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质学   1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到达中国陆面的生物有效紫外线辐射强度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大气臭氧层的日趋变薄,估算到达陆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变化,评估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日趋成为环境健康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DISORT辐射传输模型,从生物健康效应的角度提出了估算陆面有效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方法,并采用LibRadtran软件包UVSPEC模型以及GIS空间分析技术模拟了2000年1月和7月到达中国陆面的生物有效紫外线辐射强度空间分布,讨论了臭氧、云量、地表反照率等因素对陆面生物有效紫外线辐射强度的影响,研究了基于云量、海拔数据修正陆面紫外线辐射的方法。另外,还系统分析了2000年1月、7月我国陆面生物有效紫外线辐射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1月份辐射强度是低纬度较高,而7月份是中高纬度较高。UVA和UVB陆面辐射强度分布明显不同,特别是7月份,UVB辐射强度的高值区域较UVA明显偏向低纬度地区。UVB的生物有效辐射强度大约是UVA的6倍。  相似文献   
12.
以四川省阿坝县为例,采用伤残所致健康寿命损失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指标,分别测算不同年龄组、性别和病情程度的大骨节病健康寿命损失,并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趋势拟合、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讨其在县域乡镇级尺度的时空集聚特征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阿坝县总YLD为1783.58人年,YLD率为31.25人年/1000人,高年龄组和女性YLD率较高,II度大骨节病所致YLDs占比最高(40.8%),患病率与健康寿命损失之间未呈一致趋势。空间上YLD率呈北低南高的集聚特征,土壤类型是影响其分布最主要的环境因子,解释了64.7%的健康寿命损失空间分异,社会因素中土地利用类型的解释力最大(62.0%),气候与地形土壤、人口质量与人口结构交互产生的因子解释力增加更为明显。时间上YLDs集中分布于20世纪60~70年代,并呈稳步下降态势。大骨节病健康寿命损失的时空集聚特征受自然、社会、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空间上自然因素起主导作用,而时间上则主要受病区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畜禽粪便农用区土壤-小麦系统中重金属污染及迁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畜禽粪便农用导致农产品中重金属含量超标,通过生物链传递,最终会影响人体健康。以山东禹城典型畜禽粪便农用区为例,研究了不同畜禽粪便农用区土壤—小麦系统中重金属的污染及迁移累积情况。结果显示:某些区域存在着一定的重金属污染,鸡粪农用区、猪粪农用区污染较高,综合污染指数均值分别为0.83、0.78,都达到了警戒级,其中某些点的污染指数超过了1和2,达到了轻污染或中污染级;牛粪农用区污染较轻,综合污染指数为安全级。不同畜禽粪便农用区小麦中的Cr、Ni、Cd、As均存在不同程度超标情况,其中鸡粪农用区Cr的超标率达66.67%,Ni、Pb超标率都为16.67%;牛粪农用区小麦中Cr、Ni超标,Cr超标率达91.67%;猪粪农用区小麦中只有Cr超标,超标率为41.67%。研究区小麦显示出不同的重金属富集能力,小麦对Cd、Zn、Cu几种元素的富集情况较高,而对Pb、As的富集能力则较低。除Zn外,小麦茎叶对同一种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要大于小麦的种子。  相似文献   
14.
施用不同畜禽粪便土壤剖面中重金属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不同粪便集中施用情况, 选取禹城市3 个畜禽养殖区, 通过采集不同旱地农田土壤剖面样品, 研究典型重金属元素随粪便施用程度的变化、土壤剖面中重金属垂直分布特征以及施用不同畜禽粪便土壤剖面中重金属分布的差异。结果发现,长期施用畜禽粪便土壤剖面中重金属Cu、Zn、Pb、Cr、As的含量要高于未施用畜禽粪便的对照土壤剖面, 其中Cu、Zn 超过对照组较大;偶尔施用畜禽粪便土壤剖面Cu、Zn、Pb、Cr、As 的含量低于长期施用畜禽粪便土壤剖面, 且与未施用畜禽粪便的对照土壤剖面相差不大。牛粪集中施用区土壤剖面中Cu、Pb、Cr、Cd、Ni 等重金属存在较为明显的淋溶下移性, Hg、As两元素存在较为明显的表层或亚表层聚集现象;猪粪集中施用区土壤剖面各重金属除Cr、Ni 外, 都显示出较为明显的表层或亚表层聚集现象;鸡粪集中施用区的土壤剖面Cu、Pb、Cd、Cr、Ni 存在一定的淋溶下移性, 而Zn、Hg、As等3 种元素存在显著表层亚表层聚集现象。长期施用不同畜禽粪便的不同土壤剖面Cr、Ni、Cd、Pb 等含量变化差异明显, 而As、Hg差异性不显著;施牛粪与施鸡粪剖面中的Zn, 施猪粪与施鸡粪剖面中的Cu差异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壤塘县大骨节病病区环境中硒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骨关节病,主要分布于环境低硒地区。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大骨节病病情已经得到控制,病情相对活跃而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于青藏高原地区。四川省壤塘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大骨节病遍布全县各村且最低患病率不低于13.28%。本文选择不同病区采集了耕作土壤(0~20cm)、青稞、糌粑和饮用水等样品,并分析了样品含硒量与大骨节病病情的关系。结果表明:壤塘县大骨节病病区环境含硒水平很低,特别是病情比较严重的村子其环境含硒水平更低。