644处。采用层次分析综合指数法,对门头沟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综合评价,划分了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不易发区4个等级。  相似文献   
105.
为进一步研究帕米尔东北缘晚新生代演化特征,在塔里木盆地西部英吉沙背斜上新世地层中采集了11个采点共111块古地磁样品.对样品进行系统热退磁测定,揭示了一组高温特征剩磁分量,获得了采样剖面的上新世古地磁极.特征剩磁方向为:Dg=342.4°,Ig=59.2°,κg=32.3,α95=8.6°;Ds=352.4°,Is=49.9°,κs=59.1,α95=6.3°,相对应的古地磁极位置为:79.7°N,295.9°E,dp=5.6°,dm=8.4°,α95=6.9°.这一高温分量通过了倒转检验,代表了研究区上新世时期的原生特征剩磁.通过对英吉沙背斜周缘断裂及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分析,结合其地貌特征、GPS数据,认为英吉沙背斜在开始形成至今经历了明显的逆时针构造旋转,该旋转同晚新生代以来帕米尔东北缘喀什凹陷发生刚性构造旋转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6.
佳木斯地块位于东北亚早前寒武纪陆块,区内变质岩系发育,是重要的晶质石墨富集地带。文章通过对佳木斯地块典型的萝北云山和鸡西柳毛石墨矿床含矿岩石进行SHRIMP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变质锆石和碎屑锆石207Pb/206Pb年龄分别为(1855±5)~(1979±13)Ma和(476±9)~(575±12)Ma。通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萝北云山石墨矿和鸡西柳毛石墨矿含矿岩石富集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Zr、Hf、Th、U、Nb、Ta等高场强元素,含矿岩石Rb/Sr平均值均高于陆壳值0.24,表明循环沉积作用较弱;Sr/Ba比值较低,表明岩浆来源于陆壳重熔,显示以陆源物质为主;V/Cr平均值为4.58,V/(Ni+V)平均值为0.90,显示弱还原环境;两处典型矿床轻稀土元素含量均高于重稀土元素,萝北云山矿床负Eu异常明显,显示陆棚浅海沉积特征,鸡西柳毛矿床正Ce异常明显,显示海源物质为主的浅海沉积特征。研究区混合花岗岩脉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具有正Eu异常,显示出外来岩浆热液交代岩石特征。因此,佳木斯地块典型石墨矿床含矿岩石在古元古代晚期经受区域性高温高压变质作用,后经过早古生代强烈的泛亚构造作用,在构造岩浆侵入背景下进一步增生形成巨晶鳞片状石墨。  相似文献   
107.
叶浩  张拴宏  赵越  吴飞 《地学前缘》2014,21(4):275-292
对燕山褶断带内三叠纪都山花岗质岩基进行了详细野外观察,测量了岩体变形的构造要素,获得了锆石U Pb定年、全岩主微量元素和锆石Lu Hf同位素分析数据,用以揭示都山复式岩基的成因及构造背景。都山复式岩基包括南部变形较强的都山岩体和北部弱变形的大石柱岩体,锆石LA ICP MS分析表明都山岩体和大石柱岩体侵位时代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大石柱岩体并非晚二叠世岩体,而是与都山岩体近于同期侵位。都山复式岩基主要由花岗岩、石英二长岩及少量闪长岩组成,岩石具有高SiO2含量,低MgO含量的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K、Ba、Sr)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如Ti、Nb、Ta)和重稀土元素,并表现出埃达克质岩石的特征。锆石εHf(t)值介于-13.69~3.94。主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组成表明,都山复式岩基岩浆源区包括古老下地壳以及少量富集岩石圈地幔和亏损的软流圈地幔,母岩浆可能经历了岩浆混合。都山复式岩基南部岩体内片麻理具有环状分布特征,并且从岩体中心到边缘逐渐增强,岩体边部包裹大量片麻岩围岩团块。这些特征表明,岩体可能是在区域挤压构造应力场之下通过顶蚀膨胀的方式主动侵位的。结合区域地质背景,都山花岗质复式岩基可能是在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晚三叠世岩石圈拆沉和减薄之后的板内伸展构造背景下软流圈上涌引起岩石圈地幔熔融底侵古老下地壳后形成的。中-晚三叠世之交,华北北缘进入板内伸展构造体制,岩石学证据表明,岩石圈经历了破坏和减薄,而上地壳岩石仍然记录了挤压构造变形。因此华北北缘中生代早期构造体制在时间和深度层次上存在解耦,岩石圈伸展的浅部响应存在明显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08.
