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杨生彬  刘志伟  李灿 《岩土力学》2009,30(Z2):430-433
饱和砂土液化地基治理是工程建设中面临的一大难题。某拟建电厂工程针对大厚度的饱和砂土液化地基,通过采用大直径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处理方法,开展了大厚度饱和砂土液化地基治理的现场试验研究。试桩施工结束后,通过采用载荷试验、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等原位测试方法,对桩间土、桩体及复合地基的承载性能、变形参数及液化处理效果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取得了大量可靠的试验数据,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珠三角地区耕地多功能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借鉴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珠三角地区实际情况,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求和评分法计算得出耕地各类功能指数。结果表明:2005—2013年珠三角各城市耕地总功能整体表现稳定,空间差异表现为中心城市的功能等级较低,外围城市的功能等级较高,耕地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耕地总功能的最主要因素;耕地的各项子功能整体表现较为稳定,体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耕地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及城市化水平、要素投入水平和政策因素等是影响各项子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AREM短期集合预报系统及其降水预报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科学家自主开发的AREM区域中尺度模式,考虑模式初值和侧边界条件的不确定性,采用BGM方案,建立有11个成员、37km分辨率、覆盖全国区域的短期集合预报系统,并将其于2009年汛期投入准业务化试验,进行了连续2个月的预报结果检验。结果表明:由于能提供更多预报信息,集合预报系统优于单一确定性预报,集合平均预报对评分的改进主要表现在暴雨以下量级,概率预报高于集合平均和控制预报,因而更具参考价值;利用多种集合产品对降水过程进行综合分析,能提高决策预报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缅北局势及其对中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系统梳理缅北局势发展历程,剖析冲突各主体的诉求,分析缅北局势对中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具体影响,并从第三方介入构建缅军与少数民族地方武装之间双方认可的《全国全面停火协定》的视角提出应对的机制和措施。结果显示:目前,缅北局势呈现出冲突规模随时间推移持续上升的趋势,冲突从果敢爆发后向南北方向扩散并高度集中于中间区域;受地缘环境复杂和大国利益交汇影响,缅北冲突在短时间内无法消除;缅军与少数民族地方武装之间的冲突在短期内无法消除,冲突各方缺乏平等对话的平台与和谈共识,持续性冲突将是缅北的常态。缅北局势影响了中缅经济走廊建设,致使中缅经济走廊的投资项目无法有效推进,阻滞“人字形”走廊的通畅,并有损中国政府及企业在缅形象。针对缅北局势的影响,中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等应认真调研和精确把握双方诉求和缅甸的局势,积极协助缅甸冲突双方、为主要政党搭建对话平台、构建平等的协商机制、促进和谈有效推进。经济走廊建设既要注重硬环境的建设,更要加强软环境的投资等,这些将是保证中缅经济走廊建设有效推进的关键。因此,以缅甸为突破口,在中国周边构建“一带一路”建设的样板,探讨落实倡议的有效路径,总结各类经验。  相似文献   
15.
