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记述了新近发现的保存较好、具甲胄确切证据的奥陶纪鱼形动物化石。该化石采自新疆塔里木盆地巴楚县一间房地区依朗里克塔格山上奥陶统恰尔巴克组滨-浅海紫红色砂屑灰岩中。对所发现的鱼形动物新属新种——优雅郝氏鱼(Haoina elegantia gen.et sp.nov.)进行了生物学系统描述。郝氏鱼是我国奥陶纪已知保存较完整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新科——郝氏鱼科(Haoinaspididae fam.nov.)的科型属。并依据其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建立新目——郝氏鱼目(Haoinaspidiformes ord.nov.),置于无颌超纲甲胄鱼纲之下。依据牙形石化石带的时代分布,恰尔巴克组属于晚奥陶世早期,即桑比期。新发现的鱼形动物化石包括一个较完整的背侧甲片,化石表面覆盖具有特征纹饰的外骨骼甲胄,大致可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松果区位于头甲中前部;有宽大而深陷的背侧位眶凹,位于松果体稍前的两侧,瘤突组成的嵴在凹壁呈同心圆排列,眶凹呈喇叭状开口。感觉沟系统发育,具眶上感觉沟、主侧线感觉沟和嵴间感觉沟,显示出真皮及皮下组织的管孔系统结构。根据与其他地区鱼形动物的对比和生物特征,建立了具有古特提斯特色的新的鱼形动物古地理分区——奥陶纪郝氏鱼类-巴楚鱼类古脊椎动物生物地理区系。这一化石是我国乃至亚洲目前已知发现最早具外骨骼确凿证据的鱼形动物。  相似文献   
12.
英灵山花岗岩是新太古代沂水岩浆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分布于沂水县城东南部,总体呈北东向分布。花岗岩的片麻理走向北东,南倾,倾角40~50°,侵入于沂水岩群的二辉斜长角闪岩-黑云变粒岩(黑云斜长片麻岩)-二辉斜长片麻岩变质岩组合中,北部与马山岩体、雪山岩体和大山岩体接触,东南与林家官庄岩体接触。岩石呈中—粗粒,略具片麻状,包体发育,SiO2含量73.36%~74.44%,K2O>Na2O>CaO,稀土元素总量较低,为22.25×10-6~88.82×10-6,弱—中等的正Eu异常,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La/Yb=11~47,富集K、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Er、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Sr、Ta、Nb、P等元素,成分上属钾质花岗岩。2个样品YS06-30和YS06-48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分别是2530Ma±7Ma和2531Ma±8Ma,属于新太古代。  相似文献   
13.
东秦岭陡岭杂岩的形成与变质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陡岭杂岩作为华北、扬子两大板块间边界地质体中一个早前寒武纪构造岩块,有着长期的形成演化历史。它由变质深成岩和变质表壳岩组成,地质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它形成于2.0Ga左右的早元古代,经历了晋宁期和晚加里东-早海西期的区域变质作用。它在岩石组合,形成时代和环境及变质演化等方面都与北秦岭的秦岭杂岩有很大的可比性,很可能是由秦岭杂岩的一部分推覆而至。  相似文献   
14.
早元古陆岭群变质杂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子然  魏春景 《岩石学报》1995,11(2):148-159
河南省淅川县大陡岭至西峡县田关一带分布的陡岭群变质杂岩,由角闪岩相的变质岩石组成,主要包括片麻岩、钙硅酸粒岩、斜长角闪岩,夹少量的大理岩、石墨片岩和极少量的石英岩。岩石地球变化特征表明:片麻岩的原岩为一套泥砂质的沉积碎屑岩,具有后太古沉积岩的组成特点,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透辉石变粒岩的原岩为钙砂质的沉积碎屑岩,但可能与片麻岩有着不同的物源区;斜长角闪岩有明显不同的两种产出状态和不同的两类稀土稀  相似文献   
15.
