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89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66篇
地质学   214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5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以元坊东沟为例,分析该区域泥石流灾害及其成因,提出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02.
文章利用1605年琼山7(1/2)级地震区不同区块布设的3个地应力监测台站应变观测数据,进行了地应力动态变化分析并对其记录的应力突变信息进行了提取,分析了2016年3月—2018年5月地应力变化与构造活动情况,并探讨了东寨港地貌演化趋势及其沉陷机理。结果显示:研究区总体受北西向挤压应力场作用,使得位于马袅-铺前断裂与铺前-清澜断裂上盘的演丰和大致坡地区以拉张应力场为主,位于断层下盘的锦山地区以挤压应力场为主;马袅-铺前断裂和铺前-清澜断裂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不断进行非震活动来调整局部应力场,其中,马袅-铺前断裂在2016年3—7月、2017年10月和2018年4月有过多次活动,铺前-清澜断裂在2017年10月和2018年4月有过2次活动,马袅-铺前断裂较铺前-清澜断裂活动能量强;应力场变化趋势指示以铺前-清澜断裂(F13-1)为界,东部有逐步抬升趋势,西部的东寨港可能还会持续沉降;断层活动趋势指示以马袅-铺前断裂(F2-2)为界,东寨港北部演丰地区的沉降速率应该大于南部三江地区;此外,体应变监测数据也指示了位于海南岛南北地震带下部的岩浆活动痕...  相似文献   
10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E卫星红外云顶亮温(TBB)以及欧洲中心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陕西中南部2013年5月25—26日初夏暴雨过程("0525"过程)和2011年8月3—4日盛夏暴雨过程("0804"过程)的成因差异。结果表明:这两次过程都受低槽影响并配合低涡东移;但"0804"过程是一次中尺度对流降水造成的暴雨过程,中低层西风带系统明显偏强,"0525"过程是与西南涡发展有关的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在"0804"过程中我国东南沿海有台风生成发展,阻挡了西风带环流系统的移动,稳定维持有利的降水形势。两次过程低层都伴有西南急流的稳定维持,但"0804"过程急流强度更强,维持时间更久。两次暴雨过程除了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之外,"0804"过程还存在一条来自南海的水汽通道,水汽条件更好。盛夏暴雨呈现出明显的高温高湿特点,具有明显的位势不稳定。两次暴雨过程中都伴随高空干冷空气侵入过程,"0804"过程干侵入更强。从云团演变来看两次过程都出现了大范围的斜压叶状云系,而"0525"过程云系结构松散,发展不够深厚。"0804"过程云系密实,TBB中心最低达-65℃,云体发展非常深厚,激发的中α尺度对流云团是造成"0804"过程强降水的直接原因。尽管"0525"过程能量条件较"0804"过程差,但仍需关注中纬度系统(低槽、西南涡等)的快速发展和稳定维持,还需关注高空冷空气的干侵入作用。这对低层系统加深发展起到增幅作用,有利于降水加强。这也是初夏暴雨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04.
近年来,正定县国土资源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发展县域经济和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两大主题,坚持依法行政,强化作风建设,注重制度创新,主动搞好服务,推动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全面进步,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被省政府评为“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县”;被省、市评为“国土系统信访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国土资源局评为“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大稳定综治先进单位”、“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文明单位”;局领导班子被县评为实绩突出班子。  相似文献   
105.
台湾记行     
晚上八九点钟,走在台北街头,仿佛身处某个影视基地,搭的是老上海的街景——低矮的房屋、斑驳的墙面、狭窄的街巷、坑洼的街沿、繁体的路牌。明明弥漫着浓郁的市井气却少闻人声。雨后道路上时有积水却不见垃圾。来到台湾的第一天,亲切熟悉感恰如邓丽君  相似文献   
106.
