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11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详细介绍了FG5/240绝对重力仪的技术特点、测量原理和白家疃的试验观测,并就相配套的用于测量梯度的2台CG5相对重力仪(442、444)的检定项目和结果进行说明和分析,结果表明:2台CG5相对重力仪完全满足规范要求,FG5/240绝对重力仪的试验测量结果的标准偏差优于±2.0×10-8 ms-2,能够用于陆态网络工程任务中部分基准站的绝对重力测量。  相似文献   
102.
盐既是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料,又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河南省岩盐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如何合理开发,引导制盐及盐化工快速协调发展,使其为振兴河南经济,促进中部崛起服务,是盐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笔者就河南盐矿开发建设问题做一些探讨,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3.
京津冀地区国土资源环境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统计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土地资源、地下水、湿地、矿产、地热和地质景观等资源条件分布,结果显示,平原区土壤质量总体良好,良好及以上等级土壤分布面积约占平原区面积的80.89%,适宜种植绿色农产品的面积为96363 km~2,富硒耕(园)地面积为1894 km~2;地下水可开采资源总量为188亿m~3/a,但呈现空间分布不均的特征;衡水湖等五大湿地分布面积约为614 km~2,近30年来减少了35.57%;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例如铁矿资源储量98.4亿t,铜矿资源量111.50万t,石油地质储量249635.02万t;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可替代3.43亿t标准煤;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约有300余处可纳入环首都国家公园规划建设。同时,分析了活动断裂与地震、地面沉降、地裂缝、崩滑流和地面塌陷、地下水污染和湿地退化等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现状;在此基础上,针对城镇发展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湿地保护与修复、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优质耕地资源保护和地质遗迹资开发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地学建议,为区域规划建设提供地质安全保障和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04.
龙虎泡铀矿化区的发现是近年来根据油田资料二次开发和钻探验证而取得的重要创新成果之一,矿化区位于松辽盆地北部龙虎泡-大安阶地北,西与泰康隆起区和西部超覆区相邻。本文在详实的野外工作基础之上,利用偏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能谱、背散射、点化学分析及元素面扫描分析等手段,对龙虎泡地区含铀砂岩中以钛铁矿及其相关蚀变矿物为代表的铁钛氧化物与砂岩型铀矿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探讨,结果表明:①以富铀-铁钛氧化物-钛氧化物-黄铁矿为代表的蚀变矿物共生组合记录和保留了有关砂岩型铀矿成矿流体和成矿环境的重要信息,含矿砂岩中钛铁矿及其蚀变相关的富铀-铁钛氧化物、钛氧化物、黄铁矿等矿物的不同产出类型和不同蚀变矿物共生组合关系对比分析指示,龙虎泡地区铀成矿受到了后期含铀富铁的氧化性流体与富H_2S的还原性流体混合作用影响,成矿环境偏强还原;②与铀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的铁钛氧化物是蚀变程度高且富镁的钛铁矿,富铀-铁钛氧化物即是这些强蚀变钛铁矿与后期成矿流体发生氧化还原作用形成的,钛铁矿内部溶蚀裂隙为含矿流体的蚀变和铀的沉淀富集提供了良好的容矿空间,蚀变钛铁矿和黄铁矿为铀的沉淀富集分别提供了良好的矿物尺度上的氧化障和还原障,在含矿流体与富H_2S还原性流体混合过程中,铀得以在蚀变钛铁矿与黄铁矿的氧化还原界面附近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105.
碌曲县藏系绵羊羔羊成活率气候分析与预报李建国(碌曲县气象站碌曲747200)1资料来源和分析方法1.1资料来源采用碌曲县1973—1994年藏系绵羊羔羊成活率和同期的光、热、水气象资料。1.2分析方法羔羊成活率可用下式确定yi=yti+ywi+yεi...  相似文献   
106.
