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2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1.
利用新乡市2015—2016年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和同步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首要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M10和PM25质量浓度冬高夏低,峰值出现在1月或12月,谷值出现在8月;而O3则是夏高冬低,峰值出现在6月,谷值出现在1月或12月。三种首要污染物质量浓度在大多数月份都与海平面气压呈负相关,与24小时变温(ΔT24)呈正相关;PM10和PM25质量浓度多数月份都与10 min风速呈负相关;PM25质量浓度大多数月份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24小时变压(ΔP24)呈负相关;PM10质量浓度与相对湿度在冬季呈正相关,夏季呈负相关,与ΔP24在春季呈正相关,在秋、冬季多呈负相关;而O3质量浓度在所有月份与温度、10 min风速都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都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使用1971-2000年濮阳市冬小麦播种期降水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法,按不同长度周期进行排列,求出各个周期的F值,进行F检验定出第一周期,其位相值为第一周期的第一次值。将原序列减去第一周期的位相值作为新序列1,对新序列1再进行不同长度周期排列,求出各个周期的F值,再进行F检验定出第二周期。对第一、二周期进行稳定性检查,采用经稳定后的第一、二周期的第2次值各自外推,求出预报初值,计算出剩余方差,建立预报方程,进而可计算出降水量预报值。经回代检验,历史拟合率为30/30=100%;2001-2005年试报准确率为4/5=80%。  相似文献   
13.
一次龙卷风天气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河南濮阳CINRDA/SB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结合常规天气图资料、地面加密自动站资料等,对2009年7月16日发生在河南濮阳的龙卷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龙卷天气过程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北侧、低空急流左前方的暖切变线附近;龙卷发生前大气环境具有较大的对流不稳定能量,低层存在大的风垂直切变和丰富的水汽;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图上表现为移动的弓形回波北段强烈发展形成钩状回波,龙卷生成于钩状回波弱回波区附近。径向速度图上表现为在大范围入流风场中出现伴有辐合的γ中尺度气旋式涡旋,涡旋进一步发展加强导致其中央龙卷涡旋的产生,产生龙卷风天气。另外,强回波、低回波顶高、低层强垂直风切变都是这次龙卷过程中多普勒雷达产品特征。  相似文献   
14.
濮阳市雷雨大风天气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常规实况资料和物理量场、雷达产品资料,分析了2007年7月27日和30日濮阳全市出现的雷雨大风强对流天气,结果表明:高低空配合的较强暖湿急流和弱冷空气的相互作用产生的中尺度辐合线是产生这次强对流天气的主要系统;槽前暖区产生的飑线发展东北移是造成这次雷雨大风的直接原因;持续5天的深厚低压槽前较强的西南急流,一方面把大量热量和水汽向北输送,为雷雨和短时大风的产生提供了热力和动力作用,另一方面,高低空深厚一致的西南急流决定了雷雨大风的移动方向.雷达图上,雷雨大风最大风速出现在"人"字型回波顶端及其移动路径上.对多普勒雷达VWP场的分析,可以提前30 min预报雷雨大风天气.  相似文献   
15.
2008年6月10日濮阳冰雹过程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8年6月10日濮阳冰雹天气过程的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资料,运用基本反射率、风暴相对径向速度、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等产品对冰雹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冰雹过程由局地对流单体发展而成,雷达回波尺度不大,但回波强度很大,强中心最大达60-65 dBz.风暴相对径向速度产品图上,大风区、逆风区和正负速度对等出现、发展,预示强风暴的出现.速度场的强弱变化早于回波强度变化,可更早得到风暴的发展信息,从而提前预报出短时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在降雹过程中有明显跳跃现象,大值区与冰雹落区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本地1970~1990年气象观测资料,通过多因子处理、筛选,利用多因子综合相关法楚立了6月旬降水量预报方法;并在预报逐旬降水距平的基础上,利用指标判断旬内是否出现连阴雨.  相似文献   
1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河南郑州、濮阳和商丘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加密自动站及邢台探空资料等,对2016年6月13日河南濮阳东部地区的强冰雹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冰雹天气是在东北冷涡后部西西北气流携带冷空气东移南压过程中出现的。高空急流和中低层切变线的存在、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及高空冷平流共同作用,产生了这次强对流天气;强冰雹天气出现在暖低压与冷空气交汇的区域,地面辐合线是这次强冰雹天气的触发机制;较大的对流有效位能、中等强度垂直风切变、合适的0℃层和-20℃层高度等有利于强冰雹天气的发生;强冰雹天气是在对流单体发展为超级单体时发生的。径向速度图上,当监测到中气旋、大风区和辐合系统时,为监测预警强风暴天气提供可靠依据;较大的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出现与维持预示大冰雹出现的潜势,大冰雹落区与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大值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当冰雹发生概率为100%,且可降最大冰雹直径在10mm以上,并呈增大趋势时,对出现冰雹甚至出现大冰雹有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濮阳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濮阳市的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后认为:濮阳市一年中4、5、9、10月的舒适指数在 1~-1(暖-凉)之间,风效指数在-a~-b(暖风-舒适风)之间,这4个月是濮阳市适于旅游的季节,其中10月是最佳旅游季节.旅游优势在于春、秋两季;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可充分利用农业生态园区景观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开展避暑和室内生态旅游等活动.  相似文献   
19.
2018年11月23日至12月3日,华北平原出现了一次较长时间的雾霾天气。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污染物浓度资料,以河南省濮阳市为例,对此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场、边界层内气象要素特征、动力因素和污染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分3个阶段探讨此过程形成的原因和维持机制。结果表明:(1)雾霾发生在高空纬向环流背景下,华北处于高压脊前西北气流中,频繁受下滑短波槽影响。(2)冷空气活动偏弱,中低层维持暖脊控制,使边界层内出现较强逆温,制约低层水汽和污染物的垂直扩散。(3)地面处于均压场或锋后弱冷高压控制,弱风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水平扩散。(4)前期大雾形成时,强逆温层在900 hPa以下的贴地高度,能见度很低,污染严重;中期霾严重时,较强逆温层上移至900—850 hPa,并出现双层逆温,能见度虽较好,污染仍然严重;后期的雾霾主要由高湿度环境中污染物聚集吸湿增长造成。(5)中低空弱的下沉气流及近地面辐合风场是雾霾天气得以发展维持的动力因子。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产品和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等,对2017年7月4日发生在河南东北部的突发强降水天气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是以蒙古高空下滑冷槽侵袭副热带高压西北侧暖湿空气为背景,在中低层切变辐合抬升作用下产生的,强降水落区位于地面倒槽顶端,此处有利于中小尺度辐合旋转系统的形成,为对流的产生和维持提供动力抬升机制;(2)上冷下暖的温度垂直分布,形成了不稳定的大气层结;(3)0~2km较大的垂直风切变和相对较干的气层,有利于上升气流的倾斜和干空气的吸入,从而使得对流风暴得以加强和维持;(4)云图上东西两路对流云团的合并加强,形成较强的中尺度对流辐合系统,在合并形成过程中产生强降水;(5)多普勒雷达图上,多条雷暴出流边界的不断生成和合并为强对流连续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动力辐合抬升条件,大范围的入流风场中的大风区有利于强降水的形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