区域土地利用转型诊断与调控的分析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灿 《地理研究》2021,40(5):1464-1477
土地利用转型正表现为城乡地域系统演变的重要特征,土地利用转型分析的意义在于发现土地利用形态转变指示的土地利用问题。本文尝试解析了区域人地耦合关系下的土地利用形态转型逻辑,系统阐释了区域土地利用转型的诊断分析路径,重点探讨了乡村土地利用转型问题诊断与调控途径。研究指出:① 区域土地利用转型侧重考察土地变化趋势性转折对应的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要求,阐释转型分析所指示的土地利用问题及其表现特征,以此找寻转型调控的应对策略。② 应依据尺度和梯度分异方式揭示区域土地利用转型特征,理解不同尺度上转型调控的融合过程,研判区域土地利用转型调控措施。③ 土地服务供给变化是引发乡村土地利用显性形态和隐性形态转型发生错位的关键原因,土地利用显性形态与隐性形态之间的互适关系,则反映了土地利用形态空间关系构成的问题特征。④ 基于乡村地域尺度和梯度分异原则、基于城乡融合发展背景、重构农村土地权利体系和开展国土空间规划是探索乡村土地利用转型调控的四个重要分析路径。⑤ 不同尺度区域土地利用转型认知与转型调控对策的融合仍需要进一步拓展,而激活乡村土地资源要素是调控乡村土地利用转型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中缅泰老"黄金四角"地区缅甸段为例,通过构建土地利用重心测度、动态变化及景观指数等模型,对其1993年~2017年的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状况进行探究,得出以下结论:(1)随时间演进,研究区林地显著扩展而草地、耕地、灌丛及水体等均大幅减少,建筑用地虽扩展显著但比重始终较小;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重心及其转移变化差异显著,24年间,建筑用地、耕地、草地、水体及湿地重心均整体向东北方向偏移而林地与灌丛重心偏向西南。(2)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整体较快但小幅放缓,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剧烈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林地、草地及耕地等用地类型上;随时间演进,各用地类型均发生了较明显的相互转化,其中以林地、草地、耕地及灌丛的间转化最为显著。(3)从斑块类型尺度来看,研究区不同用地斑块间的景观指数及其变动差异悬殊,整体而言,灌丛、草地及耕地的斑块密度明显较高但形状规整程度显著较低,而林地的平均斑块面积远大于其余地类。(4)从景观总体尺度来看,研究区景观的多样性与均匀度指数均持续降低而破碎度指数整体减小,各用地景观面积差异持续扩大且空间分布的均匀程度不断降低,整体呈由分散分布向集中布局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针对以往基于DEM数据提取山脊线存在的平行效应或设置参数过多、自动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流域边界分析的山脊线提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得到连续的山脊线,且与DEM的地形走向保持一致,避免了脊线段断续以及平坦地段出现平行效应等问题;相同密度的山脊线能与河网相互有效衔接,形成可概括地形的骨架线网络;不同汇流阈值的河网可获得不同面积大小的流域边界,从而形成详略程度不一的山脊线网络,可为地形综合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权衡视角表征土地利用冲突空间范围和强度,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进行区域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 2010—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利用变化较为剧烈,其中耕地面积减少了1 440.90 km2(减幅为8.20%),而城镇用地面积增加了1 649.92 km2(增幅为28.01%)。2)研究期间区域碳固定、土壤保持和产水量服务呈上升趋势,而食物供给和生境质量服务则呈下降趋势。其中,粮食供给和碳固定的高增益区以及产水量与土壤保持的高减损区均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南部和西北部。3)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冲突指数为1.05,土地利用冲突较强。主要原因是研究区权衡服务类型较多,且权衡关系较强。各分区的土地利用冲突强度由强到弱依次是自然或半自然区域(1.10)>半自然-半人工区域(0.97)>人工区域(0.77)>半自然区域(0.45)。4)空间分布特征方面,研究区土地利用冲突空间分布范围以弱冲突和中等冲突区域为主,但局部区域土地利用冲突较为剧烈。冲突等级从研究区外围到中部整体呈中等—弱—中等的空间分布结构。  相似文献   
19.
1993-2008 年中国土地与人口城市化协调度及区域差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20.
规划调整完善中,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的测算需要在理论潜力的基础上分析修正为现实潜力。本文首先测算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考虑到自然、经济社会等限制因素,分析测算现实潜力。通过选取自然限制因子,将其与农村居民点现状叠加分析,开展自然适宜性评价,获取宜耕性整治潜力;分别选取7个经济可行性指标和6个社会因素可行性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其影响权重,通过消除量纲影响的标准化数值与自然、经济、社会限制因子权重加权后,取得综合整治潜力指数。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测算农村居民点在自然、经济、社会要素的评价体系限制下新增耕地的潜力。测算结果表明,长寿区2011~2020年通过农村居民点整治新增耕地潜力为851.04公顷,新增耕地潜力系数为9.23%,长寿区各镇街2011~2020年新增耕地潜力约为14.29~97.64公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