大火成岩省对全球性大气-海洋环境的巨变及生物灭绝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显生宙(即寒武纪以来)大火成岩省与全球大洋缺氧与生物灭绝有明显的成因联系,显生宙国际地质年代表中多个金钉子均与以大火成岩省、黑色页岩及生物灭绝为代表的全球性地质事件相对应。但由于对前寒武纪,特别是"地球中年期"(18~8亿年,"枯燥的10亿年")大气氧浓度、海洋的氧化-还原状态及生物门类及演化认识的局限性,关于前寒武纪大火成岩省与环境的影响及其与黑色页岩沉积的成因联系一直很不清楚。通过对全球哥伦比亚(奴那)超大陆中约13.8亿年全球性大火成岩省及黑色页岩沉积时空分布的研究,发现这些大火成岩省及黑色页岩的分布有明显的规律。约13.8亿年大火成岩省广泛分布在北美、格陵兰、西伯利亚、波罗地、卡拉哈里、刚果、西非、亚马逊、南极及西澳大利亚等大陆上;而同期的黑色页岩在华北及北澳大利亚克拉通广泛分布,在西伯利亚、巴西及印度等克拉通也有分布。根据这些黑色页岩在超大陆重建图中的空间分布,提出了哥伦比亚(奴那)超大陆中这些广泛分布的约13.8亿年黑色页岩可能沉积于连通的大型海相盆地,而不是以往所认为的局部封闭的小盆地。通过约13.8亿年大火成岩省与黑色页岩内火山灰(斑脱岩)年龄的对比,进一步提出约13.8亿年存在一次与全球性大火成岩省有关的大洋缺氧事件,以此期大火成岩省与黑色页岩为代表的全球性地质事件为中元古代盖层系与延展系提供了精确的界限年龄为1383 Ma。初步的研究结果还显示,"地球中年期"可能还有多期的大火成岩省与黑色页岩沉积有时空联系,有望为晚前寒武纪地质年代表划分提供新的事件约束。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HEHE)的CT与MRI表现特征及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HEHE 10例患者资料。结果:10例均主要表现为肝内多发包膜下结节。8例出现“包膜皱缩征”;6例出现“晕环征”;2例出现“棒棒糖征”;8例出现“瘤内血管征”。增强扫描8例表现为动脉期轻中度边缘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进一步向心性强化;2例表现为动脉期边缘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肝脏多发包膜下结节,“包膜皱缩征”、“晕环征”、“棒棒糖征”、“瘤内血管征”等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是“棒棒糖征”或“瘤内血管征”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HEHE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0.
对我国西南地区思茅地体中部巍山和五印地区白垩纪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研究,获得了两个地区的高温剩磁分量并通过了褶皱检验.巍山剖面特征剩磁方向为Ds=64.3°,Is=48.5°,k=54.6,α95=4.7°;五印剖面特征剩磁方向为Ds=15.4°,Is=44.8°,k=212.0,α95=4.6°.通过思茅地体磁偏角变化与兰坪—思茅褶皱带构造线迹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确定思茅地体内部差异性旋转变形受控于思茅地体弧形构造带的形成和演化.通过青藏高原东南缘走滑断裂带活动年代分析,确定兰坪—思茅褶皱带蜂腰构造部位形成于两期构造事件,早期构造变形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北北东向挤压缩进有关,后期构造变形与川滇微地块发生顺时针旋转时南向挤出运动有关.以华南板块稳定区白垩纪古地磁极为参考极,计算得出巍山和五印相对于华南板块分别发生了10.5°±6.0°和3.8°±4.9°的南向运移量.通过选取思茅地体内部构造形态较稳定的巍山和普洱地区白垩纪古地磁极为参考极,计算得出五印相对于巍山和普洱分别发生了3.4°±5.0°和3.1°±5.4°的北向纬向运移,表明五印和和巍山之间自印亚碰撞以来经历了较大规模的北向地壳缩短变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