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7 毫秒
11.
为揭示太湖水体中浮游病毒的分布规律,了解其在微食物环中的生态功能,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间,采用SYBR Green I荧光显微计数法,研究了太湖水体中浮游病毒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影响水体中病毒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太湖水体中浮游病毒的丰度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网围养殖区的病毒丰度较高,为(3.52±0.28)×107 ind./m L,敞水区的病毒丰度较低,为(4.06±0.90)×106 ind./m L;(2)浮游病毒的丰度也具有显著的时间差异,秋季浮游病毒的丰度为(2.83±0.74)×107ind./m L,显著大于春季(3.11±0.67)×106ind./m L;(3)太湖水体中浮游病毒的丰度与叶绿素a浓度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但与异养细菌丰度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表明太湖水体浮游病毒以浮游藻类病毒为主。  相似文献   
12.
浙东南山区泥石流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活动曾给浙东南山区居民造成重大灾难。结合现场调查,采用工程地质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其分布规律。在介绍浙东南山区地质环境背景的基础上,划分其泥石流类型。结果发现,该区域以自然形成、中小规模、低频率和雨源型的稀性崩滑型水石流为主。空间上主要分布在浙南中山区,由南向北数量递增;微地貌上多分布于小流域沟谷的两侧支沟,具有汇水面积小和纵比降大的特点;泥石流最发育的岩组是凝灰质和花岗岩;时间上年际分布不均匀,台风强降雨期集中爆发。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北秦岭构造带早古生代构造格局和演化过程受到地质学界的长期关注,秦岭岩群在早古生代期间是否经历整体俯冲-深俯冲是存在较大争议的问题之一。西峡寨根地区界牌村附近寨根岩体围岩长英质片麻岩中出露了斜长角闪岩和长英质脉体,本文对其开展了详细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矿物化学和锆石包裹体分析,以期为该问题的探讨提供新的限定。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界牌斜长角闪岩原岩年龄为820Ma,变质时代为(422±5) Ma,锆石中出现斜长石和石英包裹体。该岩石具有与区内榴辉岩相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岩石中存在2类角闪石,分别形成于角闪岩相变质和之后的退变质阶段,长英质脉体中存在大量继承/捕获锆石。其中,1115~1576 Ma、502~517 Ma锆石来自秦岭岩群高压-超高压长英质片麻岩,908~935 Ma锆石来自寨根岩体,该岩石形成时代为(447±4) Ma,在420 Ma受到变质改造。长英质脉体具有富w(K2O)、Rb和Ba,低w(CaO)、w(Fe2O3T)、w(MgO)和w(TiO...  相似文献   
17.
研究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法的场源效应对电阻率异常的影响,有助于提高识别CSAMT电阻率异常特征的能力,帮助我们去伪存真、准确地进行资料的地质推断。利用张量CSAMT二维正演方法,对三种地电模型的场源效应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场源效应的电阻率异常等值线断面图。在实际CSAMT法工作中,由于场源位置不同造成观测结果中有可能存在场源效应的影响,在对CSAMT资料作地质解释时,应考虑场源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一鸣 《安徽地质》2016,26(3):225-227
文章针对PHC管桩在合肥老黏土地区的应用,结合合肥地区老黏土的分布,分析了老黏土的岩土特性,得出了老黏土各种岩土参数的取值范围以及合肥老黏土地区PHC管桩承载及变形特征。通过现场静荷载试验,得到了合肥老黏土地区PHC管桩的桩顶沉降实测数据,为PHC管桩在老黏土地区的应用提供科学的试验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温州瑞安平原东濒东海,第四纪以来沉积了较厚的海陆交互相地层,对其进行研究对于揭示浙东南沿海海陆变迁、古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瑞安平原中部的QTZ4孔为研究对象,采集钻孔岩心样品,进行沉积物古地磁、孢粉、有孔虫及介形类等测试,并综合分析第四纪沉积特征、古环境演化过程等信息。结果表明,QTZ4孔全新统底界为45 m,上更新统底界为104.8 m,而104.8~164 m为中更新统,缺失早更新统;气候经历了从凉干逐渐到温暖湿润,又逐渐转凉、湿度减少的过程,在晚更新世末至全新世初达到最温暖湿润的状态。晚更新世早期已发生了小规模的海侵,晚更新世晚期亦可见海侵层,最大规模的海侵则发生于全新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