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20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国东部一场持续性大雾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王玮  黄玉芳  孔凡忠  刘继敏 《气象》2009,35(9):84-90
利用常规资料及NCEP 1°×1°的6小时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12月18-23日中国东部大范围大雾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逆温层的高度及强度与雾的浓度关系密切,弱的冷暖平流均有利于产生雾,但是温度平流在近地面一定高度迅速逆转使得温度层结由不稳定转为稳定更利于浓雾产生.边界层在低层辐合上升和高层辐散下沉的界面中形成逆温层,是浓雾产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刘娟  孔凡忠 《气象》1994,20(7):55-57
利用北半球500hPa候平均高度资料,对小麦雨后青枯逼熟的中期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建立小麦雨后青枯逼熟的预报方法,经1991-1993年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菏泽市冬季采暖期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菏泽地区1954—2005年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菏泽地区近50a的气温变化趋势,探讨了该地区冬季采暖初日、终日及采暖天数的统计规律。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菏泽地区冬季气温变暖已成为事实,1986年是冬季气候变暖的突变年;采暖初日、终日及采暖天数年际变化较大;1986年以来多暖冬,与1986年以前相比,采暖初日后移,采暖终日前移,采暖天数减少。对确定冬季采暖初日、终日,实施科学供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理论和实践证明,在一定的环流背景确定之后,地形对天气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为了避免对地形摩擦力计算的困难,这里根据天气动力学原理和预报实践体会,就地形对菏泽地区天气的影响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菏泽位于华北平原中部,海拔高度低于50米。它东临太沂山、西靠太行山,处于两山之间南北狭道南端出口处。见(图1)  相似文献   
15.
对历年逐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序列采用固定样本和变动样本两种方式进行多次周期提取试验,初步揭示了本地月降水量周期存在状况及发生规律.用多个周期与月降水量序列进行相关分析,引入优势周期建立月降水量预报方程,试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最新寒潮规定对菏泽历年气象资料进行寒潮鉴定,建立了寒潮历史档案,使这项工作在地级市气象台站得到了完善,并对其时空分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近30多年来,由于农田灌溉条件的迅速改善,得到的土壤墒情资料已不能反映自然状态下的土壤墒情变化规律。利用土壤水分平衡方程和Penman公式等计算各旬土壤水分相对盈亏程度并对照2001~2003年在不浇水条件下得到的各旬土壤墒情资料,建立拟和方程,确定了干旱指标,恢复了1970~2003年的逐旬实际干旱序列。结果表明,模拟的逐旬干旱序列较好地滤出了灌溉因素,与实际自然土壤自然干旱程度接近。  相似文献   
18.
用500hPa月平均高度对小麦雨后青枯逼熟灾害性天气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对各优势相关区进行主成份合成。用主成份变量建立的灾害预报方程,在实际使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MOS方法是一种把数值预报产品转化为地方具体天气预报的动力—统计预报方法。预报员就把他所关心的局部地区的天气希望在数值预报产品上进行科学地分析处理,从而提取更多更准的预报信息,建立预报工具。但是实践证明,在同一地区同一资料同一预报对象通过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思路进行资料的加工处理,会获得不同的预报结果,在预报能力上存在差异,所以如何对模式输出量进行加工处理是做好模式统计预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在斜压大气中,温度场的不均匀分布是大气运动能量的来源。大气的波动运动带动冷暖空气进行垂直和径向交换,使温度场得到调整。而温度场在调整中通过热成风作用也改变着大气的运动。天气系统的生消、强弱和移动均受大气流场和温度场配置的影响。在天气预报业务中分析热成风对天气系统的作用是天气形势分析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就这个问题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