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0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01.
实验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技术的完善与成熟,使实验地球化学渗透到许多研究领域,从而成为地球化学及相关学科研究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本文总结了近20年来国内外实验地球化学在元素的分配行为(分配系数)、高压矿物相与岩石的形成与演化、超高压凝聚态物质性质、超临界条件下岩石-流体相互作用及开放体系下化学地球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2.
中国大陆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地球科学发展正以系统科学理论来探讨地球的性质与行为以及地球各圈层的演化规律与相互作用过程的发展趋势,比较系统地回顾了近20年来我国大陆动力学在构造地质、地球物理、地质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我国大陆动力学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3.
盆地陆源碎屑沉积物对源区构造背景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盆地陆源碎屑沉积物对源区构造演化有重要的指示作用,目前利用盆地陆源碎屑沉积物示踪源区,反演源区构造演化的方法很多,包括沉积碎屑组分分析方法、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及同位素年代学方法等。结合实例分析,简要介绍了这几种方法目前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由于盆地沉积碎屑组分、副(重)矿物及地球化学方法仅能够提供源区物质组成方面的信息,因此在应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同位素年代学方法则可以提供源区年龄组成方面的信息,锆石 U-Pb及FT年代学的结合,是一种新的突破。结合区域构造背景,有选择地进行多种方法综合分析应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4.
辉长岩的高压部分熔融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利用天然含水辉长岩在1.5~3.0GPa,900℃~1440℃条件下进行了高温高压部分熔融实验,系统地分析了辉长岩部分熔融后实验产物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特征。获得了1)辉长岩的高压熔融曲线,2)辉长岩在不同压力下熔融时,残留相矿物组合及期间矿物相转变与熔融液相成分(相当于安山岩浆)特征。认识了辉长岩与榴辉岩相间的相变关系;辉长岩-榴辉岩-安山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高温榴辉岩的可能成因。  相似文献   
105.
青藏高原中北部热—应力演化及隆升作用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青藏简原地质、地球物理资料为基础,模拟了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线至昆中断裂间高原自60Ma以来热异常形成、演化及珠动应力场分布格局。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中北部(安多以北)在中新世以前以浅部地壳逆冲、叠覆、隆升为特征;而在中新世以后,中下地壳及岩石田底部高热异常的形成与演化及差异应力场格局的调整与变异导致高原整体快速隆升,并相应控制浅部构造样式、Moho面的错断、叠覆及岩浆岩时空分布;目前该地区基本维持20Ma时的应力场和热异常格局,但非稳态岩石田上的地壳正潜伏着发生后造山伸展作用的动力学机因,而安多以南现阶段的高热流特征则可能主要受制于断裂摩擦生热。  相似文献   
106.
来自大别-苏鲁地区晚中生代镁铁质岩石表现出类似于岛弧火山岩的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轻稀土元素(LREE)和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高度富集的放射成因 Sr(I_(Sr)=0.7065~0.7090)和低放射成因 Nd(ε_(Nd)(t)=-19~-10)的同位素组成;同时它们显示出一定程度的 Nb/Ta 和 Zr/Hf 内部分馏特征,反映其地幔源区曾受到了相对富金红石和 CO_2的熔体交代作用。我们倾向认为深俯冲陆壳在俯冲或折返过程中发生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熔体与地幔反应是形成大别-苏鲁地区造山带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7.
江汉叠合盆地地处扬子地区中部,夹持于秦岭--大别造山带与江南造山带中段之间,是中生代中期以来在扬子浅海台地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典型海陆交互相-陆相叠合盆地,其中充填了厚逾10000m的中三叠世-新近纪陆源碎屑岩系。据印支期以来的造山活动历程与成盆演化特点,将盆山耦合过程划分为造山前期、主造山期、造山后期与非造山期4个阶段,将盆地充填层序划分为陆架边缘、前陆、断陷和坳陷4个(盆地世代)超层序。依据盆内沉积物碎屑组份分析,发现中三叠世江南造山带进入强造山活动期,白垩纪末进入造山带坍塌后的活动平静期;秦岭--大别造山带的主造山活动阶段为晚三叠-早侏罗世,古近纪末处于非造山活动相对平静阶段。盆区整体呈现东部造山活动早,山带隆升早,持续时间长,剥露地层较快较早进入变质岩层段;西部造山活动时间晚,隆升时间相对较晚,剥露地层在早侏罗世初期才依次切入变质岩层段;盆地南、北缘山带总体呈现多幕式差异隆升过程。  相似文献   
108.
构造成矿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在金矿找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综述了构造成矿学研究的基础,以及在区域构造成矿学、构造成矿流体、构造成矿定位机制、构造成矿动力学机制等方面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从构造成矿学的角度,深刻理解构造成矿学研究在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预测中的重要性.以江西洋鸡山金矿的找矿实践为例,阐述构造成矿学研究在实际工作中的成果,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9.
The genesis of Indo-Sinian granitic plutons with peraluminous and potassium-rich affini-ties from Hunan Province, China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numerical modeling using the numericalcode FLAC. On the basis of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evolution in South China, we employed a real-istic numerical model in an attempt to unravel the influences of basaltic underplating and tectoniccrustal thickening on the crustal anatexis. Heat production derived from basaltic underplating (e.g.ca. 220 Ma gabbro xenoliths) can result in dehydration melting of fluid-bearing minerals in crustalrocks such as gneisses and metapelites, but its effect is limited in a relatively short time span (5-15 Ma) and on a small scale, Accordingly, it is very difficult for basaltic underplating to generate thelarge-scale Indo-Sinian granitic bathliths unless voluminous mafic magmas had been underplatedat the lower/middle crust during this period. Alternatively, crustal thickening induced by tectoniccompression can also lead to geothermal elevation, during which the temperature at the boundarybetween lower and middle crusts can be up to or greater than 700℃, triggering dehydration melt-ing of muscovite in gneiss and metapelite. The proportion of melts from muscovite-induced dehy-dration melting is close to critical melt percentage (≥20%) once the thickening factor reaches 1.3.These melts can be effectively transferred to the crust-level magma chamber and form large-scalegranitic batholith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Indo-Sinian convergent tectonic setting in South Chinaas well as sparse outcrops of contemporary mafic igneous rocks, we consider that tectonic crustalthickening is likely to be the predominant factor controll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Indo-Sinian per-aluminous and potassium-rich granitoids in Hunan Province.  相似文献   
110.
在理解岩石圈内部流变分层性和造山带热异常形成与演化多控制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造山带热-应力作用数值模型,研究了不同参数下造山带不同部位蠕动应力场的格局及其演化。其研究结果表明,碰撞终止后岩石圈内部应力调整或热松驰控制了造山带内部不同层次构造样式。在造山带中心,加厚岩石圈在碰撞附加力终止后40Ma,岩石圈应力强度明显减少,可诱发科迪勒拉式后造山伸展作用;在地壳中下层次或岩石圈深部(约40~60km、120~150km)可发生拆沉作用,但非岩石圈地幔的整体拆沉,其动力源自岩石圈套内部相应层位的应力引张;在40Ma以内或在拆沉作用发生前,岩石圈地幔根部及地壳中下层次作为热的应变软化区段,相应控制着Moho面形态及中上地壳构造样式;缝合带及造山带前缘作为应力挤压区,在10Ma可出现局部应力引张,孕育喜马拉雅式伸展。但在宽度巨大的造山带(1000km以上),后造山伸展作用的发生则与带内其它大规模构造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