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80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117篇
海洋学   53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医贯》是明代医家赵献可的代表作,本文以《医贯·喘论》为切入点,从外感、内伤两个方面分析喘证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思路,并浅析其独特的命门学说在喘证治疗中的体现,分析赵献可与众不同的命门学说理论和实践观点,为今人研究相关内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海水养殖环境中的无机氮污染问题,从河鲀(Takifugu rubripes)养殖池塘的水体和底泥中筛选出2株可有效去除氨态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的菌株——盐单胞菌(Halomonas sp.DN3)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HC),并初步探讨了2株菌在不同无机氮源中的氮去除特性。研究表明,2株细菌均具有较好的无机氮去除效果。在初始无机氮浓度为42 mg·L~(-1)的单一氮源基础降解液中,菌株DN3对氨态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4.1%、62.1%和98.8%;菌株HC对三者的去除率分别为81.2%、49.0%和90.3%。在氨态氮去除过程中,虽未检测到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积累,但从系统的氮收支分析,总氮浓度均显著下降,推测可能存在硝化过程;在硝态氮和亚硝态氮去除过程中,菌株DN3还原硝态氮时具有亚硝态氮的积累,菌株HC氧化亚硝态氮时具有硝态氮的积累。而从总氮浓度均有下降推测,可能存在好氧反硝化过程。在初始无机氮浓度为42 mg·L~(-1)的混合氮源基础降解液中,2株菌均具有良好的同步去除无机氮能力。以氨态氮和亚硝态氮为氮源时,菌株DN3和HC的总无机氮去除率分别为75.4%和66.6%;以氨态氮和硝态氮为氮源时,菌株DN3和HC的总无机氮去除率为69.5%和75.6%,2株菌在2种混合氮源中的氨态氮去除率均在90.0%以上。综合分析,菌株DN3和HC对无机氮去除机制主要以菌体的同化作用为主,同时推测具有一定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菌株DN3和HC均可高效去除无机氮,其在海水养殖水环境调控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遥感技术在地学里应用最广泛的是地质填图和矿产资源调查。随着信息获取和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遥感地质找矿在遥感应用领域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结合遥感技术,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及其在矿产资源开发预测中的应用,并以实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综述了美国溢油应急响应机制,针对2010年4月10日美国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号钻井平台的爆炸溢油事件,分别从响应管理和技术手段两个角度剖析了此次事件的响应过程和响应机构,以及所采用的堵漏清污、监视监测和自然资源损害评估相关技术现状,探讨了其优劣性,并对我国进一步提高完善溢油应急响应管理和技术水平、制定相关管理政策和技术规范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水动力弥散理论为基础,在中能榆阳煤矿矿坑排水池采取8组岩心样,垂向上和水平上各采集4组,进行室内一维沙柱弥散实验,以半无限含水层中污染物迁移模型的解析解计算了弥散度,并分析了测定结果的误差来源,为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的建立提供参数。研究结果:水平方向采集的沙样的弥散度大于垂直方向采集的沙样的弥散度,这是由于水平取样时破坏了含水介质的密实度和颗粒排列,另外,室内一维沙柱实验测得的弥散度与野外弥散实验弥散度有一定差距,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野外弥散试验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姚家组地层进行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本区细碎屑岩中含有较多的稳定组分。通过对微量元素PAAS标准化及稀土元素标准化曲线配分模式研究,研究区内姚家组地层应来自同一物源区。CIA值及Th/U值表明源区经历了中等的风化作用;Th/Sc和Zr/Sc比值变化范围小,地球化学特征基本受源岩控制,物源区岩石未经过沉积再搬运。根据源岩构造背景判别图解,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姚家组地层的母岩主要为花岗岩(海西期和燕山期),并有少量燕山期中酸性喷出岩;源岩来自大陆边缘,为大陆岛弧火山岩系。通过Sr/Cu,Ni/Co,V/Cr,U/Th等比值综合分析,姚家组沉积时为干热气候,水体富氧,因此造成姚家组厚层的红色泥岩沉积。  相似文献   
17.
针对吉林省由于植被覆盖、水体、阴影等干扰因素,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方法繁琐,提取结果不理想的问题,采取主成分分析和比值法相结合,采用遥感蚀变信息多层次分离技术,省去多次掩膜处理,尽可能的保留原始信息,减少了人为因素,提取方法更为简便且准确,为高植被覆盖区遥感矿化蚀变信息提取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2009—2010年云南特大干旱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建萌  张万诚  陈艳  马涛 《气象科学》2015,35(4):488-496
基于云南122个站降水、气温资料分析2009—2010年特大干旱气候的特征。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云南气温持续偏高,降水持续偏少,干旱从2009年9月出现,一直持续到2010年5月,许多县(市)干旱持续时间接近200 d,单日的重、特旱县(市)站数破1961年以来记录。利用NCEP/NCAR再分析和OLR资料,应用环流分析、水汽输送等方法分析此次干旱形成和持续关键时段2009年9—10月、2010年3月和5月的环流异常。结果表明,2009年9—10月乌拉尔山、青藏高原东部为脊,冷空气活动偏弱;赤道印度洋对流层低层为异常东风、高层为异常西风,导致纬向的季风环流圈偏弱;孟加拉湾、中南半岛对流偏弱;西南季风通道进入云南的水汽输送偏弱,云南上空水汽含量偏少并为异常下沉区。2010年3月欧亚中高纬位势高度距平场为北负南正,以纬向环流为主,冷空气偏北;西太平洋副高与北非副高连通并在低纬形成坝状高压带;南支槽上游地区高度场偏高、为异常下沉区;西风带无明显波动,导致南支槽不活跃,云南处于水汽辐散区。2010年5月欧亚中高纬距平分布为"-+-",低槽和冷空气偏北,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至安达曼海,阻挡了越赤道气流进入孟加拉湾,致使孟加拉湾南部、中南半岛西南季风爆发偏晚,云南为异常西北水汽输送,为水汽辐散区。  相似文献   
19.
任晓萌 《内蒙古气象》2011,(6):104-105,118
针对目前科技论文写作出现的问题,选取了《内蒙古气象》2010年第6期到2011年第5期共121篇论文,主要采用记录和统计手段对来稿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论文撰写格式和规范化程度、叙述的合理性、推理的逻辑性、写作的条理性和表达的准确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矿震台网的运行率,保障地震数据的连续率、完整率,对阜新矿震台网的信道进行了测试,主要包括制作传播路径地形剖面图以了解信道传输的视通条件、对信道传播损耗的理论计算及功率储备的测量、进行接收场强及背景干扰的测试以确定传输频点。结果显示,阜新矿震台网无线传输信道的场强在50~73 dB之间,能够保证无线信号传输质量,符合遥测台网建设技术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