早元古陡岭群变质杂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河南省淅川县大陡岭至西峡县田关一带分布的陡岭群变质杂岩,由角闪岩相的变质岩石组成,主要包括片麻岩、钙硅酸粒岩、斜长角闪岩,夹少量的大理岩、石墨片岩和极少量的石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片麻岩的原岩为一套泥砂质的沉积碎屑岩,具有后太古沉积岩的组成特点,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透辉石变粒岩的原岩为钙砂质的沉积碎屑岩,但可能与片麻岩有着不同的物源区;斜长角闪岩有明显不同的两种产出状态和不同的两类稀土模式,一类呈夹层状与片麻岩互层产出,总稀土含量较低和不强的轻重稀土分离,原岩为非大洋型的拉斑玄武质火山岩;另一类则呈透境状产出,并具有很高的总稀土含量和强的轻重稀土分离,及明显的Eu负异常,原岩为拉斑玄武质的深成侵入岩。陡岭群变质杂岩有与秦岭群类似的岩石组合、原岩建造和时代等特征,形成于非大洋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16.
麻山杂岩的两种变质作用及其与花岗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黑龙江佳木斯地块麻山杂岩中识别出麻山杂岩中具有两种类型的变质作用:早期局部的麻粒岩相变质作用(M1)和伴随的无水深熔作用(>530Ma),即狭义的麻山群高级变质作用,变质岩多以残留块体形式散布于后期混合岩或花岗岩之中;麻粒岩相变质之后由于广泛的岩浆活动,造成了强烈的混合岩化作用(500Ma)和相应大范围的晚期角闪岩相变质作用(M2)。角闪岩相和麻粒岩相变质并非带状递进变化,而是在时空上均有差异的两种变质作用。混合岩化过程中的富水流体对早期"干"岩石进行了明显的退变质改造,从而造成高级变质岩变质结构的复杂性。此外,含水花岗岩的侵位对先期麻粒岩相变质成因锆石同位素体系有重置作用,使得早期的变质年龄难以测定。麻山杂岩的变质-花岗岩关系与东南极普里兹带有类似之处,在变形-变质之后迅速发生了构造体系的转换,出现了新的岩浆活动,只是花岗岩发育强度有所不同,反映了两地构造演化细节上的差异。西伯利亚古陆南缘及中亚造山带内部的一些微陆块发生了与冈瓦纳陆块内泛非事件类似的构造-热-岩浆事件,因此,中亚造山带内部的佳木斯地块及其他类似的微陆块与冈瓦纳古陆边缘活动带具有相似的构造性质。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早白垩世中期(巴列姆期)至晚白垩世早期(赛诺曼—土伦期)的海相性以东西分异为主导,西强东弱,表现为特提斯海水经西部阿莱依海向东扩展,东部处于海侵末端。笔者最近在该盆地南部的皮山地区钻井地层和阿克彻依剖面发现的有孔虫化石,揭示了晚白垩世中—晚期(赛诺—马斯特里赫特期)海水展布及海相性呈现了南北分异的格局,即南部昆仑山前的海相性强于北部天山前,南强北弱。在原来认为处于海水分布几近末端的皮山地区此时出现了以Dentalina、Dentalinoides、Lagena等钙质微孔壳类型为主的有孔虫化石,代表了有一定深度的正常浅海;在阿克彻依剖面则出现包括Hadbergella、Heterohelix、Guembelitria、Conoglobigerina等4属4种浮游有孔虫在内的以钙质微孔壳类型为主有孔虫化石,表明了正常浅海环境。上述化石属种丰富、保存良好,这些证据的发现为重新认识和揭示塔西南盆地这一时期的海相性、海水展布、海流通道等古地理、古构造格局乃至油气资源评价均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东天山晚古生代以来大地构造与矿产勘查   总被引:85,自引:8,他引:85  
大地构造研究一直被认为是地球科学中的纯基础性理论研究,实际上它与矿产勘查工作关系也很密切,其结论可为资源评价特别是含矿潜力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近年研究东天山地区构造格架取得的新资料和新认识,对该区部分矿产的含矿潜力及找矿方向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