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8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广西金牙金矿含金流体的动力学迁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广西金牙及右江三叠纪贫地中的众多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均位于三叠纪盆地水下碳酸盐台地的边缘且弧形断裂的预顶部位这一事实,作者在金牙金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于沉积盆地的基础上,对台地边缘区作沉积构造分析和流体动力学分析,应用流体势理论及数字化模拟技术得出;成矿流体在压力下趋于向台地边缘斜坡且弧形断裂的弧顶部位集中。  相似文献   
12.
地表油气化探异常的解释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气化探中地表地球化学异常大量呈环形分布。在二连盆地桑根达来工区进行地表化探中,发现不同地球化学指标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的空间分布上表现为正环形组合和反环形组合。文中结合石油地质条件,通过数字模拟和异常形成的时间序列分析得出:正环形异常组合表示油气向地表微渗漏持续进行,下部可能存在工业聚集的油气藏;反环形异常组合表示油气向地表微渗漏正在减弱,历史上普经存在的油气藏已经消失。  相似文献   
13.
在由单个热液金属矿床的生物——有机质成矿作用研究向区域生物——有机质成矿系统深入的今天,分子化石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日益显得突出。热液金属矿床成矿带往往属于有机质的过成熟区,分子化石的存在首先要考虑成矿后迁入事件的叠加,从中排除某些生物成矿作用假象,如川甘陕金三角区。除了最常见的吸附有机质外,晶包有机质可以是有机质过成熟的金属成矿区分子化石的一种不可忽视的新来源,可提供流体源或矿源的信息,如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区。赋矿岩与蚀变岩之间的某些分子化石差异则蕴含着与成矿有关的诸如还原作用等化学反应信息,如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区。  相似文献   
14.
拉萨市拉鲁湿地多环芳烃污染及其来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分析采集的土壤、沉积物和大气样品,对拉萨郊区的拉鲁湿地多环芳烃污染及其来源进行了初步研究.湿地表层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的平均含量的总含量为82.45×10-9,既存在低环数的多环芳烃,又含有高环数的多环芳烃;湿地土壤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自于大气.  相似文献   
15.
利用干湿沉降采样器、大流量采样器和半渗透膜装置对广州麓湖大气干湿沉降、大气中气态和颗粒态多环芳烃以及水体中溶解态多环芳烃进行了连续一年的采样监测,并在此数据基础上依据多环芳烃在大气和水体间的作用规律,计算了广州麓湖水-气界面上多环芳烃的交换通量.结果显示,每年大气将向麓湖中输送约1300g的多环芳烃,主要以菲为主,占总量的60%以上.而湖水向大气挥发约220g的多环芳烃,主要以萘为主,占总挥发的95%.不同化合物在气水交换中的主要作用方式是不同的,2-3环的化合物主要以气水界面交换为主,5-6环的化合物以颗粒物沉降为主.而4环的化合物则以三种方式并存.不同季节,除了4环的化合物的各种作用方式所占地比重有所变化外,其它化合物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多环芳烃在城市湖泊气-水界面上的交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军  张干  祁士华  刘国卿 《湖泊科学》2004,16(3):238-244
利用大流量采样器和半渗透膜装置对广州麓湖大气中气态多环芳烃和水体中溶解态多环芳烃进行了连续一年的观测,在此数据基础上,依据国内外通用的双膜理论计算了多环芳烃在广州麓湖水面上的交换通量.结果显示萘、苊、二氢苊的交换通量方向是由湖水挥发进入大气,其它主要化合物都是从大气进入水体;在单个化合物的交换通量中,以菲的通量值为最大,平均达13137.1ng/(m2·d),最高达到21211.22ng/(m2·d),其次为萘、荧蒽、蒽、芘、芴、二氢苊和苊等.各化合物交换通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大部分都是在夏季达到最大值,在冬季交换通量降到最小值,但唯一例外的是芴,其交换通量却是在夏季降到最低值.  相似文献   
17.
冀中晋县凹陷区地表地球化学勘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祁士华  邱毅 《地球科学》1998,23(1):103-106
冀中晋县凹陷内汪气藏高原含经氢组分,硫化氢既对油田开采产生危害及又是硫的一种特殊资源,查明该区石油及硫化氢的分布和贮量为安全开发区资源是非常得要的,介绍了在该区开展的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方法,通过对地表土壤中硫化氢和硫酸烃等地球化学指标的研究明了本区油气藏的分布和硫化氢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在江汉平原中部潜江市附近,沿径流选取了9个采样点对地下水进行有机氯农药的(OCPs)气相色谱分析,探讨了地下水中OCPs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并对浅层地下水的有机污染及其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显示,被测21种OCPs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枯水期和丰水期时,地下水样中HCH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03~153.15,0.16~57.25 ng/L,DDT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05~13.27,0.51~3.18 ng/L。HCHs和DDTs的质量浓度变化基本一致,均为枯水期高于丰水期,质量浓度从靠近汉江和长湖两端向中间递减。对HCHs和DDTs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CHs可能有新的林丹输入,DDTs则主要为历史残留。与国内其他地区对比,本研究区OCPs残留水平较低,各组分未超过饮用水水质标准,对人类的健康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9.
研究测定了百朗地下河大石围天坑段沉积柱芯中金属元素和沉积有机质(SOM)浓度,结合210Pb定年和历史事件记载,恢复了1932-2007年间百朗地下河流域的污染历史。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河沉积柱中主要有毒重金属Cd、Hg分别超过广西土壤背景值3.4和0.6倍,超过中国土壤背景值11.2和2.7倍;1932年至2007年间;总体上沉积柱中各重金属元素的垂直分布趋势相似,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并推演了历史上农民运动、抗日战争、大跃进、改革开放初期和经济快速发展期等事件是造成百朗地下河流域金属元素变化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沉积柱中钙与镁的垂直变化显示了1983年以来流域岩溶石山地区进入一个新的建设高潮。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Cr、Pb主要来源于自然环境;Fe、Cu、Ni、Zn、As、MgO来源为自然和人为混合源;Cd、Hg、Mn、CaO和SOM主要来源于人为污染源;与多环芳烃相关性分析显示Zn、Cd和As部分来源为人为的燃煤污染。因此沉积柱较好地记录了百朗地下河流域重金属污染历史。   相似文献   
20.
以珠三角广花盆地城市应急水源地为例,通过野外现场抽水和室内临界水力梯度试验对比,分析了地下水安全开采的控制条件。结果显示:广花盆地的岩溶塌陷是可通过控制水位降深等方法进行防控的,当地下水开采水位降深控制在9 m以内时,可大幅度降低岩溶塌陷概率。该结果可直接作为企业进行地下水安全开采的控制性指标和政府管理部门安全管控的决策性指标。由于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在实际开采地下水过程中,不能机械地依赖单一的地下水水位降深控制指标,应根据抽水影响半径以及各地不同的临界水力坡度分地段控制地下水位降深,或者改变开采方式,以达到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的目的。建议在实际抽水期间制订突发灾害预案,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实时掌握地下水和其他影响因素变化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