 定量研究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及时空分布特征是构建根系吸水模型、计算根系吸水量的基础。选择陇中黄土高原定西安家沟流域为研究区,对研究区内的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吸水根系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利用剖面法获取不同空间点上的吸水根系,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估算油松吸水根系的根长密度。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油松根长密度呈二次曲线分布,吸水根系主要集中在0~400 cm范围内;在垂直方向上,油松吸水根系呈对数分布,吸水根系主要集中在0~100 cm范围内。并构建了油松吸水根系的二维空间分布方程。  相似文献   
107.
黄骅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一段下部发育一套厚20~60m的湖相碳酸盐岩,并在生物灰岩、鲕粒灰(云)岩和泥晶白云岩中显示丰富的油气,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通过对研究区沙一段下部10余口钻井岩心、薄片的宏观及微观观察,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对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进行较详细的研究,探讨了成岩作用与储集空间演化的关系。研究发现区内沙一段下部碳酸盐岩的成岩演化过程复杂,各种成岩作用发育,储层质量的好坏受成岩作用影响明显。压实压溶作用、多期方解石和白云石的胶结作用导致粒间孔、生物体腔孔和格架孔大幅度减少;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同生期-准同生期和埋藏期溶解作用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形成了大量的晶间孔、晶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生物体腔孔、粒间溶孔和溶蚀缝,成为现今该层段的主要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108.
地方病分布与地质环境中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土壤及水文地质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根据山东省黄河下游区域地方病调查与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数据,从地形地貌、土壤、饮用水方面研究探讨了高碘型地甲病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研究表明调查区高碘型地甲病与饮水中碘含量具有非常好的正相关关系,土壤碘含量与高碘型地甲病不具有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结合环境地质研究推进高碘型地甲病防治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9.
本文报道黔桂地区晚前寒武纪下江群沉积地层凝灰岩(斑脱岩)获得高精度的锆石年龄,结合侵位四堡群花岗岩锆石年龄和四堡群斑脱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将下江群明确定位于新元古代晚期沉积。该年龄对为重新界定下江群时代及同期地层的区域对比和构造演化都有着重要意义。江南古陆普遍发育的晚元古代低变质绿片岩系四堡群(梵净山群、冷家溪群、双桥山群)及上覆地层丹州群(下江群、板溪群、河上镇群),两者之间的构造界面,是人们争论的主题,其时代的定位一直影响着整个江南古陆变质基底的地层划分和对比,同时制约着中国地质学家对江南造山带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解疑。本文通过下江群甲路组地层中斑脱岩的锆石研究,精确地测定了甲路组斑脱岩锆石年龄(814.0±6.3)Ma和清水江组斑脱岩锆石年龄(773.6±7.9)Ma。上述锆石年龄解决了黔桂地区新元古代晚期沉积时代问题。  相似文献   
110.
气候系统模式FGOALS_gl模拟的赤道太平洋年际变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满文敏  周天军  张丽霞 《大气科学》2010,34(6):1141-1154
本文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LASG/IAP) 发展的气候系统模式FGOALS_gl对赤道太平洋年际变率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 FGOALS_gl可以较好地模拟出赤道太平洋SST异常年际变率的主要特征, 但模拟的ENSO事件振幅偏大, 且变率周期过于规则。耦合模式模拟的气候平均风应力在热带地区比ERA40再分析资料的风应力强度偏弱30%左右, 由此引起的海洋平均态的变化, 是造成模拟的ENSO振幅偏强的主要原因。FGOALS_gl模拟的ENSO峰值多出现在春季或夏季, 原因可归之于模式模拟的SST季节循环偏差。耦合模式可以合理再现ENSO演变过程, 但观测中SST异常的东传特征在模式中没有得到再现, 这与模拟的ENSO发展模态表现为单一的 “SST模态” 有关。模拟的ENSO位相转换机制与 “充电—放电” 概念模型相符合, 赤道太平洋热含量的变化是维持ENSO振荡的机制。在ENSO暖位相时期, 赤道中东太平洋与印度洋—西太平洋暖池区的海平面气压距平型表现为南方涛动型 (SO型), 200 hPa位势高度分布表现为太平洋—北美遥相关型 (PNA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