1问题的由来最近在对全区各基本站、基准站巡检时发现各站用于测报工作的微机因设置不当出现屏幕闪烁现象 ,观测员长期盯着屏幕工作 ,会造成视觉疲劳。检查显示设置发现 ,系统对显示器设定为无法识别的监视器 ,这种情况下“刷新速度”实际上是按60Hz来执行的 ,而且无法改变刷新速度。实际上只要画面一秒钟能刷新75次 ,人眼就看不到画面闪烁的问题了。所以解决上述问题就应改变监视器类型 ,进而将刷新速度重新设为接近或高于75Hz。2设置的方法白山各基本、基准站测报用微机主机是联想逐日10006C/300,安装WINDOW…  相似文献   
107.
西藏仲巴地区白垩纪末期—始新世早期海相地层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西藏仲巴县北部地区出露有晚白垩世至古近纪的海相地层 ,本次工作新测制了卓勒剖面 ,并对原错江顶剖面上部地层做了再次研究。地层中化石丰富 ,据有孔虫化石研究结果重新厘定曲下组时代为古新世早期、加拉孜组上段属始新世早期 ,认为该区白垩 /古近纪界线位于曲贝亚组与曲下组之间。在这一界面上 ,古新世磨拉石直接覆于晚白垩世的陆棚碳酸盐台地沉积之上 ,其间存在沉积间断 ,为弧前盆地演化后期的重大沉积转变。古新世早期曲下组为近海相磨拉石沉积 ,古新世晚期至始新世早期加拉孜组为残留海盆沉积。加拉孜组顶部为该区最高海相地层 ,其上为冈底斯群的磨拉石不整合覆盖。冈底斯群的时代应晚于始新世中期。  相似文献   
108.
在分析制约化工生产企业停产检修期间的气象条件时,根据其施工特点及生产实际,得出了降水、日最高气温、860hPa以下温度层结分布与化工设备维修密切相关;设计出化工设备维修气象指数;依据T106场格点预报资料建立了未来4天的滚动预报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09.
冬季花卉无土育苗栽培生产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有采暖设施日光温室相同基质不同育苗设施花卉扦插育苗和相同育苗设施有机生态基质与营养土基质花卉扦插育苗试验,得出双膜弓棚大畦营养纸钵育苗设施不仅有显著的增热保温效果,而且较小的昼夜温差相对延续并减少了弓棚内插德根部基质的热量流失,为植物根系生长提供了有效的热量条件。采用冬暖日光温室内套双膜弓棚大畦营养纸钵花卉育苗,使供试花卉扦插至成苗移栽或上盆期缩短45—46d,≥10℃积温减少700—770℃日,扦插成活串提高了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0.
The 1.07-m long lake core with 1 cm interval cutting, which was obtained by drilling in the South Hongshan Lake of Northwest Tibet, was dated by the 210Pb and 137Cs methods, and a 150-year consecutive lake sedimentary sequence (1840─1997) with 1.4 year resolution was obtained. Some environmental proxies, such as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total nitrogen (TN), ratio of TOC to TN (TOC/TN), trace chemistry elements (TCE), CaCO3, grain size, richness of ostracoda etc. showed that they are of well coincidence. These results implied that the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varied from the cold-wet period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to the warm-wet period from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to the 1920s and to the warm-dry period since the 1920s. There were sub-variations since the 1920s: the cold-dry/warm-wet fluctuation from 1922 to 1960, the intensively warm-dry period since 1960 with a short cold-wet period in the mid-1970s to the end of the 1980s. The humid period from the mid-1970s to the end of the 1970s and the dry period beginning from the early 1980s were well documented by climatic data of the nearby weather station records while the grain size was well correlated to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Compared with the records from Guliya ice core in the same area, the TOC proxy in the lake core indicating warm/cold conditions well corresponded to the ( 18O records representing temperature variations in the ice core. However, the proxies with dry/wet significance in the lake core were different from the variations of snow accumulation reflected by the ice core.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chosen environmental proxies have clear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and the lake sediments can reflect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s at high-resol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