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2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浙江长兴煤山地区吴家坪阶-长兴阶界线地层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浙江长兴煤山的 D剖面经多年研究 ,已成为二叠系长兴阶的单位层型和二叠系 -三叠系全球界线层型 ,并被推荐为吴家坪阶 -长兴阶全球界线层型的候选剖面 ,因该剖面上龙潭组地层出露较少 ,以致国内对长兴组与龙潭组的接触关系存有不同意见 ,给层型剖面的建立带来不利影响。在清理和研究了 D剖面西侧 30 0 m处 C剖面的吴家坪阶 -长兴阶界线层段后 ,证实了煤山地区龙潭组与长兴组为整合接触 ,对相关化石的地层分布也获得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作为深时数字地球项目的底层框架,全球古地理重建模型包括地质历史时期板块的位置和运动轨迹以及地表特征两方面的内容。过去数十年里,基于不同方法、不同资料的全球古地理重建模型不断涌现。综合古地磁学、古生物学、沉积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以及地球动力学领域的知识与资料解释古地理,并建立起数字化、可修改、随时间演变的模型是当前常见的方法。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全球古地理重建模型的构建方法,并比较了六种主流的重建模型(PaleoMap、PLATES、UNIL、GOLONKA、GMAP和EarthByte),旨在为国内相关领域研究提供参考。文章还介绍了数字化全球重建古地理模型在古气候、板块构造驱动力以及盆地演化方面的应用及知识发现。通过对现存模型的介绍,提出展望,希望在深时数字地球计划的框架下整合国内外优秀科学家,重新设计并建立真正统一的四维古地理重建模型。  相似文献   
13.
复州湾地区石炭纪早期发展史及地层研究有待深入。本文通过有关岩石和化石内容,讨论了传统本溪组的一些问题,认为本溪组应改称本溪群,它代表自奥陶系石灰岩侵蚀面至砾状灰岩顶面一段沉积地层,砾状灰岩顶面标志——平行不整合面,据岩性组合本溪群分为上下两部分(有待建组)。化石资料修正了本溪组时代相当莫斯科期的观点,提出该区本溪群延续时限自早石炭世晚期(相当纳谬尔A期)或更早至莫斯科期中期(Profusulinella带上限),在区域上本溪群是一个明显的穿时单位。  相似文献   
14.
15.
华北地台炭纪至早二叠世腕足动物古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
黔桂地区晚二叠世煤层的生物地层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了贵州贵定闻江寺、广西合山马滩和来宾蓬莱滩剖面,从生物地层学的角度综合论证了黔桂地区上二叠统中的煤层对比问题,认为吴家坪阶下部的煤层是东吴运动之后海侵初期的产物,贵定地区长兴组上部的煤层与合山地区的Ⅰ、Ⅱ煤大致相当,而其它煤层则是由于局部地域的沉积基底相对抬升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氧循环与宜居地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是影响地球宜居性的重要因素,其与复杂生命体的形成和演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全球氧循环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系统的演化过程,剖析地质历史时期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从而帮助我们预估地球系统的未来变化.近几十年来,氧循环的研究在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生物学、海洋科学和大气科学等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丰富了我们对地球系统的认识.然而,这一系列的研究工作都是在各自领域独自开展的,由此导致我们对氧循环这一关键科学问题的理解较为片面,对地球科学各个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缺乏完整的认识.本文提出了地球系统五大圈层相互耦合的理论框架,阐明了氧循环在地球系统科学中起到的纽带作用,全面总结了多时间尺度上氧循环的研究,特别关注了大氧化事件、大灭绝事件以及大气氧含量和物种进化之间的潜在联系.深入理解地质历史时期氧循环与生物多样性之间可能的联系,对探索地球宜居性的历史演化和未来具有深远的意义.自从进入人类世以来,地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强迫下已逐渐偏离其既定轨迹,氧循环也因此产生了强烈的响应.我们认为如果不及早干预,人类活动对氧循环的干扰可能会大大降低地球的宜居性.  相似文献   
18.
沈树忠  曾勇 《现代地质》1994,8(4):413-419
本文从植物群总体特点入手,结合沉积环境分析和化石埋藏特征对义马组下含煤段植物的古生态进行了研究.根据植物群的生活习性和生境不同,将本区下含煤段植物群划分出二个植物群落──湿地植物群落和低地植物群落,并通过对植物群的组成成分、叶相进行分析和复合分异度、均衡度计算,认为本区植物群当时是一种生活于暧温带──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植物群.  相似文献   
19.
根据华北地台石炭纪至早二叠世腕足动物研究材料,结合共生生物、围岩特征等,分析并建立了研究区5个以腕足动物占优势的典型底栖生态群落,它们是:Linoproductus-ovatia群落,Derbyia群落,Becheria-Stenoscisma群落,Lingulai-Chonetes群落和潮下波浪带腕足动物群落。讨论了特定地质背景下群落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各群落的生活环境。腕足动物群落分布的控制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海底地形、海侵规模及持续时间长短是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0.
早石炭世晚期至晚石炭世早期,太子河流域发育了一套红层沉积,泥岩中含有丰富的腕足动物化石,共计21属39种。系统分析了腕足动物群性质;结合围岩和地球化学特征等,识别出LinoproductusOvatia群落,它生活在与广海相连的浅水海湾低潮线附近地带;对同期腕足动物群进行了比较和讨论,提出当时研究区属于天山—辽吉腕足动物生物地理分区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