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0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72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武夷山地区加里东期深熔混合岩化-岩浆作用普遍,且两者时代一致或相近,但是加里东期深熔作用的启动时间尚不明确。赣南寻乌县岐山岩体位于武夷山构造带南部,该岩体形成时代缺乏精确的年代学依据。基于锆石LA-ICP-MS U-Pb测年手段,在该岩体中发现两期锆石,早期锆石为深熔成因,晚期为岩浆成因。本次研究获得的晚期锆石形成时代为445~440Ma,具有从外向内年龄渐新的规律,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晚奥陶世晚期-早志留世,可能是从源区上升的不同批次岩浆就位的结果,即该岩体为加里东期深熔-幕式、多期次岩浆活动的结果。边缘部位与岩体中心部位分别获得早期深熔锆石加权平均年龄值(458±4Ma)与岩浆锆石加权平均年龄值(460±4Ma),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武夷山地区在加里东早期,大约460Ma左右发生了一期深熔-岩浆活动,为武夷山构造带加里东运动深熔作用的启动时代提供了制约。  相似文献   
12.
西天山乌孙山一带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西天山乌孙山一带广泛分布大哈拉军山火山岩,对其下段下部肉红色流纹质玻屑弱熔结凝灰岩和上部褐色英安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分析,得到(353.3±3.5)Ma、(344±6)Ma年龄,证实了乌孙山一带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形成于早石炭世.  相似文献   
13.
利用SHRIMP锆石U-Pb定年方法测得赣南柯树岭-仙鹅塘云英岩-石英脉型钨锡多金属矿床柯树岭区段钻孔中的新鲜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251.5±6.6Ma和202±15Ma。柯树岭花岗岩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ΣREE较低(<80.16×10-6),与华南典型含铌钽矿化花岗岩ΣREE含量低的特点一致,是岩浆高度分异演化的产物;锆石εHf(t)值为-14.5~-1.3,Hf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3.21~2.55Ga,表明该岩体起源于太古宙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Al/(Mg+Fe)-Ca/(Mg+Fe)图解表明该岩体主要来源于变质杂砂岩和变质泥岩的部分熔融,但也混有一些变质玄武岩和变质英云闪长岩,两个正的εHf(t)值(+2.4和+3.0)显示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捕获了幔源残留锆石。包括柯树岭在内的华南印支期花岗岩是于后碰撞或碰撞晚期,在以被动侵位机制为主和挤压应力松弛的间隙环境中侵位的,为加厚地壳局部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赣东北地区不同时代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赣东北地区硅质岩各时代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各时代硅质岩的SiO2含量变化范围为74.90%~97.19%,Si/Al为10.84~93.21,与Al2O3呈较好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它们含有较高比例的陆源泥质沉积物,硅质岩样品的Al2O3/(Al2O3+F2O3)=0.60~0.99,Ce/Ce=0.99~1.22,(La/Ce)N=0.91~1.83,V/Y<5.78,Ti/V>17。上述特征表明本区硅质岩形成于大陆边缘构造环境,而与大洋盆地及洋中脊构造环境无关。自古生代以来,该地区没有出现深海大洋盆地环境。  相似文献   
15.
汪相  楼法生 《地质论评》2022,68(1):2022010013-2022010013
中国岩浆热液型钨矿主要赋存在南岭地区的燕山期花岗岩体内部或周围。目前,尚无法精准地测定此类钨矿的成矿年龄,统计上,得出了两期钨成矿作用:150?160 Ma(主成矿期)和130?140 Ma(次成矿期),然而,这困扰了对南岭钨矿成矿作用及其与花岗岩关系的理解。本文将综合分析各种最新资料,对成矿母岩、深部岩浆房和成矿机制开展系统的讨论,从而针对南岭钨矿的成矿模式给出明确的判断:(1)燕山早期呈岩基、岩株状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不是南岭钨矿的成矿母岩,150?160 Ma的年龄值不是钨成矿作用的年龄值;(2)燕山晚期呈岩株、岩瘤、岩脉状的二云母/白云母碱长花岗岩是潜在的钨源载体,但其体积太小,也无法满足成矿母岩要求;(3)当组合燕山早期主体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燕山晚期补体花岗岩(二云母/白云母碱长花岗岩)和燕山晚期钨矿三者为一体时,一种新颖的成矿模式被构建起来:一个长期存活的深部岩浆房可以分异出富含成矿物质的残余岩浆;当这种岩浆沿着张性断裂快速侵位时,将发生流体–熔体之间的溶离作用,碱性硅质流体形成含黑钨矿的石英脉,而强硅铝质熔体固结为二云母/白云母碱长花岗岩;(4)130?140 Ma的二云母/白云母碱长花岗岩与黑钨矿石英脉是一对同源分体,两者的同步出现充分展示了成矿物质“源–运–储”的完整过程。该认识不仅可以合理地解释与岩浆热液矿床有关的多种地质现象(如“小岩体成大矿”),而且更新了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理论,更加重要的是为找矿勘探提供了确切的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6.
