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夏季热带经向环流双圈结构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1980—1983年7月ECMWF资料,分析了夏季热带地区经向环流的结构及它们的区域和年际差异。指出夏季热带经向环流具有双圈结构。在季风区,对流层下部为季风环流,在非季风区,为Hadley环流;对流层上部存在一独立的环流圈,季风区的中心偏北半球,非季风区的中心偏南半球;热带经向环流的双圈结构在一般年份均存在,但在异常年份(1983年),强大的垂直运动将对流层上、下部两个相对独立的环流圈紧密连接起来,成为整层统一的大范围季风环流。  相似文献   
103.
滇东南马关和屏边地区新生代玄武岩是青藏高原后碰撞岩浆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玄武岩全岩的39Ar/40Ar定年结果显示,马关地区存在两期玄武岩浆作用,其时代分别为12.9±0.2Ma和21.2±1.2Ma;屏边玄武岩的时代非常年轻,< 1.7Ma,与越南、南海地区以及滇西腾冲新生代玄武岩浆作用的时代一致.根据全岩化学与标准矿物分类命名方法,确定马关玄武岩包括橄榄拉斑玄武岩、碱性橄榄玄武岩和碧玄岩三种岩石类型;而屏边玄武岩均属碧玄岩.采用有关熔体分离压力估算的方法,分别估算了两地玄武岩岩浆的起源深度,结果为:马关从橄榄拉斑玄武岩-碱性橄榄玄武岩-碧玄岩,其起源深度分别为57~73km、82km和67.5~ 87km.屏边碧玄岩的起源深度为79~88km,略高于马关地区的碧玄岩.全岩稀土微量与Sr-Nd同位素结果表明,两地新生代玄武岩具较低的初始87Sr/86 Sr同位素比值和较高的143Nd/144Nd比值,所有玄武岩均具有正的εNd值,以及富集LREE、LILE和Nb、Ta等高场强元素,无Eu异常,且具较高的Nb/U比值等地球化学特征,证明这两地的玄武岩具有相似于OIB的亏损地幔源区,显示出MORB(或OIB)型与EM Ⅰ(和EMⅡ)富集端元的混合特征.结合稀土元素模拟与地幔包体研究成果,提出该区新生代玄武岩源区应该处于石榴子石相-尖晶石相的过渡区域,可以通过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经1%部分熔融所产生的熔体与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经2%~5%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的混合形成.作为对始于65Ma左右的印度-欧亚大陆巨型碰撞的一种响应,沿金沙江-哀牢山-红河断裂带发生了显著的块体旋转、挤出或逃逸以及构造应力场的巨大反转与调整,诱发青藏高原下部深部物质向周边发生迁移.在西太平洋俯冲带“吸力”的影响下,加速了软流圈物质向东南方向的流动和上涌,最终形成马关、屏边地区新生代岩浆岩.因此,该区新生代火山作用是对印度-欧亚大陆巨型碰撞的响应,也是青藏高原下深部软流圈物质侧向流动的记录.  相似文献   
104.
西秦岭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是古亚洲构造域、特提斯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接转换带,也是分野中国大陆东、西部地理与地质构造的关键部位。该区广泛分布了大量中生代火山岩。由于该区基础地质研究程度很低,特别是缺少可靠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资料,对该区中生代火山岩的成因及地球动力学背景一直存在争议,影响了人们对西秦岭大地构造属性及发展演化历史的全面认识。文中提供了甘肃西秦岭夏河县麻当乡红墙村中生代玄武岩的岩相学、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资料和数据,对火山岩的成因与动力学条件进行了初步讨论。红墙玄武岩中分离出的锆石LA ICP MS U Pb定年结果表明,该玄武岩形成于(104.8±0.99) Ma(MSWD=0.63),与野外观察结果一致,证明红墙玄武岩是早白垩世火山作用产物。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的观察和研究显示,该套岩石以出现斜长石斑晶、基质中出现大量斜长石微晶或微斑晶为特征,岩石具有较高的SiO2、Al2O3、Na2O和较低的CaO,属于钠质碱性玄武岩,而不同于该研究区东部礼县-宕昌一带新生代超钾质火山岩。红墙玄武岩在地球化学方面具有富集轻稀土和部分高场强元素(如Nb、Ta、Zr、Hf、Ti等),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Rb、K等),正的εNd(t)=5.9~7.5和低的87Sr/86Sr(t)=0.703 3~0.705 6以及206Pb/204Pb(t)=17.707~18.319、207Pb/204Pb(t)=15.398~15.626和208Pb/204Pb(t)=37.266~38.454等特征。所有这些特征一致表明,红墙早白垩世玄武岩具有与大陆OIB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其源区可能具有DMM和PREMA端员混合的特点,推测其主要来自亏损的软流圈地幔。结合对火山岩产出大地构造背景的综合分析及与礼县-宕昌新生代超钾质火山岩的对比,提出红墙早白垩世钠质碱性玄武岩是大陆裂谷岩浆作用的产物,其成因和动力学背景与自中生代以来南北构造带的裂谷性质及其发展演化有关。西秦岭东、西两段新生代与早白垩世火山岩在岩相学、全岩化学以及岩石系列和类型方面的差异,可能与不同时期软流圈地幔源区的演化、岩浆起源深度和部分熔融程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105.
