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质学   22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安徽东至县中畈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中畈金矿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有多家地质单位做过工作,前人根据自然重砂测量、地球化学测量等成果发现了多条含金破碎带、含金石英脉,通过普查评价,累计圈算金工业储量31.74kg,找矿效果不好,地勘工作一度陷于被动。2005年受业主委托,笔者组织实施了该区的首采地段详查工作,提交了金金属量(332+333)资源1047.59kg。本文系统总结了该区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并指出了该区下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2.
贵池抛刀岭金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庆-贵池矿集区,是该地区首次发现的独立玢岩型金矿床,含矿岩体主要为蚀变矿化的英安玢岩.经过近两年的地质勘查,该矿床已接近大型金矿床规模.通过对抛刀岭金矿含矿岩体锆石LA-ICPMS U-Pb测定,其成岩年龄为146.8±2.4Ma和141.3±1.0Ma(2σ),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大规模铜金成矿事件时间一致.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石为过铝质,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轻稀土富集等地球化学特征.较高的锆石Ce4+/Ce3+和EuN/EuN*显示抛刀岭含矿岩体具有较高的氧逸度特征.构造判别图解显示这套含矿岩石属火山弧花岗岩(VAG),与长江中下游铜金矿床含矿岩体形成于同一构造背景下,即太平洋俯冲作用引起的洋壳和地幔楔熔融形成.  相似文献   
13.
安徽南部地区金矿控矿条件及其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徽省金矿床(点)主要集中于其南部地区,金多以共生或伴生形式产在铜、铁、硫矿床中,中大型金矿床少,独立的岩金矿更少。前人对安徽南部地区开展了大量针对铜、铁、硫等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及其成因上的研究,而对独立的岩金矿床则鲜有研究。本文通过对该区独立岩金矿床金成矿地质背景介绍,对区内铜陵朝山、铜陵杨冲里、南陵吕山、池州抛刀岭、休宁天井山等代表性金矿床特征总结归类,对与金成矿相关的地层、构造及岩浆岩等控矿条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研究,同时对区域金矿床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特征进行了探讨归纳,从而将安徽南部地区独立金矿床大致划分为五种成因类型,并指出该区金成矿主体发生在燕山早期,受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俯冲和俯冲后拉张双重作用影响,同时金成矿主要与早期俯冲阶段有关,晚期则叠加了少量金及多金属矿种,是燕山期中国东部构造体制转换与成矿大爆发事件具体体现和响应。含金流体主要富集在由晋宁期基底基础上演化而来断裂构造中或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上,大致具有北东向、北东东向集中展布的特征。通过上述工作,以期为今后在该地区开展与金矿床相关的野外地质工作及科研工作者提供借鉴,进而为该地区金矿取得找矿突破提供指导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龙口-土堆金矿大地构造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胶-辽-吉构造带南段,华北克拉通东南缘,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研究区虽经多年的勘探开采,但其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薄弱且存在较大争议,严重制约了成矿机理研究和进一步勘探工作.文章从与成矿密切相关的方解石脉和其他矿物的微量元素与C-H-O-S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入手,探讨了龙口-土堆金矿床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床成因.微量元素分析表明,不同类型方解石具有明显不同的Fe、Mn含量,其中主成矿期含矿方解石具有最高的w(Fe+Mn)(114070×10-6),荆山群大理岩w(Fe+Mn)最低(3971×10-6),而不含矿的方解石的w(Fe+Mn)(5410×10-6)介于前两者之间.不含矿方解石样品δ13CPDB值在?6.90‰~?0.19‰之间,δ18OSMOW值在5.38‰~12.15‰之间;含矿方解石样品δ13CPDB值在?8.56‰~?6.41‰之间,δ18OSMOW值在8.66‰~10.61‰ 之间;荆山群大理岩样品 δ13CPDB值在?3.83‰~?6.73‰ 之间,δ18OSMOW值在14.39‰~16.28‰之间.