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34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年度地震预报能力的科学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国民  刘杰  石耀霖 《地震学报》2002,24(5):525-532
首先简单介绍了我国地震预报的科学思路,分析了地震预报能力评价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此基础上应用R值评分方法,讨论了1990~2000年我国年度地震危险区预测的实际效能,并对当前地震预报能力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2.
刘杰  石耀霖  张国民 《地震》2001,21(2):13-21
对伪三维地震活动模型做了进一步研究,主要是对无预设破裂方向的单元,引入应力摩尔圆方法来判定破裂发生的时间。该方法首先在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上加以应用,给出了一些计算结果,以检验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将这个模型应用到华北地区,得到了一些初步计算结果。这些研究结果为将地震活动的理论模型应用到实际地震活动中,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03.
岩石介质中多裂纹扩展相互作用及其贯通机制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运用岩石破裂过程分析RFPA^2D系统,通过对岩石试样中预置的一组右行右阶雁列式裂纹扩展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了非均匀岩石介中多裂纹扩展的相互作用模式及其贯通机制。数植模拟再现的受压混合型裂纹扩展过程中逐步演变的全场变形过程,以及与细观非均匀性有关的声发射和断续扩展模式的“岩桥”现象,清晰地揭示出多裂纹扩展的相互作用及其贯通机制。模拟结果说明,对于岩石这种地质介质而言,忽略其非均匀性影响,可能会掩盖岩石变形与破裂过程中的许多与非均匀性有关的特殊现象,包括声发射或微震模式、岩桥或雁行断裂等。  相似文献   
104.
基于准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的地震活动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有限元方法,参照细胞自动机模型,建立了一个地震活动演化的动力学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根据边界条件和单元介质参数的分布,利用有限元方法确定各单元的应力增长速率.每个单元设定初始应力和摩擦因数,利用破裂准则可得到单元破裂所需时间.当单元破裂后,将破裂单元作为内部边界,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由于这个单元破裂对系统其他单元造成的应力调整.根据上述规则,建立一个由30×40个节点组成,在定常位移速率边界条件作用下的地震活动模型,探讨了区域应力场的动态演化、地震活动图像和各种参数变化对地震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研究地震活动方面有一定优势并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5.
台湾及邻区Mb≥4.0地震受月相调制的时空统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丽  陈颙  张国民 《中国地震》2001,17(2):210-220,T002
本文分析了台湾及邻近地区(116°~126°E,18°~28°N)地震活动与月相角的相关关系.所用目录来自Engdahl E.R.等(1998)修正后的全球地震目录,挑选1964年1月1日至1999 年12月31日Mb≥4.0地震目录共2611条.将历次地震的GMT发震时刻转换成月亮黄经λm和太阳黄经λs,得到发震时刻的月相角D=λm-λs,其中λm采用105阶多项式展开.统计D±0.5°(D=0.360°)范围内发生在台湾及邻近地区的地震频次,结果显示,地震频次高于均值的2倍标准偏差的月相角大约在D≈50°、D≈50°90°和D≈50°+180°上.这3个角度大约对应第4、12、19太阳日,比上弦、望以及下弦大约偏离了 50°.统计分析显示,地震频次在月相角上的分布有较尖锐的波峰出现,即台湾地区地震活动与月相角明显相关.从朔起算,以12°为一太阳日,统计每个太阳日及其前后1日内每个0.5°×0.5°子区域中的发震概率和地震蠕变释放概率,结果发现,在人口密集聚居的台湾岛上,造成重大灾害的中强地震在从朔起算的第4个太阳日附近发生的概率是其余时段的4倍.特殊地区对月相角的强烈响应为防震减灾和地震预测提供了背景性依据,也使准确的发震时刻预测更加艰难.  相似文献   
106.
我国地震预报研究近十年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回顾了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展过程,并着重对最近10年(尤其是90年代以来)的地震预报研究进展作了较系统的阐述.主要分为:(1)大地震震源区地壳细结构和介质物性的探测研究;(2)地震和前兆数字化观测技术的研制;(3)地震短临预报方法及其判据、指标的研究;(4)地震序列类型和震后趋势早期应用判断方法及其指标的研究;(5)华北北部地震短临预报方法、前兆综合解释模型与短临预报综合判别系统的研究;(6)地震预报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7)地震中长期预报研究及我国近期(10年左右尺度)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确定;(8)板内地震孕育发生的物理模型及前兆场物理解释的探索研究.最后还对我国地震预报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7.
华北北部短临前兆场特征与震源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国民  石耀霖 《中国地震》1995,11(4):327-340
本文对华北20多次Ms≥5的震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华北北部地震的7项短临异常特征。同时,把短临地震阶段视为震源介质软化和断层蠕动的物理过程,利用各向异性非线性震源模型和有限元方法计算了震源及其周围地区特征点(假定观测点)上的平均应力、最大剪切力、体应变和孔隙压等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通过对这些理论曲线的分析得到了短临地震前兆具有形态多样复杂、数量随时间指数型增长、异常从外围向震中迁移、异常相对集中于  相似文献   
108.
孔隙流体作用对地震活动影响的计算机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孔隙流体对地震活动的影响.首先讨论了含有多个断层的地壳中流体的传输方程,并将该方程离散化,以期更有效地将流体的作用加到弹簧 滑块 阻尼器模型中;然后应用含有6个断层、每个断层含有8个震源的构造模型(简称68模型),在给定镜像边条件的情况下,对孔隙流体的传输方程求显式和隐式解.通过分析有水源的情况,认为进行多步迭代时用隐式解法比较合理.利用隐式解法得到的结果,根据镜像边条件及无水源的初条件,对地震发生后破裂元件上孔隙流体压与周围未破裂元件上孔隙流体压,按某种比例进行了计算,并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初步讨论.计算表明,有孔隙流体作用的系统中,地震活动明显增强,地震的频度和强度都有所增强.孔隙流体对模型系统地震活动的增强作用是不均衡的,因而流体压对地震系统的作用更增加了地震预测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9.
通过研究应变积累速度(亦即地壳应变速率)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籍以探讨从地壳应变场中寻找近期强震危险区的方法。针对不同地区的地震活动水平特别是地震复发期折差异,丁国瑜指出,各地震区大震复发时间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由大震孕育环境和构造物理条件所决定的构造活动速度的差异。从近几年地震实况的初步检验看,应用大地测量中垂直形变梯度判定强震危险区,具有较好的效果和可喜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0.
通过研究应变积累速度(亦即地壳应变速率)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籍以探讨从地壳应变场中寻找近期强震危险区的方法。针对不同地区的地震活动水平特别是地震复发期的差异,丁国瑜(1984)指出,各地震区大震复发时间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由大震孕育环境和构造物理条件所决定的构造活动速率(亦即应变累积速率)的差异。从近几年地震实况的初步(阶段性)检验看,应用大地测量中垂直形变速率梯度判定强震危险区,具有较好的效果和可喜的前景。作者从理论分析、实际资料对比及计算机模型研究等方面来讨论地壳应变速率与地震活动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而为场源关系研究中的“场中求源”的科学思路探索可能的技术途径,并讨论了从应变速率场中寻找强震危险区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