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大气科学   14篇
海洋学   3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南方夏旱期积云含水量和降水效率的云模式估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胡志晋二维对流云模式的物理框架上增加了对整块积云的含水量、地面降水量、降水效率的估算部分.改进后的模式模拟了福建夏旱期37 个降水个例,并估算出南方夏旱期冷云、混合云和暖云的含水量、地面降水、降水效率,其结果与湖南积云的实测值较接近.分析了含水量在关键时段的主要分布情况,为研究南方夏旱期积云的人工影响方法提供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人工降水效果统计量评价人工降水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宏芳  郑淑贞  陈敏艳  曾光平 《气象》1999,25(11):40-43
采用统计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人工降水增雨效果统计量的分布及特征,结果表明:人工降水地量服从正态分布(正态拟合概率〉0.70),增雨效果统计量的均值与增雨效果相关密切(r〉0.99,a〈0.001),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显著,可信度达99%以上,利用这一规律,通过统计增雨效果统计量可以求出人工增水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运用1998~2000年夏季青藏高原上182天的极轨气象卫星资料,研究了由计算机客观自动追踪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方法和由此得到的28685个MCSs及提取的相关信息,较为全面地揭示了夏季高原上MCS初生阶段的日频数、强度、形状、日变化、地理分布等诸多特征。得到了高原上每日平均有163个MCSs生成,其中约有76 %的面积仅为数百km2,>104 km2的极少(占4 %);它们的形状多为带状、逗点状以及其他不规则形状,圆形和椭圆形只占近30 %,云顶平均亮温为-51 ℃左右;午后MCS数是上午前期的2倍以上,并且云顶亮温≤-54 ℃的多达5倍以上;它们主要活动在33 oN以南的高原南部,其中在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地区和川西至横断山一带各有一个高频中心,这充分展示出南亚季风活动对MCSs初生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人工降雨试验中地面雨滴谱资料,分析催化作业对作业点附近雨滴谱的影响。催化作业使大、中尺度(D>0.6mm)的滴浓度增加,从而使谱特征量发生变化,计算的雨强加大。  相似文献   
15.
闽北前汛期短时强降水与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对1982-1996年福建北部前汛期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地形在暴雨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对雷达监测暴雨及短时预报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1INTRODUCTIONInrecentyears,theinfraredcloudimageryfromtheGMSseriessatelliteshasusedmoreandmoreinstudiesofheavyprecipitationintheyearlyfirstrainingseasonsinChina.Theuseintheanalysisofheavyrainprocessesandquantitativeestimationofrainfallisoneoftheaspectsthatwitnesswideapplication.Quantitativeestimationofrainfallwithsatellitecloudimageryhasbeenanimportantresearchsubjectformeteorologistsathomeandabroad.Inhiseffortstostudyingwaysofestimatingsevereconvectiveprecipitation,Scofield(1987)usesthe…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雷达观测、地面雨量和雨滴谱资料分析了一次冷锋降水的宏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冷锋锋前的降水约占全部降水的92%,锋前降水由四个回波团组成。降水过程中雨滴谱型是有变化的,计算得到的含水量Q,雷达反射率因子Z,雨滴浓度N,滴谱的平均直径D1都是随回波团及其单体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