研究表明:方解石的C-O同位素组成指示含矿碳酸盐脉形成于花岗岩和地幔多相体系;不含矿碳酸盐形成于火成碳酸岩和地幔多相体系;含矿方解石形成于地幔多相体系.石英和方解石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分别为δDwater=?51.5‰~?119.9‰和δ18Owater=0.6‰~7.81‰,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同时可能存在大气降水和地层建造水的参与.矿石硫化物的δ34S值介于8.5‰~12.7‰之间,硫同位素组成呈明显的正态分布,以富集34S为特征,显示了岩浆硫和壳源硫混合的同位素组成特征.结合区域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文章认为龙口-土堆金矿床为岩浆热液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其流体来源于壳幔混源的多相体系.综合成矿条件分析,文章完善了胶东金矿成矿模式,指出矿区中碳酸盐脉富Fe+Mn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指示围岩含矿或近矿.该研究成果可为胶东金矿床的深部及外围找矿勘查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位于东南亚热带地区的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主要的红土型镍矿产区。在菲律宾南部的苏里高(Surigao)地区广泛分布红土型镍矿床,矿床类型属于含水镁硅酸盐型。笔者等主要通过对菲律宾苏里高地区Pili红土型镍矿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结合红土风化壳剖面的矿物学组成及地球化学特征来探讨热带地区红土风化壳的分层特征及元素迁移富集规律。根据矿物组成特征将Pili红土型镍矿风化壳剖面自上而下分为四层:黏土层、红土层、腐岩层以及基岩。其中腐岩层镍含量可达1%以上,是主要的镍含矿层。红土剖面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红土层呈现富Fe、Mn贫Si、Mg的特征。上部黏土层相对红土层反而出现富Al、Si、Cr、Ni贫Fe、Mn的特征。区别于常见的红土型镍矿,Pili镍矿红土层反而呈现贫镍的特征。剖面元素迁移率特征显示,黏土层经历了强烈的Si、Mg、Fe、Mn流失,红土层经历了Mg、Si等元素的强烈流失以及Fe、Mn等元素中等程度的流失。下层腐岩层中经历了Fe、Mn、Cr等元素的富集以及镍的强烈富集。由此我们提出三阶段过程来解释Pili红土型镍矿的元素迁移和富集:腐岩发育阶段、红土发育阶段以及晚期溶解再沉淀阶段。腐岩初始发育阶段未发生明显的元素迁移流失。红土初始发育阶段受地表流体的影响发生了强烈的Mg、Si等元素的流失。红土初始形成以后,受热带地区强降水作用影响,后期还原性地表流体不断淋滤使其上部还经历了强烈的Fe、Mn流失而形成黏土层。中部的红土层也相应发生了强烈的镍流失和中等程度的Fe、Mn流失。该阶段强烈的元素迁移可能是热带地区红土型镍矿风化壳所特有的特征。流体淋滤携带的镍逐渐由红土层向下迁移,并以含镍镁硅酸盐的形式最终富集在腐岩层中。本研究的发现对该区红土型镍矿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湾铜多金属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安庆-贵池矿集区,与矿区岩浆岩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是一个典型的矽卡岩型矿床。该区侵入岩主要由钾长花岗岩、闪长岩等组成,总体上具有较高的总碱(K2O+Na2O)和K2O含量,低MgO、TiO 2和P2O5含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和高场强元素(Zr、Hf、Nb和Y),亏损Ba、P、Ti,轻稀土富集、亏损重稀土等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对闪长岩和钾长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前者形成于123.4±2.4Ma,后者形成于122.6±1.3Ma,这与长江中下游125±5Ma岩浆活动及成矿事件一致。两者的锆石稀土元素配分均显示典型的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Ce正异常、Eu负异常特征。前者相对后者锆石的Ce4+/Ce3+要高,其均值为345,显示其具有相对较高的氧逸度;锆石Ti温度计计算显示两者形成温度大体一致,为703~748℃范围内。同时钾长花岗岩锆石均具有均一的Hf同位素组成,εHf(t)均值为-4.7,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118~1356Ma,较高的εHf(t)值,指示源区可能有地幔物质的贡献。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我们认为该区闪长岩可能是板块后撤过程中残留的洋壳与地幔物质的混合,而附近的钾长花岗岩则是陆壳部分熔融与地幔混溶的结果,两者均位于太平洋板块125Ma前后俯冲后撤形成的拉张背景中。  相似文献   