农作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光、温、水等气象条件,基于气候适宜度的气象条件定量评价方法是判定气象条件对农作物适宜程度的方法之一。基于国内气候适宜度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指出了目前国内气候适宜度模型中水分适宜度模型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水分适宜度模型进行改进,水分适宜度模型包括降水适宜度模型和土壤水分适宜度模型,水分适宜度取降水适宜度和土壤水分适宜度二者的大值。改进后的降水适宜度模型考虑了农作物的需水量及降水的有效性和降水过多的影响;改进后的土壤水分适宜度模型采用农田0~20 cm区域土壤相对湿度与农作物不同生育阶段适宜的土壤相对湿度进行比较,减少了以往土壤水分模型中因涉及因子过多带来的不便,并用河北省冬小麦不同年度的气象条件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检验应用。得出如下结论:应用改进后的水分适宜度模型计算的水分适宜度,能够反映冬小麦生长期间实际的水分状况;通过改进后的水分适宜度模型计算的综合适宜度反映了实际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的影响,并且综合适宜度与冬小麦产量呈正相关,通过了0.05显著性水平检验,相关性优于模型改进前的。  相似文献   
106.
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动态更新中,要素的状态属性十分重要,传统作业模式下,保持要素的状态逻辑一致性工序繁琐,工作量大,出错几率高.现介绍了一种基于ArcObject改变ArcMap的数据编辑流程的技术和方法,从而轻松实现保持要素的状态逻辑一致性.该方法简单实效,对提高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动态更新效率、节约成本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7.
柠檬酸对黄龙碳酸钙矿化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生物因素在黄龙钙华沉积过程中的作用及参与程度,本研究以黄龙水体中2株嗜冷细菌胞外特征有机酸组分——柠檬酸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黄龙常年水温和p H值,结合碳酸钙晶体晶型和形貌,探讨柠檬酸钙化体系中的钙化过程及柠檬酸对碳酸钙晶型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1柠檬酸浓度高、p H值低和温度低都会一定程度地抑制碳酸钙沉积;2柠檬酸浓度(20、40、80、160mg/L)对碳酸钙晶型影响不大,主要合成方解石型碳酸钙,但随着浓度的增加,伴随有花瓣状形貌的生成;3随着p H值的增大,棱柱体形貌转变为边缘较为圆滑的椭球体。综上可见,柠檬酸对碳酸钙的钙化速率、晶型和形貌具有一定的影响和调控作用,其结果可为黄龙钙华生物成因的探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8.
在格陵兰冰盖的南部,1989年打钻获取205米冰心样,冰心清楚地记录了过去450年大气环境的变化。根据氧同位素比率的季节变化、主要的火山爆发事件、60年代的氢弹试验表示的氚的剖面决定冰心的年代。通过冰心融解取样的化学成分、固体微粒子浓度、氧同位素比率、PH 值、电导等和气泡中甲烷浓度的详细分析,明白了过去的气候和环境的变化。由同位素比率得出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温暖期、19世纪中期的寒冷期和以后的温暖化的气温变化。PH 值是降水酸性的指标,1783年冰岛的拉基火山和1815年印度尼西亚的坦波拉火山等  相似文献   
109.
110.
赵家骧  颜轸  董南庭   《地质论评》1951,16(1):113-113
区内地层均为太古界水成变质岩,根据显微镜及野外研究之结果,其原岩应以砂岩泥质砂岩为主,经区域变质所成,日人名之为芝罘统。由下而上可分为(一)下石英岩层(二)长石石英片麻岩层,(三)中石英岩层(四)云母石英片岩层及(五)上石英岩层等五层,下石英岩层中亦夹有长不石英片麻岩之间层,内有含铁层一层,长石石英片麻岩中则夹有含铁层四层,共有合铁层五层,其中由上而下之第一、二、四、五各铁层均以含铁不足百分之二十五之贫矿为主,层厚各自一至六公尺不等,第三含铁层则厚达二十公尺,其中贫矿与较佳之矿层互相间隔,计有较佳之铁矿五至六层,共厚九公尺左右,含铁自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四十二,部分富矿凸镜层及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