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江西红壤山丘典型区2001年三个样本村111个农户的抽样调查资料基础上,建立了区域农地水土保持效果分析的数量经济模型,分析了农业产业政策改革背景下农户行为对农地水土保持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当前上饶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农地水土流失状况受到农户行为直接影响,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户受教育水平以及农户土地规模经营的程度等是其影响的主要因素。作者认为,这种状况目前在江西红壤区具有普遍性,因此必须先调整农业政策,增加科技资金投入,保护农业土地利用;其次,优化农户土地长期投入所需要的外部环境,减少长期投资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加大经济刺激力度,增加农户投资获利能力,促进其加大土地长期投入;调整用地结构,优化农业用地组合,发展规模农业,防止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全国化工产业密集区——长三角地区为例,基于规模以上中国工业企业详细数据,从化工企业入园率的视角出发,综合运用均值中心、标准差椭圆、核密度分析及空间自相关等分析方法,分析并揭示了1998—2013年长三角地区化工产业时空格局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98—2013年长三角地区化工企业总体上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入园率由6.19%提升到36.98%;化工企业“西北-东南”方向分布明显,且近似呈“先东南,后西北”的路径迁移规律,较之全部企业,入园企业具有更高的离散度、更大的迁移幅度,入园企业与全部企业逐步由空间失配演变为空间匹配;中心集聚与外围扩散态势并存,发育并逐渐形成了环太湖集聚区、沿杭州湾集聚区、沿长江密集带及沿海密集带四大化工产业集聚片区,化工产业的区域空间结构趋于复杂化、有序化与稳定化;地级尺度上化工企业入园率不断提升,2003年与2013年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热点区逐渐由浙江东南转移到苏皖北部,冷点区从安徽北部迁移到浙江西北,基本完成了空间格局上的对称反转变换,但化工企业入园率与空间密度分布一直处于错配失衡状态。通过结合化工产业特性与长三角区域特征,定性探讨了长三角地区化工产业时空格局演化的影响因素,特别是阐述了化工产业“园区化”进程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国家的统一问题一直是关乎区域稳定发展、民族复兴乃至世界和平的大事,然而在地理学领域系统讨论该命题的研究尚不多见。事实上,地理学拥有比政治学和法学更为综合的理论分析体系,尤其是随着政治地理学的快速崛起,从地理学视角解析国家统一的发生机理和影响机制已经日渐成熟。本文从国家主权学说、地缘政治学、后殖民主义、新帝国主义等理论出发,试图构建“国家统一地理学”的分析框架,将国家统一分解为地缘政治重构、经济一体化和文化认同重建3个不同的阶段;并通过东西德国统一的案例分析,深入诠释了德国统一过程中政治版图和地缘格局变化,德国统一后漫长的经济一体化和原西德资本主义的野蛮扩张,以及由于长时间受到不同文化帝国主义渗透带来的民族身份认同分歧问题。德国案例很好地展示了从地理学视角探讨国家统一问题的优越性,同时德国的案例分析可为其他国家的统一问题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黄贤金 《地理科学》2017,37(2):200-208
为了破除城、乡土地市场分割现状,最终实现“山水林田湖”共同发展的目标,需要推进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发展。分别从城市土地市场、农村集体性建设用地非正式市场和农村农用地流转市场3个方面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影响机理研究进行梳理。结果认为:第一,城乡土地市场割裂的状况仍然存在,并且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较大影响;第二,城市国有建设用地市场的发育程度不同,直接影响土地供求关系和土地利用结构,甚至对土地利用配置效率产生影响;第三,农村集体性建设用地市场已现雏形,但由于产权的模糊性而缺乏法律上的监管和保障,加快了土地利用类型的过度非农化转化。另外,农用地流转市场的出现也改变了土地利用的功能和类型;最后,城乡土地市场分割现象会对土地利用系统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在以上研究结果基础上认为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的分析,且揭示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对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影响机理(格局、过程、效应)。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产业空间结构不断重组,导致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国土资源无序开发日益严重,因而优化国土资源空间格局,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同时,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对土地规划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土地规划方法有待改革。在基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开发理念下,总结土地自然过程基础对土地规划的影响,实现“山水路林田生命共同体”的协调规划发展。其次,“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云计算、空间数据整合、云分析等技术对土地规划方法提供新的技术支撑;最后,针对土地规划数据特殊性、移动用户终端的广泛性,提出应创建土地规划云服务平台,使土地规划实现数据集成管理和更新,从而提高土地规划质量。  相似文献   
16.
在对典型工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所属行业类型将工业企业划分为10类,通过RAGA-AHP评价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测算江苏省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用地集约度,剖析工业企业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企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显著,电子类企业集约度最高,文体类企业用地集约度最低;企业类型、企业功能、企业所有制性质和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影响江苏省工业企业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因素,其中,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对企业用地集约度影响最大。因此,江苏省应制定基于不同类型企业的集约利用管理制度和产业结构调整制度,针对不同类型企业进行差别化管理,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三资企业、非制造类企业,并引导国有集体企业转型,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7.
基于能源消费的中国不同产业空间的碳足迹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Usi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land use data of each region of China in 2007,this paper established carbon emission and carbon footprint model based on energy consumption,and estimated the carbon emission amount of fossil energy and rural biomass energy of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in 2007.Through matching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tems with indus-trial spaces,this paper divided industrial spaces into five types:agricultural space,living & industrial-commercial space,transportation industrial space,fishery and water conservancy space,and other industrial space.Then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and carbon footprint of each industrial space.Finally,advices of decreasing industrial carbon footprint and optimizing industrial space pattern were put forward.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ing:(1) Total amount of carbon emission from energy consumption of China in 2007 was about 1.65 GtC,in which the proportion of carbon emission from fossil energy was 89%.(2)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of industrial space of China in 2007 was 1.98 t/hm2,in which,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of living & industrial-commercial space and of transportation in-dustrial space was 55.16 t/hm2 and 49.65 t/hm2 respectively,they were high-carbon-emission industrial spaces among others.(3) Carbon footprint caused by industrial activities of China in 2007 was 522.34 106 hm2,which brought about ecological deficit of 28.69 106 hm2,which means that the productive lands were not sufficient to compensate for carbon footprint of industrial activities,and the compensating rate was 94.5%.As to the regional carbon footprint,several regions have ecological profit while others have not.In general,the present ecologi-cal deficit caused by industrial activities was small in 2007.(4) Per unit area carbon footprint of industrial space in China was about 0.63 hm2/hm2 in 2007,in which that of living & indus-trial-commercial space was the highest (17.5 hm2/hm2).The per unit area carbon footprint of different industrial spaces all presented a declining trend from east to west of China.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城市群重心移动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长三角城市群在整个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深入把握这一地区发展的空间变化态势、更好地指导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实际,在测算和分析1994~2004年间长三角城市群重心位置及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近些年长三角城市群重心移动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994年以来,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群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了超过20 km,重心所在位置由苏州和嘉兴的交界处移至苏州市中心附近。而从其变化的趋势来看,未来的城市群重心仍将偏向西北方向,落到苏州和无锡的交界地带。这种态势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长三角内部各城市受到其自然和区位条件、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进而驱动了各城市不同程度的发展及其在整个长三角地区地位的转变,并最终致使城市群重心向自然区位条件优越、经济社会发展较快的西北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在论述我国海涂资源经济评价现实意义的基础上,以价值规律、地租理论、投资经济和生态经济的原理为理论基础,设计了符合我国实际且简便易行的海涂资源经济评价方法体系,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