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返揭法是利用沉积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地壳结构、基底热流和沉积层物性参数来确定盆地内各地层的热流及地下温
度场分布的一种方法。将基于这一方法研发的软件与基于角点网格建立的三维构造-地层格架模型耦合起来,以东营凹陷的实
际数据为例进行了热史反演和古地热场重构,计算并显示了该凹陷在各演化时期的温度和热流三维分布状态。盆地基底古热流
是实现盆地地热场模拟的基础边界参数条件,与其他方法相比,返揭法的优点是在计算盆地基底古热流时,可以避开因为构造-
岩浆热事件造成的局部古大地热流值异常,而直接采用较稳定的地幔热流值来反演求解。该方法原理简单、计算量较小,只要将
该模拟模块与附加地热场模拟模块集成起来,便可完整地实现复杂盆地的古地热场演化模拟。   相似文献   
12.
黔西南州烤烟生产区人工增雨防雹技术效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西南位于黔滇桂三省区的结合部,地形地势复杂.每年都有干旱、冰雹大风等自然灾害发生.对优质烤烟生产影响很大.该文就黔西南冰雹天气的成因、时空分布特征、主要移动路径、人工增雨防雹技术及实例进行总结,以期今后更好地开展人工增雨防雹工作.  相似文献   
13.
孙旭东  谭健 《贵州气象》2003,27(Z1):40-41
通过EC、T213预报产品对2003年7号台风"伊布都"登陆的天气形势演变的预报效果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做出更加准确的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三层嵌套的非静力中尺度MM5模式对2004年7月5日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模拟,得到较满意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5.
应用胡志晋先生的一维时变双参数层状云模式,探讨以播撒盐粉的方法影响层状暖云及用干冰影响层状冷云的增雨效果。  相似文献   
16.
海陆交界处平流辐射雾的二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西安市城市边界层热岛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使用非定常二维边界层大气动力和热力方程组数值模式,结合西安市1983年秋冬季城郊气象场的观测资料及能源耗量,分析计算了西安城市热岛热力场的特性和强度,并评估了由于城市能源消耗总量的增加对未来城市热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2006年贵州省黔西南州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进一步认识了低空急流对局地暴雨天气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地球弓激波及其与行星际激波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给定地球轨道附近的行星际条件和地球弓激波的几何位形,本文分析向阳侧弓激波强度参数沿激波阵面的分布,以及行星际激波与弓激波的相互作用.对于弓激波阵面相对日地连线轴对称的情形,得到如下结论:(1)弓激波强度参数分布相对由行星际磁场和日地连线构成的基准面对称,各激波强度参数的最大值出现在基准面上.磁压比在垂直激波线一侧较大,而气压比在平行激波点一侧较大,导致总压比相对日地连线大致呈轴对称分布.(2)随着行星际磁场与日地连线夹角的增大,弓激波强度参数的最大值有所减小,且位置朝远离日下点方向偏移;但气压比和总压比的分布基本上不受影响.(3)行星际激波透过弓激波之后,切向磁场比更接近于1,但总磁场跳变幅度增大.(4)透过弓激波之后,行星际准垂直激波的总磁场比更接近于1,准平行激波的总磁场比则反之.  相似文献   
20.
岩石生热率是研究地球内热的一个重要的参数。根据自然伽马与岩石生热率的关系,利用盆地4口钻井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计算出桑托斯盆地主要岩石或矿物及地层的生热率。统计了2 964个自然伽马测井数据值,主要岩石或矿物的生热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泥岩、砂岩、页岩、玄武岩、石灰岩、硬石膏和盐岩;盆地地层的生热率随深度增加显著降低,生热率体现出受控于岩性变化的特征。以S1井为例,根据岩石生热率和热流的关系,计算出盆地中各个组的生热率,Marambaia组、Itajai-Acu组、Itanhaem组、Ariri组、Guaratiba群、Camboriu组生热率分别是(1.36±0.16)μW/m3、(1.52±0.15)μW/m3、(1.30±0.3)μW/m3、(0.46±0.18)μW/m3、(0.64±0.23)μW/m3、(0.37±0.07)μW/m3,盆地沉积地层产生的热量占表层大地热流的13.62%,因此沉积地层具有一定的产热潜力,对区域有机质的成熟度有一定的影响。建立了岩石圈分层生热模型,其中地壳热流贡献为15.38 mW/m2,占表层大地热流的30.76%,地幔热流贡献值为34.62 mW/m2,地壳和地幔的热流比例为0.44,具有“冷壳热幔”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