耕作土壤和青稞籽粒含硒水平依次为中病区>重病区>极重病区。受制作过程中添加物的影响糌粑含硒水平为中病区>重病区≈极重病区。虽然不同饮水类型硒的水平存在差异,但是,极重病区饮用水中含硒量也低于中病区和重病区。大骨节病与当地环境因素特别是主要粮食和食物含硒量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低硒环境条件下,由于饮水仅对人体硒的摄入起辅助性的作用,因此,调节和改善环境低硒地带居民的膳食结构,增加外源性高硒食物的输入,减少人体对低硒环境因素的依赖性,将会对大骨节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陕西韩城寒武系白云岩和石灰岩固硫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用韩城7个分别采自于寒武系白云岩和石灰岩的样品,以10%和25%为基准,加入韩城的高硫煤中,进行固硫试验。研究表明:中、下寒武系白云岩固硫率为10%~15%,石灰岩的固硫率为15%~26%,上寒武统下部白云岩的固硫率为30%~47%。上寒武统中上部的白云岩固硫率为10%~20%。岩石中白云石和方解石的含量相当时,白云岩的固硫率高于石灰岩5~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医学地理和环境健康研究的主要领域与进展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15  
通过对近年国内外医学地理和环境健康相关领域的文献检索分析发现,人口健康是当前国际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其研究趋势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重视全球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包括全球大气组成改变(气候变化和臭氧层耗散)对健康的影响、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健康、全球环境变化与传染病、食物生产系统改变与健康和城市化与健康等;②环境健康风险评估领域进一步拓展,除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健康风险外,有关生态、灾害和场地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综合风险评估日益受到重视;③重视社会人文因素与自然因素交互作用对健康的影响,特别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过程中收入、产品和服务分配不均造成的卫生不公平对健康的影响;④重视人口老龄化过程的时空差异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和老龄人口的健康、医疗与养老需求及其可达性研究;⑤地理信息系统和模型等技术被广泛用于疾病和健康的空间数据管理、空间分布规律和空间影响因素分析等领域,并为疾病监测、卫生管理和卫生规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国内在相关领域需求和国际交流的增加,我国近年的相关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医学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人口健康研究中正发挥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18.
汞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汞是毒性极高的全球性环境污染物.即使在极低剂量下,汞对人类和野生动植物都有相当大的毒性,并导致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和人类健康风险,有关汞及其化合物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是目前国际上的热点之一.基于近三十年来的相关研究报道,作者阐述了生态环境中汞的分布特征及化学行为、汞的来源及循环、当前汞的暴露及人类健康风险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动态.同时,指出生态环境中及环境界面间汞的活化、迁移、转化机制研究、人类活动与汞释放间的关系研究以及生态环境中汞的甲基化作用、生物放大作用等过程和交互作用研究等是今后汞的环境生物地球化学领域内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9.
150年来中国鼠疫的医学地理评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根据 1 840年以来我国鼠疫病情资料,选择 9种反映鼠疫病情的适宜指标,通过对 52 2个病区县的原始数据的正态分布检验,确定了百分位的分级标准。利用 GIS技术,分县、省两级进行病情指标分级及病情空间分布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确立了评价鼠疫病情的综合指标,并据此对全国进行了按省、区和县为单元的鼠疫病情区划。结果表明,我国鼠疫流行分为南、北两大区域,南方的广东、云南、福建、广西、海南等省区为中国历史上成片的鼠疫病情严重区,北方的吉林、内蒙古、陕西病情亦较严重,应密切注意这些地区的鼠疫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20.
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为黄鼠鼠疫疫源地黄型地区,选择12个自然与人文指标,分析该地区环境变化的趋势和对鼠疫流行的影响。经聚类分析和矩阵运算,得出该地区环境-健康风险指数。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环境-健康类型区的风险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城市化的地区,或者植被覆盖增大的地区,环境-健康风险均较低,发生鼠疫流行的可能性小,;环境基本保持原自然状态的地区,环境-健康风险性较高,环境恶化的地区,环境-健康风险性最高,再次流行鼠疫的可能性大。这提示我们,改善生态环境,是降低鼠疫疫源地环境-健康风险,预防鼠疫流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