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77篇
海洋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用折叠线跟踪算法退除多卜勒速度折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两年五次试验说明使用711测雨雷达测定近距离单点处一段时间内的累计降水量效果较好。文中还对确定雷达常数C的两种方法进行实测和比较,说明一般测雨雷达站可以使用自记雨量计法求C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克服用雷达反射因子Z求静止大气中平均多卜勒速度■关系式(即■_0—Z关系)随时间、地点、雨型而显示出的不稳定性,本文导出了雷达反射因子Z、雨强I和■_0之间的新关系式,即■_0=1.288(Z/I)0.2537。资料验证表明,这个新关系式是稳定的,而且精度比■_0—Z关系高。它还为使用常规测雨雷达和雨量计这种半遥感方法确定■_0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测试和理论分析,证实了雷达的最小可测功率P_(smin)与雷达接收机输入的气象回波的宽度τ_w有关。因此必须按照气象回波的宽度未标定P_(smin) 然后用最小可测信号法测定回波功率P_(?)以提高测量的精度。此外,雷达最大探测距离R_(max)与最小可测功率P_(smin)有关,所以计算R_(max)对,也应用与实际回波宽度相应的P_(smin)未求得R_(max)。  相似文献   
16.
李建通  张培昌 《气象》1997,23(9):3-7
通过数值模拟资料和实测资料探讨欧拉方程三个参数选取原则和物理意义,研究表明参数的选取和雷达测定区域降水量存在一定的关系。这一结果为使用变分法测定区域降水量精度的提高,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回顾了建院25周年的发展历程;接着着重谈了25年办学过程中的六点主要体会;最后阐述了学院的发展规划和教育改革设想的基本点以及最近1—2年的具体改革措施.指出中心是教学改革,要重点抓好几方面的工作,切实地提高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把学院建设得更美好。  相似文献   
18.
两种中层大气测风雷达探测原理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中频测风雷达和非相干固态激光测风雷达探测60~100km高度内中层大气风场时产生回波的机制、测风的基本原理,以及雷达系统的组成情况。测定该高度内的风场对于发射人造卫星、航天器和洲际导弹等均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作空间天气预报的重要气象参数。  相似文献   
19.
小旋转椭球粒子群的微波散射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培昌  殷秀良 《气象学报》2000,58(2):250-256
文中从不同方向线性偏振的入射波对小旋转椭球状降水粒子极化产生的散射出发 ,推导出散射能流密度函数 ,以及降水粒子群旋转轴处于不同状态下的散射截面 ,得出散射截面随降水粒子相态和入射波波长变化的一些曲线 ,其结果可供遥感反演计算使用。  相似文献   
20.
多普勒雷达反演风场的风切变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切变是风场不均匀的一种表现,这种不均匀恰是造成风场反演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径向风场数据,并基于风场反演的方法对风切变的识别和大小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对传统的根据径向风差异去识别风切变的方法分析后,发现风场均匀时径向风速在不同方位角之间会存在差异,并且这种固有差异在径向风场的零速线附近达到最大,从而会造成识别中的误判。针对风切变区风场的不均匀特点,在风场反演中选用了均匀风场模型进行计算,用临近格点之间风矢差来表示风切变的大小。对广州一次强对流过程中风切变的识别结果表明,在连续单体和中尺度气旋的强回波区,切变区主要集中在强对流区,以及移动路径的前侧;风切变的量级显示,在强对流与中尺度气旋处的风切变大小明显大于其它位置处,量级大小一般在4.5 m/(s·km)以上,而强对流与中尺度气旋区边缘的切变大小一般在4.0 m/(s·km)以上,并且切变发展的方向与天气过程的一致;对于潜在发展的对流,对比结果发现风切变的大小在3.0 m/(s·km)以上时容易发展成新的单体。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对强切变出现的位置和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可为强对流的天气发展起到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