汪相  楼法生 《地质论评》2022,68(2):507-530
中国岩浆热液型钨矿主要赋存在南岭地区的燕山期花岗岩体内部或周围.目前,尚无法精准地测定此类钨矿的成矿年龄,统计上,得出了两期钨成矿作用:150~160 Ma(主成矿期)和130~140 Ma(次成矿期),然而,这困扰了对南岭钨矿成矿作用及其与花岗岩关系的理解.笔者等将综合分析各种最新资料,对成矿母岩、深部岩浆房和成矿机...  相似文献   
17.
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是以火山碎屑岩为主夹少量熔岩的陆相火山岩,属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火山岩中的玄武岩具有低硅、高Al,Ca,K2O/Na2O比值及富铁镁矿物质矿物特征,属碱性玄武岩系列。玄武岩的Mg#0.34~0.69,平均为0.53,低于原生岩浆Mg#的范围而大于地壳物质Mg#值。微量元素含量大于下地壳平均值而高于上地壳平均值,总体表现为富集Rb,Th,U,Ta,P,Ti,而过渡金属元素Cr,Ni,Co含量低,岩浆形成过程中有地壳物质的参与。研究表明,大哈拉军山组玄武质岩浆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其形成可能与古天山洋俯冲板片在早石炭世垮塌有关。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北武夷地区前寒武系变质岩的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等综合研究,从中元古代铁沙街岩组,周潭岩组到晚震旦世至早寒武世万源组,洪山组,外管坑组,SiO2,K2O,K2O/Na2O等具有宵渐增大的趋势,而TiO2,Al2O,FeO,MgO,Na2O及SiO2/AlO3则逐渐减小;∑LREE/∑HREE增加,而∑REE总体具减小趋势,Sc,Ba,Ba,Rb,Cu,Cr等微量元素含量增大,而Ni,Th,U,Ta,Nb,Ga,Zr,Hf,V,Za,Co等则减少。本文利用地球化学参数判别本区前寒武系岩石形成构造环境为被动大陆地边缘。  相似文献   
19.
杨世文  丰成友  楼法生  许德如 《地质学报》2022,96(11):3886-3900
赣南兴国县隆坪大型萤石矿床位于大余 南城深大断裂西侧兴国 宁都萤石成矿带内,呈板状、似层状、脉状产于永丰复式岩体外接触带北东向硅化破碎带中。本文划分了兴国县隆坪萤石矿床的成矿阶段,通过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成分分析和H O同位素研究,讨论了该矿床成矿流体性质、来源、演化与成矿模式。根据矿物穿插关系和矿相学特征,将隆坪萤石矿床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即成矿早阶段(萤石 石英阶段)、成矿主阶段(石英 萤石阶段)和成矿晚阶段(萤石 方解石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富液相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在111~374℃之间,盐度变化于0. 53%~3. 55%NaCleq之间 ,密度变化于0. 58~1. 02 g/cm3之间。包裹体成分以H2O为主。总体而言,成矿流体属于中低温、中低盐度、中低密度的NaCl H2O体系,但成矿早阶段存在高温、相对高盐度的流体端元(温度大于300℃,盐度为2. 0%~2. 7%NaCleq),推断永丰复式岩体晚阶段岩浆热液参与早阶段萤石成矿作用,提供F的来源和热源。隆坪萤石矿床流体包裹体中的δDV SMOW和δ18OV SMOW值均较低,分别为-66. 8‰~-53. 1‰(平均值为-59. 5‰)和-5. 9‰~-3. 3‰ (平均值为-4. 6‰),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热水。成矿早阶段萤石沉淀机制主要为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混合与水 岩反应,而流体冷却作用是成矿主阶段和晚阶段萤石沉淀的主要机制。隆坪萤石矿床属断裂控矿、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萤石矿床。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的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30余个白垩纪红层盆地中,总共有228处,数量位居全国之首,以鹰潭市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丹霞地貌最为典型和知名。根据形态特征,将江西省的丹霞地貌划分为山峰、陡崖、崩积体、峡谷、洞穴及其他微地貌等六大类。燕山构造旋回晚期(主要是白垩纪),在地壳伸展拉张的构造背景下,江西省形成了一系列北东走向的陆相断陷盆地,从盆地边缘到中心依次沉积红色冲 洪积扇相砾岩、河湖相砂岩和泥岩,在信江盆地的中部还发育沙漠相风成砂岩。红层岩相是丹霞地貌演变的基本物质基础,对丹霞地貌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在喜马拉雅构造旋回中,这些红层被构造抬升、切割,随后在风化、流水侵蚀及崩塌等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形成了红色陡崖坡及一系列侵蚀地貌,即丹霞地貌。以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核心景区仙水岩为例,用面积高程积分方法对江西省丹霞地貌的演化阶段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仙水岩景区地层出露一致,丹霞地貌整体处于老年早期的残丘阶段,地貌侵蚀程度较强;由于水系溯源侵蚀,景区内不同部位地貌的演化阶段、类型及面积高程积分值(HI值)不尽相同。本文对江西省丹霞地貌基本特征及控制因素的分析和总结研究将加深对各类丹霞地貌成因的理解,推动丹霞地貌国际化进程,也为其他湿润气候区丹霞地貌地质遗迹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