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质学   18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 Introduction China’s widespread marine carbonate rock series are mostly characterized by intensive thermal evolution and low abundance of organic matter, especially the Lower Paleozoic carbonate rocks have experienced multi-episodes of tectonics and ap…  相似文献   
12.
13.
北大巴山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长林  何将启 《地球科学》1999,24(3):246-250
北大巴山地区早古生代产有两类硅质岩,一类为层状硅质岩,富Cu,Zn,Ba,U,P,Ni而贫Mn,ω值很高,ω(LREE)/ω(HREE)值低(0.330-0.990),负Ce异常明显,稀土分布曲线呈V字形,其成因与火山活动有关,形成于深海环境,另一类为硅质结核,贫Cu,Zn,Be,U,P,Ni而富Mn,ω(ΣREE)值 ,ω(LREE)/ω(HREE)值高(3.390-3.920),无负Ce异常,  相似文献   
14.
术文主要讨论原白乃庙群地层岩石中所获得的几组同位素年龄资料的地层构造学意义,初步将争议很大的原白乃店群解体为白乃庙群(为中晚元古界,锆石年龄资料为1525~620Ma)和徐尼乌苏群(志留系,含蜂巢珊瑚、中巢三珊瑚等大量化石,Rb-Sr等时年龄数据为427.5±17Ma)。初步确定内蒙古中部白乃庙一带早古生代的占岛弧为一个人陆边缘弧,其火山链呈岛屿,走向近东西,弧后区是浅海。  相似文献   
15.
从同位素年龄资料试述白乃庙群的解体及其构造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高长林 《现代地质》1992,6(2):209-216
本文初次提出计算古海洋宽度的地质地球化学方法,求得古亚洲海洋(蒙古段)在奥陶纪时宽度达5805km。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北方三类构造环境中的蓝片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长林  古让寿 《地质论评》1990,36(3):200-219
本文主要研究和讨论中国北方三类构造环境中的蓝片岩,认为内蒙古温都尔庙地区的蓝片岩的形成是与古蒙古海洋板块的俯冲消减有关,为B型蓝片岩;陕西商南松树沟的蓝片岩的成因是与板块碰撞后的仰冲作用有关,为C型蓝片岩;商南赵川一带的蓝片岩的形成是与大型剪切推覆有关,为A型蓝片岩。文中对三类蓝片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作了一定的对比研究,提出了各自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18.
现今盆地的复杂结构是不同历史阶段原型并列与叠加的组合。恢复盆地的原型演化序列是推测成烃成藏过程和油气藏分布的有效途径。在论述TSM盆地原型序列研究思路与方法的基础上,厘定了造山带古海洋恢复、陆内构造变形分析、盆地原型系列编图、盆地动态模拟4项配套关键技术;并以东秦岭—大别及邻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盆地为例,明确了古中国洋的扩张以及向北的俯冲消亡和碰撞决定华北与扬子早古生代陆缘两侧经历了不同原型演化的过程。华北陆块南侧会聚陆缘的叠加转化造成两侧前泥盆系油气成藏物质的迥异分布,中、新生代以来原型更迭表现为多期构造改造与盆地叠加导致烃源热演化地区分异与多种油气成藏富集类型共存。由此表明,改造型盆地的油气地质评价立足盆地原型序列分析是可行和必要的,可从整体把握原型控制下烃源岩分布和叠加过程的油气成藏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