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笔者通过对广西德保铜-锡矿床氧化带次生矿物的研究,发现了14种砷酸盐矿物,其中多数为国内首次发现。这些砷酸盐矿物主要是铜的砷酸盐矿物,次为铜和铅的砷酸盐矿物,还有少量铁、铅、钡的砷酸盐矿物。根据这些矿物的共生组合关系,把它们划分为如下组合系列:(1)光线石-橄榄铜矿-墨绿砷铜石-羟砷铜石-德保石-硅砷铜石组合;(2)臭葱石-砷铅铁矿-砷菱铅矾-乳砷铅铜石-砷铜铅石组合;(3)臭葱石-含钡毒铁石-绿砷钡铁石组合。砷酸盐矿物一般形成于温湿多雨的热带—亚热带、pH为6—8,并有大量毒砂和碳酸盐岩存在的硫化物矿床氧化带中。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研究了在广西德保铜锡矿床氧带化中发现的绿砷钡铁石,给出了它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晶胞参数等矿物学数据。  相似文献   
14.
柿竹园蛇形坪—横山岭铅锌矿床是一个含银高的矿床,系统研究了该矿床伴生银(金)的分布特征.并探讨银(金)矿化的富集机理,认为在该区及外围有利成矿的断裂破碎带地段.可能存在有独立银(金)矿体或与铅锌矿体在空间上重叠产出的特征.值得注意寻找独立金银矿体.  相似文献   
15.
16.
李艺  覃朝科 《矿产与地质》1995,9(4):323-327
非金属矿微粉由于具有十分优异的物化性能和工艺性能而成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材料,并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的许多领域。微分也是一种高附加值产品,因而刺激和促进了世界各国的微粉生产。综合分析微粉生产的发展状况和微粉产品的市场概况等方面的调查资料,指出了微粉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非金属矿微粉由于具有十分优异的物化性能和工艺性能而成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桂材料,并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的许多领域。微粉也是一种高附加值产品,因而刺激和促进了世界各国的微粉生产。综合分析微粉生产的发展状况和微粉产品的市场概况等方面的调查资料,指出了微粉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左汝强  李艺 《探矿工程》2017,44(12):1-20
日本在实施天然气水合物研发计划(MH21)的第一阶段(2001—2008)及之后,作为合作伙伴,参加了加拿大Mallik和美国阿拉斯加陆域永冻层的水合物试采工程项目,并在本国南海海槽分别于2000年和2004年实施了水合物探井施工和多井钻探取样调查。从MH21第二阶段(2009—2015)开始,日本加强了对南海海槽东部的钻探、取样调查,运用新研发的CDEX hybrid PCS系统采取保压岩心;运用PCCT压力岩心测试鉴定仪器,对含水合物沉积地层的岩样作精密测试分析;提出水合物开采环境效应评估(EIA)研究战略,运用综合方法认真实施EIA调查,以及对海域水合物生产环境监测系统,包括海底甲烷泄漏监测仪(MLMS)、海底变形测量仪(SDMS)等予以布署。2013年3月12—18日,日本在南海海槽东部深水水合物储层实施了第一次天然气水合物的试采。六日内累积生产气量约120000 m3,平均日产气量20000 m3。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功的试采工程,是国际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但是,天然气水合物的商业化开采在国际上将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李艺  周红军 《探矿工程》2017,44(11):1-7
《探矿工程》杂志创刊于1957年10月。60年来,曾两度停刊、复刊,几次变更刊名,几易主办单位,在历届编委会和编辑部的努力和坚守下,在广大读者、作者的支持和陪伴下,顽强地走过了风雨兼程的60年。她在书写自己60年辉煌历史的同时,也完成了一部记录中国探矿工程技术发展历史的巨著。当前她正面临着来自学科调整、评价体系、新兴媒体等的冲击以及经济方面的压力。展望未来,将继续坚持注重实用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办刊宗旨,继续做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技术发展的忠实记录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