17.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胶莱盆地东北缘是胶东东部重要的金矿集中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板块和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交汇部位(图1a),受控于区内北东向的郭城断裂、朱吴—崖子左行走滑断裂构造及其形成的拉分盆地边缘的铲式滑脱构造系统控制(图1b),累计探获金资源量超过200 t。前垂柳矿区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中北部,介于辽上金矿和西涝口金矿之间,依据“近东西向构造控矿”找矿思路,经3年的勘查工作,累计提交金推断资源量20.5 t,为近年来该区新发现的金矿床。与区域上辽上、西涝口、郭城等金矿床相比,前垂柳金矿的研究程度尚低,尤其是成矿年龄还不确定,本研究旨在通过含矿黄铁矿Rb-Sr定年,精确厘定该矿床的成矿时代,为深入研究该区成矿作用提供可靠的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宣城市铜山-荞麦山Cu-S-W-Fe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宣城铜山-荞麦山一带铜多金属矿,已探明铜金属量6×104t,伴(共)生硫、磁铁矿、钨矿等矿产均有一定规模,显示了较好的多金属矿成矿前景,本文深入总结了该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初步理清了该矿的矿床成因及其成矿规律,将对下一步地质探矿及区域地质找矿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下游贵池矿集区是我国铜金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铜铃坡地区位于扬子板块东南缘,该区含矿石英闪长玢岩锆石原位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148. 4±1. 0Ma。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显示铜铃坡石英闪长玢岩SiO_2含量为58. 5%~62. 8%,具有高Al_2O_3( 15. 8%)、相对高MgO含量(2. 66%)、高Ba( 1000×10~(-6))和Sr含量( 500×10~(-6))、高Sr/Y( 42)和(La/Yb)_N( 8. 8)比值、低Yb和Y含量、低K_2O/Na_2O(0. 55~0. 82)比值,显示埃达克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锆石的ε_(Hf)(t)值变化于-18. 5~12. 4,两阶段模式年龄t_(DM2)=1. 0~2. 6Ga。少量的正ε_(Hf)(t)值,指示源区可能有亏损地幔物质的贡献。部分较老的继承锆石(2095Ma)指示了古元古代基底物质的存在。铜铃坡含矿石英闪长玢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长江中下游中生代埃达克质岩相似,来源于有限俯冲沉积物贡献的俯冲洋壳部分熔融,在上升过程中不仅与富集地幔发生相互作用,同时混染了古老地壳物质。锆石氧逸度的研究表明,铜铃坡岩浆岩具有很高的氧逸度。石英闪长玢岩中磷灰石结晶时流体中HF、HCl的活度分别为0. 00049mol/L和0. 018mol/L,表明岩浆结晶早期分异的初始岩浆流体中HF和HCl的含量特征,暗示铜铃坡花岗质岩浆分异的初始岩浆流体富含挥发性组分Cl,能与成矿元素Cu形成稳定络合物,从而有利于Cu成矿。  相似文献   
20.
安徽贵池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金、银、铜、钼、硫等矿产资源丰富。系统研究了贵池地区地质、岩浆岩、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特征与金银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关系,对抛刀岭金矿、乌石金及多金属矿、朱家冲金矿、铜山铜矿等多金属矿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各岩体的地球化学属性,并对贵池地区斑岩型矿床进行了重点研究,分析其成矿专属性。将贵池地区成岩成矿时间划分为两期:第一期是140 Ma左右的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为早白垩世(燕山早期),主要与铜金矿床有关;第二期是125 Ma左右的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主要与钼(铜)矿床(化)有关。这两期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包括高钾钙碱性、碱性两个成岩系列,岩石类型以中酸性—酸性花岗闪长岩、花岗岩为主,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他矿集区的成矿作用类似。将地质标志、地球物理标志以及地球化学标志结合,建立了该区找矿标志,从而有助于区内金、银(铅锌)及铜钼等金属矿成矿理论的丰富及成矿规律的认识,为区内找矿突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