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
南海东北部陆坡铁锰沉积记录对环境变化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兴茂  翁焕新 《海洋学报》2005,27(1):93-100
通过对南海东北陆坡沉积柱的研究,建立了高分辨率铁、锰、CaCO3,Fe/Mn的值和醋酸溶性镁的变化序列.研究表明,铁和锰含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两者在垂直方向上总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锰的氧化还原界面的深度要比铁的浅.经过成岩作用,铁基本上可以保存它原始的沉积含量,间冰期沉积物中铁含量要比冰期的高,铁含量波动幅度和频率可以表示短期的气候剧烈波动的强度和频率,同时也表明了陆源供给的相对稳定性.锰保存的含量比它原始的沉积含量明显减少,锰含量的变化主要受海洋沉积环境的控制,在冰期锰含量得到相对富集,锰含量的较大波动多出现在碳酸盐含量发生较大变化的时候,锰含量的变化反映了曾经发生的海洋生产力、沉积速率和温度的巨大波动.在沉积柱中Fe/Mn的值的变化与碳酸钙的变化在总体上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冰期Fe/Mn的值小,而在间冰期时其比值较大,Fe/Mn的值可以作为一个表征碳酸盐旋回的灵敏的替代性指标,同时Fe/Mn的值的变化可以表征大气二氧化碳的波动和海洋沉积速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从南海北部陆坡沉积物中提取的有关磷的环境与生物地球化学信息显示, 陆源磷对海洋的供应量是基本恒定的, 不同深度磷含量的变化是受气候和环境变化影响的结果. 根据沉积物中磷与碳酸钙、Cd含量随深度变化的趋势相反, 以及通过化学平衡计算得到的海水中CO2与PO43−的消长关系, 表明了海洋沉积磷的积累与大气CO2的变化相关联, 沉积磷的积累量减少和碳酸钙含量增加, 可能是导致冰期大气CO2浓度降低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咸湖相生油岩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咸水湖相生油岩样品分析资料表明,不同沉积相带生油岩正构烷烃系列有三种碳数分布模式。深湖相生油岩在C18-C28范围呈明显的偶碳数优势,而>C28范围无碳数优势;滨浅湖相样品在整个碳数范围内呈奇碳数优势分布;过渡相带地层正构烷烃在中碳数范围呈偶碳数优势分布,而高碳数(>C23)部分为奇碳数优势分布。经不同沉积相带样品之间的沉积环境地球化学指标和碳酸盐含量比较发现,本区咸湖相生油岩正构烷烃的分布不取决于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性和岩石的矿物组成,而主要与沉积相带中的有机质生源组成有关。偶碳数优势分布的正构烷烃成因并非如常规观点解释的那样,由正构脂肪酸、醇类的还原作用或经碳酸盐催化发生β断裂而来,而可能来源于咸化湖泊中的某种嗜盐细菌或其他微生物。  相似文献   
14.
土壤-青菜系统中125I的生物地球化学迁移及其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土壤-青菜生态系统中125I的生物地球化学迁移与转化机制,并运用箱式模型分析了125I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土壤的125I随深度而衰减,绝大部分滞留在土壤0~10 cm表层内,125I的滞留量与土壤质地有关;青菜通过根部能很快吸收土壤中的125I,并可将大部分转运至地上部分,青菜各部位125I的富集系数为根》茎》叶柄》叶,嫩叶中富集的125I明显大于老叶;土壤和青菜中125I的动态分布服从指数变化方程,土壤和青菜中的碘可以相向迁移,青菜中碘的积累量即为土壤和青菜中碘迁移量的差值.  相似文献   
15.
海底地下水排泄(submarine groundwater dischurge,SGD)是沿海地区陆地物质向海洋输送的重要途径,中国具有漫长的海岸线.准确地评估我国沿海地区的SGD及其对沿海海洋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以浙江舟山朱家尖海湾为研究区域,通过冬、夏两季地下水和海水的同步采样分析,在研究地下水和海水中镭(^226Ra)时空变化的基础上,利用^226Ra的质量平衡原理,估算了研究区内SGD的通量为240×10^5~230×10^6m^3/d,根据12月份枯水期推算的全年保守通量为864×10^7~828×10^8m^3/a,另外,根据年平均降水量等水文参数估算的氮、磷和硅营养盐年平均的入海通量分别为3.256t/a、0.029t/a和52.775t/a。  相似文献   
16.
有机污染物在不同沿海沉积环境中积累的差异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浙江沿海水域为研究区域,在系统地测定水体与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种类的基础上,研究了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积累与沉积环境、沉积物矿物组成和排放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沿海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主要存在的有机污染物有石油烷烃类化合物、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有机硅氧链类化合物、氯代苯酚类、苯醚类和胺类化合物等6大类,它们在表层沉积物中的积累强度呈现出河口大于沿岸大于强潮汐河沉积环境的趋势,但在相同沉积环境的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积累强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这说明有机污染物在沿海沉积物中的积累除与沉积环境有关外,还与区域有机污染物的排放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记述了由高岭土合成4A沸石的原理与工艺,分析了诸暨枫桥的高岭土物理、化学性质,经过人工合成试验,证明产自诸暨枫桥的高岭土是合成4A沸石较为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碘的生物地球化学迁移及其定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碘的环境与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对建立人体科学补碘方法具有关键性意义.在盆栽和模拟条件下,应用同位素(125I)示踪技术,通过淋溶试验和青菜吸收碘的实验,在系统研究碘的生物地球化学转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碘生物地球化学迁移的定量模式.结果表明:作物可以吸收土壤外源碘,并通过根系将大部分碘输送到茎和叶,作物吸收碘的程度除了受土壤外源碘含量的控制外,还受土壤对碘吸附能力的影响;土壤中碘的淋失量大小决定于土壤对碘的固定能力以及淋溶液的酸碱度,而与淋溶水量的大小无关;土壤和植株中的部分碘可以挥发释放到空气中去,土壤和植株的含碘量越高,碘的释放量也就越大,这些研究结果为开辟生产化防治碘缺乏病(IDD)的新途径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油田原油油源特征及成藏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系统剖析尕斯库勒油田浅层(N_1-N_2~1)和深层(E_3~1)油藏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精细划分原油类型基础上,用中性氮化合物作为原油运移的示踪性指标,追溯油藏原油的运移方向和路径;并利用含油包裹体测温资料,结合地层沉降热演化史,确定原油成藏期。研究结果表明,尕斯库勒浅层与深层油藏原油地球化学特征有明显差别,分别来自不同的油源;在浅层和深层油藏内部原油也并非来自单一油源。运移参数显示,尕斯库勒浅层油藏原油来自茫崖凹陷,沿油砂山大逆断层从构造东侧注入油藏。深层油藏有两个原油注入点,一是来自茫崖凹陷的原油从东北方向沿油藏北端的Ⅺ号断层注入,由北往南运移;二是从构造西侧的Ⅲ号断层注入。尕斯库勒浅层油藏原油在约9Ma前开始注入成藏,延续至今;深层油藏原油成藏期较早,为前29.5~3Ma。  相似文献   
20.
本文据30余个气样分析资料,结合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对百色古近系一新近系残留型盆地浅层生物气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其成因和形成机制。这些浅层气主要以烃类气体为主,一般占90%以上。甲烷和C2+烷烃含量有较大变化,分别在50%~100%和0~50%,取决于热成因气混入生物气的比例。所研究浅层气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碳同位素很轻,甲烷的δ^13C值主要变化在-55‰~-75‰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