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6篇
大气科学   36篇
海洋学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1.
谢安  李仙姣  苍蕴琦 《气象》1979,5(6):26-28
在我们日常的天气预报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天气形势很类似,但降水过程极不相同的情形。由于目前天气图方法存在局限性,我们不易从单纯的天气分析中找出这些类似过程的本质差异。本文的目的是:在分析天气形势的基础上,计算和分析与降水有关的各  相似文献   
12.
SeasonalandInterannualVariationsofUpperTroposphericWaterVaporBandBrightnesTemperatureovertheGlobalMonsoonRegions①QianWeihong(...  相似文献   
13.
赤道涡旋与南海夏季风爆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谢安  刘霞  YeQian 《气象学报》1997,55(5):611-619
文中应用1979-1995年共17a的850hPa风场资料和NOAA卫星的OLR资料,分析了南海夏季风爆发的特征。证实南海夏季风爆发,落后于同纬度的中南半岛和菲律宾岛屿地区。但在南海的东部和西部,季风爆发几乎是同时的,具有某种驻波的特征。文中还证实,大多数年份的4,5月间在105°E附近有赤道涡旋形成,这个涡旋引导它上游的赤道西风或南半球西风进入南海南部,为南海的季风爆发创造有利条件。这种涡旋不活跃的年份,季风爆发往往偏晚。它们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4月中旬,这个涡旋的形成和105°E越赤道气流的初步建立是同时的。进入5月份,这支越赤道气流逐渐加强。南海夏季风的活动与这支气流可能关系密切。如果称位于105°E附近的赤道涡旋为东亚的爆发涡旋,它显然与南亚季风的情况有较大差别。南亚的爆发涡旋与季风爆发的关系是直接的,而在东亚,则是间接的,这也说明了东亚季风比南亚季风更具有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
东北冷涡过程中的飑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人海  谢安 《气象》1998,24(4):37-40
利用哈尔滨站的飑线资料和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对冷涡过程中的飑线从天气尺度环流背景、大尺度动力条件和中尺度天气系统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指出:①飑线发生在冷涡发展较强阶段,②飑线发生在冷涡浊温压场结构不对称性较强的锋区上,③层结不稳定、低层水汽输送与辐合、强烈的上升运动等是必要的天气尺度条件,④地面上有明显的中尺度系统,⑤飑线发生时天气尺度动能明显向中尺度系统转换。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北近50年干旱发展及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谢安  孙永罡  白人海 《地理学报》2003,58(Z1):75-82
应用实测的降水、气温和土壤湿度资料,分析我国东北区(含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近50年干旱化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用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距平和均方差所构造的"大气干旱指数"以及土壤湿度都显示,近50年来整个东北区是向干旱发展的,1990年代中期以来这种干旱化趋势尤为明显;而东北西部亚干旱地区的干旱化相对更严重(特别是内蒙古东部的北半部).在亚干旱地区的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中,气温的升高对干旱化的作用可能更重要.在东北区的南部,近50年来的降水是略有增加,但仍有向干旱发展的趋势.这显然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有关.为探讨东北区干旱的发展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利用Jones等的1951~2000年全球平均气温资料和东北区25个站的大气干旱指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平均温度上升1℃的情况下,中国东北区的干旱化程度要增加5~20%,最大的达到22%.这种形势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热带西太平洋的海──气热交换特征及其与OLR的关系(详细摘要)温市耕刘霞,谢安(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北京大学)热带西太平洋作为赤道附近最强的大气加热区,该区域内通过海一气界面上热量交换而实现的海气相互作用,对大气温压场的转变,以及进一步影响大气环流...  相似文献   
17.
梅雨期间次天气尺度扰动的动能平衡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谢安  肖文俊  陈受钧 《气象学报》1980,38(4):351-359
计算了梅雨期间产生暴雨的次天气尺度扰动的动能分布及其乎衡。结果表明:1)在动能计算中不能略去风的散度部分;2)暴雨期间,扰动向周围大气输送动能;3)旋转风的动能产生率为负值,散度风在对流层下层和上层产生动能,两者之和仍是消耗动能。这样,次网格尺度对流在动能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即在条件性不稳定的大气中,发展起来的温对流是湿斜压大气中重要的一种过程。上述结果有助于了解扰动的机制和改进数值模式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选取内蒙古中部地区为研究对象,在比较实测土壤湿度和NCEP土壤湿度资料的基础上,试用近50a(1950~1999年)的NCEP地表层(0~10cm)土壤湿度(Soil Water Content,简称SW)资料,分析这一地区表层土壤湿度的变化趋势和干旱化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这一地区的SW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即呈二波型。高SW出现在冬季12月一次年3月(冻土期)和8、9月(雨季)。最干期出现在5、6月,另一干期在晚秋。20世纪60年代中期进入北方干旱化时期,最严重的干旱出现在90年代。周期为20~30a的年代际变化是SW变异中最重要的成分。暖冬可能是表层土壤干旱化最重要的原因,特别是在70年代和90年代,而地表植被的人为破坏,则明显加剧了这种干旱化进程,夏季降雨可能是比较次要的因素。结果还说明,对于我国北方地区,SW是一种可用于描述干旱化大致趋势的物理量。  相似文献   
19.
有限区域旋转风与辐散风分解方案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具有“收敛”特性的有限区域旋转风与辐散风分解方案,并与目前常用后一些差分方案进行了比较,实际个例的计算和对比表明,该方案不仅考虑了区域内部强迫函数的作用,而且在迭代过程中加入边值的影响,因此具有极好的重建风场的能力,分解后的旋转风和辐散风在有关的诊断分析中使结果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0.
修改初值中的某些变量,积分模式,与“对照过程”相比较,以确定在暴雨系统数值预报中一些变量的相对重要性问题。初始的水汽分布和边界层风场相对说来是不重要的。通过动力学上的联系,在积分6—12小时后能迅速的调整出和“对照过程”基本上一致的场。地面气压场是重要的。修改地面气压场后,预报的形势和降水量有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